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病人术后化疗拒绝接受PICC置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黄伟;赵海莲;冯苗倩

关键词:恶性肿瘤, 化疗,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拒绝接受PICC置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行化疗的90例恶性肿瘤病人根据化疗置管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浅静脉化疗,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应用PICC置管方式,对两组治疗后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导致PICC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病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化疗置管方式的满意度低于对照组(P<0.05);PICC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导管维护不当、封管液选择不当、病人手臂过度运动、长时间置管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导管阻塞等.[结论]PICC置管方式成功率高,但是由于置管后易出现渗血、感染、静脉血栓以及静脉炎并发症,导致恶性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拒绝接受PICC置管,从而影响化疗进程.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PICC置管治疗依从性,以顺利完成化疗周期.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亲子互动影像包在幼儿麻醉诱导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亲子互动影像包在幼儿麻醉诱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行手术治疗的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幼儿接受常规麻醉诱导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亲子互动影像包护理工具,对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麻醉配合度评分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幼儿干预后焦虑评分、麻醉配合度评分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幼儿麻醉诱导护理中加用亲子互动影像包工具可显著改善手术幼儿的焦虑情绪,提升其麻醉配合度,降低应激反应.

    作者:彭虹娟;王艳华;朱晓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桥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人3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超急性期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临床治疗,术前快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动脉内取栓的准备,术中良好的配合,术后做好病情监测、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病人出院后90 d随访发现,22例病人预后良好,4例病人预后较差,4例病人死亡.[结论]做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围术期护理,能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孙艳;施蓉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目的]建立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自然班分别作为教改班(n=59)和对照班(n=53),分别对其进行模块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结果]教改班护生期末理论成绩(85.45分±8.67分)和操作成绩(86.10分±2.76分)均优于对照班(P<0.01);教改班护生在教学效果调查中评价积极.临床实习中3次阶段理论考试教改班平均成绩(78.72分±12.99分)优于对照班(P<0.05),急诊科实习出科考试成绩教改班(88.73分±3.22分)也优于对照班(P<0.01).[结论]将基于模块化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护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李璐寰;丛小玲;杨艺;马玲;李小勤;吴丽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风险因素与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检索国内外有关医院暴力风险因素与评估工具的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医院暴力风险因素与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希望进一步为国内研究医院暴力风险因素与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作者:王明星;潘红英;朱红芳;高喜仁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双视角全方位环境护理对重症监护室胸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及睡眠的影响

    [目的]分析双视角全方位环境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胸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双视角全方位护理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4月)和实施后(2017年5月-2017年8月)入住医院ICU的胸腹部大手术病人各3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胸腹部大手术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ICU胸腹部大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双视角全方位环境护理于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视角全方位环境护理对ICU胸腹部大手术后病人进行干预可取得较好的疼痛控制与睡眠紊乱改善效果.

    作者:杨利兹;彭春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1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切取移植修复腮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病人的护理

    由于头颈部肿瘤切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组织缺损,既影响病人的美观,还导致头颈部功能障碍,血管化游离皮瓣是修复缺损的主要方法.穿支皮瓣因具有损伤小的特点,已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1].近年来,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MSAP)被广泛用于头颈部缺损修复,术后功能和外观取得满意效果,且随访发现无明显供区并发症[2-3].2016年6月我科收治了1例腮腺恶性肿瘤扩大切除+MSAP切取移植修复的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堵晓倩;郦美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2013年-2015年我国护理核心期刊刊载肿瘤护理基金论文的载文分析

    [目的]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分析我国肿瘤护理基金论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肿瘤护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中报告的国内12种护理核心期刊刊载的全部肿瘤护理文献为研究对象,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为统计来源数据库,对2013年-2015年刊载的肿瘤护理基金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2015年国内核心期刊共刊载肿瘤护理论文4 108篇,其中基金论文983篇.肿瘤护理基金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文献基金资助以省级资助为主,合著论文占96.13%;作者分布多的前5个地区为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湖北省,发文量共占基金文献的53%;研究主题主要是肿瘤专科护理研究和肿瘤护理实践,对象多为肿瘤病人.[结论]目前肿瘤护理学受到重视,基金文献数量逐年增长,但整体数量不足.肿瘤护理基金论文研究对象多局限于病人,作者合著率较高,且地区分布不均匀,以中部和东南部省市为主.

    作者:郭凤丽;李莉;郑晓娜;赵婧;苏玲;强万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延续护理在居家脑卒中留置胃管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胃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28例带留置胃管出院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及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意外拔管、堵管、反流、误吸、鼻黏膜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以及鼻饲并发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照顾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堵管、反流、误吸、鼻黏膜机械性损伤、腹泻、便秘、胃潴留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顾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及具有处理问题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胃管病人依从性和照顾者的技能水平,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志勤;陈延芳;黄德燕;陈家冠;陈益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磁性医院模式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阐述磁性医院模式的发展与现况及国内外使用磁性医院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效,探讨如何将该模式运用到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以吸引护理人才,降低护士辞职率.

    作者:蔡娴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微信群管理在青光眼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建立微信群管理对青光眼手术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出院时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将病人加入青光眼医患微信群,观察两组病人的视力、眼压、视野稳定率情况,进行青光眼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分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6个月内的视力、眼压、视野稳定率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青光眼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患微信群能提高青光眼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效果,有利于改善病人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窦志霞;高辉;吕建华;尹会苏;卢文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均给予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止喘及肺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雾化吸入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有利于提高其家属满意度.

    作者:常晓彩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肿瘤病人术后化疗拒绝接受PICC置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拒绝接受PICC置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行化疗的90例恶性肿瘤病人根据化疗置管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浅静脉化疗,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应用PICC置管方式,对两组治疗后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导致PICC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病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化疗置管方式的满意度低于对照组(P<0.05);PICC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导管维护不当、封管液选择不当、病人手臂过度运动、长时间置管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导管阻塞等.[结论]PICC置管方式成功率高,但是由于置管后易出现渗血、感染、静脉血栓以及静脉炎并发症,导致恶性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拒绝接受PICC置管,从而影响化疗进程.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病人PICC置管治疗依从性,以顺利完成化疗周期.

    作者:黄伟;赵海莲;冯苗倩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电话随访式与微信随访式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出院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对电话随访式与微信随访式延续护理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急性白血病需PICC带管出院的患儿72例,随机分为电话随访式(TEL组)或微信随访式(WeChat组)延续护理组各36例,对两组患儿分别行电话随访式或微信随访式延续护理,3周后对两组患儿家长PICC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自我管理能力、满意度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WeChat组患儿家长的PICC相关知识了解度、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TEL组,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低于TEL组(P<0.05).[结论]微信随访式延续护理比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更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PICC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钟美霞;王立苇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案例前导模式护理实训教学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案例前导模式护理实训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30名参与案例前导模式护理实训教学的护生对教学实施的过程和感受进行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案例前导模式护理实训教学课堂体验性强,利于护生学习能力锻炼和学习方法掌握;影响课堂实施效果的个人因素包括个人心理调控适应能力、操作掌握熟练程度、理论知识掌握水平3个方面;影响课堂实施效果的环节要素包括角色分工、操作流程实施、课后评价总结3个方面;影响个人学习效果的因素包括课前网络学习效果、病例资料学习准备、课间练习时间3个方面.[结论]案例前导模式护理实训教学方式有利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张秀霞;鲍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32例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患儿的护理

    [目的]总结儿童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儿切除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观察和护理,32例患儿中1例术后再出血患儿得到及时手术治疗,1例术后癫痫患儿得到有效控制,12例术后电解质紊乱得到及时纠正,2例术后对侧上下肢体肌力下降经积极功能锻炼肌力较前提高.[结论]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采取相应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促使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中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H”形弹力胶布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H”形3M弹力胶布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采取“H”形3M弹力胶布固定以及3M宽纸胶布固定,观察两组首次固定后导管移位、胶布松脱情况、胶布使用天数、病人舒适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后效果、舒适情况、胶布首次固定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H”形3M弹力胶布固定引流管,具有黏附性好、使用时间长、固定可靠、不易移位、病人舒适等优点.

    作者:冯锦珊;伍少梅;陈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科门诊预约就诊迟到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科门诊预约就诊迟到率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6年6月成立礼嘉门诊品管圈小组,严格按照PDCA的步骤,以“降低儿科门诊预约就诊迟到率”为主题进行质量改进,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预约挂号就诊迟到病人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迟到原因,制定实施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我院门诊预约挂号就诊迟到率从活动前的10.5%降低到活动后的5.5%;预约挂号率从活动前的40.1%提高到46.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儿科门诊预约挂号就诊迟到率,提高预约挂号率,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的有序发展.

    作者:李娥;张妮;邓跃碧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传染病患儿家属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传染病患儿家属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起传染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分别抽样100例传染病住院患儿,对患儿陪护家属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进行对比.[结果]患儿家属对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从原来的36.1%上升至82.3%,圈员能力的变化也成正向发展.[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传染病患儿家属消毒隔离知识方面有显著效果,同时也可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张莹;夏爱梅;王佳丽;杨蕾;沈健花;张玉鸿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安宁疗护中对家属的哀伤辅导研究进展

    介绍哀伤辅导理念、哀伤辅导现状,强调在安宁疗护病区对临终病人的家属进行哀伤辅导的重要性.针对家属存在的主要负面情绪采取措施,提供全面的照料,帮助家属调整哀伤情绪,维护自身健康,陪伴病人后一程.

    作者:杨慧峰;钟辉;吴佩佩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产前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产前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泰安、枣庄两市三级甲等医院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EPDS得分为8.39分±2.94分,抑郁发生率29.17%,SSRS总分为34.26分±7.74分,EPDS评分与SSRS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57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婆媳关系、对疾病的了解情况以及社会支持水平为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产前抑郁的相关因素.[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产前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和社会人士的高度关注.

    作者:陈晰;柳韦华;许圣菊;刘小溪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