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概况

罗远战

关键词:一氧化氮, 治疗结果,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扩张药物, 心肺疾病, 文献综述, 前列环素, 临床, 口服, 患儿, 发生发展, 病理生理, 使用人, 肺循环, 病死率, 应用, 困惑, 大鼓
摘要:肺动脉高压(PH)是众多心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严重影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是新生儿期青紫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达50%[1].在过去40年,尽管人们对肺循环有了较多了解,但对似乎具有相同程度的PH患儿却出现不同的治疗结果仍感到困惑.上世纪70年代血管扩张药物的临床使用人们受到很大鼓舞,但后来发现口服钙通道阻滞剂并不总是有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NO)应用于临床,使口服钙通阻滞剂治疗无效的PH患儿又看到生存的希望[2].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作业前后红细胞改变的比较

    长期在平原生活的人进入高原后,由于低压和缺氧,人体要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调节,以达到其适应高原生活的目的.机体在调节适应过程中,临床上即可出现一些应激反应,这些反应随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因素不同,程度亦有所差异.

    作者:张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30例疗效观察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睡眠呼吸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重要的基础因素,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我们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采用鼻内镜、腺样体刮匙、70.电动负压切割器经口直视下切除腺样体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方;杨世国;丁长青;宋锐;王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尿路结石60例体会

    1临床资料1.1适应证结石直径<0.6 cm,结石形状规则,伴或不伴有单侧肾积水及感染,并排除泌尿道畸形及心肾功能不全.

    作者:宁惠如;李建伦;王学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外伤性胃肠道破裂76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胃肠破裂在腹部外伤中较常见,我科自1995年~2004年共收治281例腹部外伤,其中76例外伤胃肠道破裂.本文旨在分析其致伤原因、合并伤、并发症、胃肠道破裂的诊断处理,以及合并伤的处理.

    作者:茹国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谈临床血液检验室内质控中的体会

    为了提高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正确地实施室内质控是监测和保证临床实验室常规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质量保证观念,坚持室内质量控制措施,每天用定值全血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笔者在从事临床血液质控中有点滴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洪涛;张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先安对房室传导的影响

    笔者在使用心先安治疗心衰、病窦时,发现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现收集整理16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恒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左半结肠癌性梗阻21例诊治体会

    我院自1999年~2002年收治老年左半结肠癌性梗阻2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59岁~81岁,平均69.4岁.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13例,均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急诊入院.

    作者:邢文龙;贾国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碳酸锂治疗丛集性头痛33例体会

    偏头痛病人在神内门诊很常见,丛集性头痛是偏头痛的特殊类型,约占偏头痛的1%~2%.丛集性头痛又称偏头痛性神经痛、组织胺性头痛、Horten综合征.

    作者:齐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0~15周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0~15周妊娠的安全性及有效剂量.方法我院自2003年元月~2005年5月对孕10~15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83例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序贯用药,对无反应者加用1组米索前列醇,1片口服,2片阴道上药,观察胚胎组织排出情况、排出时间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83例中流产82例,有效率达98.8%.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0~15周妊娠是安全、有效的,有效率为98.8%.

    作者:朱春芳;陈大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顿服地塞米松片控制哮喘发作32例疗效观察

    我院在临床上用顿服地塞米松片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疗效不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排除了心肺疾病,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26岁~52岁,病程1~3年,哮喘发作距就诊时间2~7天.

    作者:贾方团;吴承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咽喉镜直视、导丝协助插入胃管体会

    对于危重昏迷病人,早期留置胃管不但能改善病人全身营养及代谢状况,而且能预防多器官衰竭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但昏迷病人往往因为没有吞咽动作,咽喉部肌肉痉挛,或因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等,行常规胃管插入较困难,有时因反复多次插管,易造成鼻黏膜损伤及喉头水肿等并发症.我科对40例留置胃管困难者行咽喉镜直视下通过导丝协助插入胃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关俊华;支洪波;李桂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临床带教体会浅谈

    作为一名工作二十余年的内科医生,带教实习生的工作必不可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及带教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肤浅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文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例分娩中子宫内翻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探讨分娩中子宫内翻的急救护理综合措施.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抗休克的紧急处理、吸氧、术前术后综合护理.结果通过及时迅速的抢救、护理,5例产妇均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结论子宫内翻病人的抢救必须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纠正休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做好心理护理,让产妇安静,能够减少出血量,而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基础条件.

    作者:杨素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厚度与屈光度数关系

    目的了解我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及其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为LASIK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国GarL-2eiss公司的超声角膜测厚仪对407例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进行测量,包括角膜中央直径为2mm及角膜中周部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与鼻下、鼻侧、鼻上、上方9个直径为2mm的测量区的平均厚度,屈光度由-1.0D~-16.5D不等,方位角膜厚度与屈光度作直线相关.结果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的中央区薄,鼻上方厚,近视眼患者角膜薄点多位于颞下方(52.72%),低度、中度、高度三组中,除中度组中的屈光与角膜厚度相关较大外,其他两组相关性较小.结论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改变多位于颞下及颞侧,且角膜厚度随近视度数增加有变薄倾向.高度近视眼角膜偏薄而屈光度高,术前评估尤为重要.

    作者:蒯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颌面部表面美容修复的形态学基础

    颌面部为颜面部的组成部分.所谓颜面部系指上至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区域.通常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点两条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颌面部系由颜面部的中、下部组成.颌面部是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该部位有眼、鼻、唇和颏部等重要器官,在功能、形态及外观上均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时既要注意视、嗅、呼吸、咀嚼、吞咽、言语及面部表情等功能,又要不影响颜面美观.

    作者:别永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上颌窦病变15例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上颌窦病变临床较少见,1995年~2004年我们诊治了15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上颌窦病变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虎;赵庆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临床工作中护理服务价值研究方法初探

    护理价值是护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功能与成本的综合反映,即护士服务职能(使用价值)与护理成本关系的总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护士们叫苦叫累,护士的服务不被病人及家属理解,也难引起领导的重视.

    作者:胡加鹏;刘月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婴儿期先天性唇裂术围手术期处置的探讨

    目的探讨婴儿期先天性唇裂术围手术期处置的佳方案.方法对我院十年200余例婴儿期先天性唇裂患儿围手术期的处置进行总结.结果婴儿期先天性唇裂修复术,术前、术中、术后均离不开准确的治疗处理和细心的照顾.结论手术的成功与否和术前、术中、术后的精确的治疗处置是密不可分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细致的观察、准确的治疗处理、精心的照顾是保证术后伤口正常愈合和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者:马歆宇;李武德;刘凤荣;李昀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便秘时,患者用力排便使腹腔内压力[1]和心内压增高,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使梗死范围扩大,常导致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因此,必需处理好便秘的问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改云;李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住院病人手术前应激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尽管病人在入院之前对此已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在手术即将实施之前仍然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因此,研究病人术前应激反应,有助于防治心身疾病,取得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配合,减少并发症.本文对56名住院病人术前应激反应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素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