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徐智萍;彭慧妍;祝建辉;江信炎;叶媛;莫敏丽

关键词:血液透析, 焦虑抑郁, 阶段性改变理论,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研究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45例.对照组病人施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以阶段变化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遵医行为状况.[结果]干预4个月、6个月后,两组病人的IDWG/体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液体摄入量不依从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病人的,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对血液透析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化疗间歇期病人的症状负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直肠癌化疗间歇期病人的症状负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45名直肠癌化疗间歇期病人,应用症状评估量表(MSAS)进行调查.[结果]直肠癌化疗间歇期病人的MSAS得分为1.03分±0.33分,“缺乏活力”“没有食欲”和“恶心”等是为严重的10个症状负担;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家庭平均月收入、文化水平、是否独居、肿瘤分期和化疗次数均可进入回归方程,共可解释45.3%的方差变异量.[结论]直肠癌化疗间歇期病人存在一定的症状负担,临床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评估,并根据个体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以降低症状负担对病人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者:卢焕章;陈锦英;吴瑞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双心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双心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诊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双心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选用Zung编制的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和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三个量表对比两组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AS与SDS评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MLH-FQ)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护理可以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负性情绪,帮助恢复其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志萍;孙晓敏;汤爱玲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正念减压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疗法,每周1次,每次2h,共6周.干预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施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0),治疗依从性提高(均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有助于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梁萍萍;王爱敏;上官静;张玉钰;张宇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动机性访谈结合社交媒体工具对高血压Ⅱ级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结合社交媒体工具对高血压Ⅱ级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Ⅱ级病人,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病人使用动机性访谈结合社交媒体工具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血压值,同时对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和随访1年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的血压值明显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HAMD和HAMA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结合社交媒体工具减轻了病人的不良情绪,并有助于稳定病人的血压,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邝云;陈彬钦;王坚;李鑫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一种新型智能静脉输液装置的设计

    目前,静脉输液是用药治疗的主要方法,据报告,国内住院病人的平均输液率为73.35%[1].静脉输液技术的推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照看病人输液的时间,研究显示,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工作的时间超过75%[2].因此,在护士紧缺、护理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实施静脉输液技术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差错不仅影响病人健康而且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同时,部分病人或家属担心液体袋更换不及时,频繁观察液体输入情况从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另外,因输入液体温度过低导致静脉痉挛等不适也时有发生[4].

    作者:陈亚明;曹梅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肺结核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肺结核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2例肺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防治知识、防治态度、防治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262~12.913,P<0.05,P<0.01);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584,P<0.05);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019~8.067,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强肺结核病人疾病认知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许颖琪;林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90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对影响因素的带教策略探讨

    [目的]调查“90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90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带教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黄弋冰编制的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225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工作.[结果]“90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72.63分±6.50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父母双亲关系的融洽程度、实习时间、带教老师的人文关怀能力、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带教老师对你(“90后”实习护生)的关心程度是影响“90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90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间水平,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认为应在带教中加强“90后”实习护生带教老师的人文关怀意识、提升带教老师的人文关怀技能、强化“90后”实习护生在整个实习期尤其在实习后期的人文关怀氛围影响和能力培训有助于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作者:顾娟;贾勤;蒋怡;杨淑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1例胺碘酮致消化道出血病人血栓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血栓性静脉炎可定义为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腔内血栓常与管壁粘连而不易脱落[1],由于交通支的联系有时可同时发生深、浅静脉血栓,其危害比较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行血管彩超确诊并处理.我科于2015年11月9日收入1例消化道出血病人,由于病情变化应用胺碘酮,于11月12日经血管彩超确诊为“血栓静脉炎”,当时处于出血急性期,不予抗凝治疗,通过保守治疗和护理,顺利出院,在复诊时行血管彩超显示部分血栓机化,未发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莹;马颖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体外循环管道固定夹的设计与应用

    体外循环管道主要应用于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将手术病人静脉血从体内引出,通过体外循环机氧合后回输至体内的各种管道,包括动脉管道、静脉回流管、左心房引流管、心内吸引管、普通吸引管等,器械护士需要管理并固定各种管道.目前固定体外循环管道的方法多采用纱布缠绕管道后用直有齿钳固定于手术巾上,上述方法的缺点是管道容易打折、扭曲、缠绕、调整管道不灵活,且操作繁琐.一旦需要调整管道时很难马上实现,需要将全部固定松绑,调整后重新捆绑,而且需两人配合才能完成,浪费人力,耽误时间较多,影响手术速度.

    作者:杨波;华薇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究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45例.对照组病人施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以阶段变化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遵医行为状况.[结果]干预4个月、6个月后,两组病人的IDWG/体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液体摄入量不依从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病人的,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对血液透析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徐智萍;彭慧妍;祝建辉;江信炎;叶媛;莫敏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在病人康复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急性期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后,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的结果.[结果]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NIHSS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配合中医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1%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英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进展

    随着重症监测与治疗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面对各种重症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医院获得性感染明显增加,成为影响重症病人预后的严峻的制约因素,周睛等[1]对2009年—2010年上海市65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为0.23%.CRBSI的发生导致病人住院时间的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以及病死率的增高.近几年来,相关研究证实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能有效减低CRBSI发生率,现综述如下.

    作者:黄彩云;庞杰媚;吴先荣;林娴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联合微球栓塞术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联合微球栓塞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导管超选择插入左右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同时应用聚乙烯载药微球、超液化碘油进行肿瘤血管栓塞,给予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通过对30例肝癌病人的护理干预,减轻了术后不良反应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治疗的积极性,有效减缓了原发性肝癌的发展.[结论]运用循证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联合微球栓塞术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护士对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的护士对院内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了解现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本市三家综合性医院的护士,采用自制《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地区综合性医院护士对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的总体得分为34.01分±3.74分,知晓率为51.53%.[结论]综合性医院护士对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目前还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对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先兆表现等知识掌握度不够,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本院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作者:胡倩倩;史平;朱鸣;陈萍萍;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应对护士资格考试新变化的初步探索

    2017年随着国家护士资格考试人机对话方式的全面展开,考核的重点放在了对知识点把控的“灵活性”上,考核的内容更加与我国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靠近,这就要求护理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上、在护理教学过程与护理生产实践上更加紧密对接,更加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得护理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更加适应产业需求、职业需求.因此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通过率,保证双证获得率,便给各护理院校提出了新课题,它也成为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因此,我们尝试在实施原有学制的基础上分阶段辅导,将任务引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知识竞赛法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入以病例题为主的临床护理学教学中,力求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护考的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师和学生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郑军;杨颖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1例脑出血后长期气管切开病人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吞咽功能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下颌、双唇、软腭、咽喉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的将食物由口腔送至胃内而导致进食困难[1],临床表现为进食时咀嚼无力、呛咳、吞咽后食物在口腔内滞留或从口角漏出,或吞咽完全后食物反流[2].文献资料表明,约30%~78%的卒中病人会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常导致呼吸道阻塞、吸入性肺炎,增加病人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3-4].另一方面,脑出血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保证气道通畅,气管切开是临床常用的抢救方法之一.但长期气管切开会导致咽部发生废用性萎缩,病人更容易发生吞咽功能障碍[5],引起误吸的发生.2016年9月本院收治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通过吞咽功能评定、误吸的预防、适时吞咽训练,病人吞咽功能逐步恢复,拔除胃管,经口进食,于2017年2月28日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郑雪玲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围术期护理中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进一步深化,许多传统的外科康复理念正在面临着挑战、改革与创新.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 or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作为一种多模式管理医疗新流程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中[1],并贯穿于手术的各个阶段[2].该理念旨在减轻手术病人的身心应激反应,以达到病人术后各个器官功能的优化,同时病人的恢复和出院时间可能远远早于传统围术期护理的病人[3],以达到病人术后无并发症的恢复结果[4].

    作者:程莉;金圆圆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无痛人流术后病人重复流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无痛人流术后病人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4月医院门诊接收的200例无痛人流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0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结果]观察组科学避孕等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5.00%,低于对照组6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重复人流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让无痛人流病人掌握更多的生殖健康知识,从而正确地执行科学的避孕措施,降低重复流产率,对保障妇女身心健康意义重大.

    作者:李连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疼痛评分准确率敏感指标在普外科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疼痛评分准确率敏感指标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疼痛评分准确率设为科室敏感指标,成立质量控制小组.2016年7月—2016年12月共质量控制240例病人,其中2016年7月—2016年9月未实施干预措施的12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6年10月—2016年12月的120例进行干预措施的病人为观察组,观察组不断采取改进措施,对护理人员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疼痛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病人疼痛评分准确率以及病人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评分准确率及疼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准确率敏感指标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疼痛的管理质量,满足病人的缓解疼痛的需求,提高英疼痛满意度,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维娜;李静;宋丹丹;张言;张晓娇;高建蕾;李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儿科医患关系评价量表(病人版)的研制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医患关系的研究现状、儿科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探讨儿科医患关系相应评价量表的制作.[方法]采用查阅文献法、访谈法了解儿科医患关系研究现状以及儿科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儿科医患关系评价量表(病人版).通过采取预调查的方法对问卷小范围内进行修改,之后采用德尔菲专家巡回法对量表进行修改.后通过对医院患儿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调查访谈,定量判断儿科医患关系量表的效果.对调查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应用均数、标准差等对儿科医护人员以及患儿家属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研究与分析,量表的信度主要采用克朗巴赫系数、分丰系数以及重测系数进行广泛的评价.量表的效度主要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多次测量,总得分数、医护人员平易近人度、医患关系满意度、病人家属满意度等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8、0.94和0.95,此量表重测信度比较好,重复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客观行为部分、病人主观客观相结合部分、医护主观以及包括医护的态度等内部系数分别为0.701、0.721、0.658,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相对比较好.删掉后三项后量表内部一致性有所提高.相关分半系数r=0.795,r=0.886,两组之间存在亲密关系,量表分半信度好(P<0.01).量表每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大于50%,且条目在相应因子上有因子负荷(大于0.4),可认为具有较好的效度.[结论]量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目前儿科工作中医患关系中潜在的一些问题,为临床医护人员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制定对策提供依据,该量表在儿科医患关系研究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娟;焦育娟;岳雅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