周晓林;华建彪;刘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认定构成医疗事故的三个必备要件是医疗干预过失、医疗损害事实和医疗干预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构成直接因果关系.
作者:孙海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药青黛对婴儿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3例患特应性皮炎的婴儿,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118例,采用0.5%氢化可的松软膏与10%红霉素软膏及青黛粉按2∶2∶1比例(重量比)混合外用;对照组85例,用0.5%氢化可的松软膏与10%红霉素软膏按1∶1比例(重量比)混合外用.结果 加用青黛组治疗效果优于未加青黛组(P<0.01).结论 青黛佐治婴儿特应性皮炎方法简便,成本低,安全有效,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东升;梁英;李云;玄红梅;舒挥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1989年8月~2007年1月我们共收治各类肠梗阻465例,其中堵塞性肠梗阻20例,约占4.30%,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文仪;王明明;李华;李国照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意外怀孕原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人工流产或者药物流产对育龄妇女的伤害.方法 对1 000例2005年1月~2006年6月来我院妇科门诊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意外怀孕的主要原因为避孕知识缺乏,对避孕知识不了解,思想上不重视存在侥幸心理,避孕药具使用方法和保存方法不当等.结论 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加大宣传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力度,提高广大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参与计划生育.
作者:瞿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AO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使用DHS内固定治疗的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术后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7%.结论 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增堂;刘喜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探讨有效的感染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方法 对2006年送检的ICU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所有的病原菌中,G杆菌占58.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18.1%,铜绿假单胞菌16.4%,嗜麦芽窄单胞菌13.6%,药敏显示各菌耐药水平较高;G+球菌占27.2%,金黄色葡萄球菌10.3%,94.6%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11.9%,100%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真菌占14.7%.结论 加强ICU感染管理和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应制定有效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ICU感染的目的.
作者:王晓东;罗金俐;钱程;刘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根据医院图书馆的现状,提出了各种措施以求得更好的发展.方法 从传统的管理模式、经费短缺、检索手段落后和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服务面有限等几方面探讨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并提出转变管理机制、建立电子阅览室、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和读者培训等方面进行管理.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院图书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各方面好评.结论 医院图书馆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许志雄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多数患者有数年的慢性期,但终病情进展,终至急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我院于2000年6月采用小剂量MA方案治疗CML急变患者7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焕英;聂艳霞;王永亮;许伟;张志彪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行成人腹股沟疝未闭内环的高位结扎后,另行腹股沟小切口行疝修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 自2005年1月~2006年6月在腹腔镜下先行未闭疝囊高位结扎再做腹股沟小切口行疝修补术(其中嵌顿疝2例、复发疝2例、双侧疝3例).结果 20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中无并发症,住院3 d~5 d,平均4 d.结论 腹腔镜下行成人腹股沟疝未闭内环口高位结扎,再做腹股沟小切口行疝修补术,由于疝囊高位结扎确切,腹股沟不分离疝囊,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不易复发,无肠粘连等并发症.
作者:李云鹤;周珂;周萍;孔凡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腹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对大量腹腔积液的患者需定期抽放治疗,以减轻临床症状.传统的腹腔穿刺法需使用腹腔穿刺包,两人配合操作,助手扶持并固定穿刺针,操作者反复抽取腹腔积液,既费时又费力,且患者腹部暴露时间长,易受凉感冒.
作者:罗丽莎;张继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对我院胆囊切除术后肺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药性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治疗和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间行胆囊切除后伴肺部感染的23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评估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23例肺部感染分离出细菌共37株(包括混合株),产ESBLs共28株(大肠埃希菌19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占76%.②产ESBLs菌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有关.结论 术后肺部产ESBLs菌感染较严重,对临床治疗及患者的术后恢复不利,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和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桂军;关宿东;程炳熔;耿鹏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踝关节损伤是部队官兵中为常见的一种跌打损伤,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和运动中,还是在下楼梯时,若不小心摔倒都有可能引起踝关节损伤.如果早期处理不当,会造成许多痛苦和不便.
作者:蔡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隆鼻术临床经验,进一步探讨完善隆鼻术的操作技术.方法 对146例应用硅胶假体隆鼻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146例低鼻或鞍鼻手术都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精心设计,正确实用地雕刻,合理的层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新国;卢红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反复踝关节疼痛1个月,于2007年1月12日就诊.1个月前患者出现双膝踝关节疼痛,无肿胀及活动受限,查ASO(+),RF(-),ESR 86 mm/1h,CRP>10μg/ml(正常值<10μg/ml),WBC 10.6×109/L,N 79.5%,L20.5%,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拟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给予抗风湿和激素治疗后,疼痛明显好转.
作者:陈宏平;程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虫传播,病后存活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作者:曾亚旭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剖腹探查是临床外科上处理腹部疾病常用且重要的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否正确运用该方法是每个外科医师需面对的问题,运用恰当且适时,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相反,则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故掌握剖腹探查的适应证显得尤为重要.在许多著作及相关资料中已写得相当详细,这里笔者仅从是否考虑剖腹探查的临床思维程序方面综合和归纳,以助理解.
作者:李汉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肝移植术后的胆管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34%,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和长期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阻碍肝移植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裴红红;黎一鸣;柏玲;屈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感染状况、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20例肺炎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320例肺炎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5例,感染率10.9%,5岁以下感染24例,5岁以上11例.结论 肺炎衣原体肺炎在本地区的感染率为10.9%,较全国感染水平低(23%~25%).在性别及临床特点方面与其他致病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需实验室检查.
作者:王峰;魏善和;马贺贺;王朋;李忠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31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能确诊为结肠癌的15例全部依靠钡剂灌肠.右半结肠癌7例,左半结肠癌15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右半结肠癌2例,左半结肠癌5例行Ⅰ期切除近侧结肠造瘘.本组死亡3例.结论 钡剂灌肠检查是结肠癌急性梗阻病因诊断惟一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好,中毒症状轻,均应争取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结肠减压及灌洗是左半结肠癌安全进行结肠Ⅰ期切除吻合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晓林;华建彪;刘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近年来大肠埃希菌肺炎明显增加,既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重要地位.现将我们2000年~2006年收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18例分析如下.
作者:顾东伟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