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花;王月华;董彩梅
[目的]探讨“120”呼救病人分类救护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个急救站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个急救站点实施传统“有呼必出车”的“120”急救服务模式为对照组,5个急救站点实施分类救护“120”急救服务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反应时间、应用效果、服务对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实现调度反应时间、突发事件与危急重病人院内反应时间、急救半径为3km~5 km的呼达时间、送达医院时间、急救成本核算均少于对照组,各级别救护车利用率、危急重病人现场抢救处理率、服务对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出诊返车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0”呼救病人分类救护模式可提高救治效果,缩短出诊时间,减少急救成本核算,更易为病人所接受.
作者:陈楷珠;周强;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经皮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病人随访3个月~6个月,优50例,良30例,可39例,差1例,均无并发症.[结论]加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袁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阐述芳香疗法的概念、作用机制,综述芳香疗法应用于老年性痴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时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芳香精油使用剂量.目前应用芳香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还缺少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证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程遥;沈旭慧;徐美英;贺丽芳;刘恬;谭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院校合作进行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理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级ICU专科护理培训班的50名学生为观察组,以同期自愿在同级别医院实习的学生5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毕业成绩、就业情况、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就业单位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毕业成绩、就业情况、自身可持续发展及就业单位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薪资水平、团队精神和科研能力均较低,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校舍作进行ICU专科护理培训可以提高护生的自身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就业单位评价.
作者:何晓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病人的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以及医学应对量表对50例口腔癌术后病人进行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口腔癌术后病人希望水平总分为37.90分±4.91分,属于高等水平,关系维度得分高;应对方式中回避维度分数高于临床病人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总体及各维度与面对应对维度呈正相关(r=0.434,P<0.05),与屈服应对维度呈负相关(r=-0、504,P<0.01),与回避应对维度不相关(P>0.05).[结论]口腔癌术后病人希望水平处于高等水平;希望水平越高越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反之希望水平越低越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病人保持较高的希望水平,进而采取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安娜;叶菁菁;黄秋雨;杨冬叶;何杏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带教方法对手术室护生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手术室90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5人,观察组4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运用临床路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带教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手术室带教目标、带教计划、教学内容设置、带教老师水平、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P<0.05);观察组基本工作职责及流程掌握情况、常见手术病人护理要点掌握情况、常见手术配合熟练度、风险意识、职业防护意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临床路径带教法可提高手术室护生的带教质量和护生满意度.
作者:别逢桂;李亚楠;曹艳冰;周培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分析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实践教育的护理实训中心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护理实训中心在教学安排、教学资源、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护理实训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系统,以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网络途径,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实训中心开放管理走向信息化和规范化.
作者:苏淑贤;黄秋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绿豆冰袋在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住院期间体温升高的急性白血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橡胶冰袋降温,观察组采用自制绿豆冰袋降温.两组病人分别于持续冰敷后1h、2h观察病人体温下降情况,比较病人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冰敷后1h、2h体温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冰敷后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绿豆冰袋进行物理降温病人感觉舒适、降温效果好,能够替代传统的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作者:翟保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护士护理软技能现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采用付艳芬编制的护理软技能测评量表对某肿瘤专科医院56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总体软技能得分为156.98±20.34,其中人际关系技能得分高(29.62分±4.12分),认知技能得分低(19.06分±3.68分),汉族护士软技能水平高于少数民族护士软技能水平;不同学历护士软技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在护理软技能水平上还可进一步提高,医院应该通过培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护士整体的软技能水平.
作者:吴静;杜新香;张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前瞻性护理实施前(2013年8月-2014年7月)和实施后(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心肺复苏后幸存者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组分别设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亚低温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亚低温治疗并发症预防的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亚低温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评分和干预后随访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例施以前瞻性护理干预,能降低病人亚低温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和病人认可度.
作者:梁冰;梁艳芬;梁娇凤;林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手足口病患儿动脉血标本采集准备阶段、采集过程中、采集后的护理质量控制.认为工作人员只有树立质量控制意识,严格按照执行动脉血气标本分析前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提供准确、科学、可靠的检测结果,为抢救、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作者:李佳楠;黄小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根据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规范化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4周.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1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依从性、满意度、1年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进行规范化干预护理,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
作者:覃雅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方法]对住院的503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病人按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路径及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对病人预约住院阶段、术前准备、术后恢复期、131Ⅰ治疗前期等进行健康宣教,并对其出院前康复、出院后随访等进行指导.[结果]503例按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和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了相关的宣教指导.在计划实施过程中1例在预约阶段未能戒烟,2例在131Ⅰ治疗前期准备中因未能及时停药而延期治疗,1例在131 Ⅰ治疗后重新服药时因错服剂量而引起心率加快,其余病人均能按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各阶段诊疗计划.[结论]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护理路径中建立和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可在短期内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满足病人对自身疾病的知情权,提高诊疗的依从性,促进病人的康复.
作者:刘云;曹亚琴;尹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于E-portfolio的录像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级高职护理2个班分为观察组42名和对照组41名,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期末操作考核前均自行选择时间到实验基地练习,观察组需录下练习时的操作过程.比较两组护生的铺床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护生期末考试铺床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录像成绩高于期末成绩(P<0.01).[结论]基于E-portfolio的录像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护生督促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终结性评价结果并形成公平有效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邵珍珍;吴小婉;李瑜;张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抢救药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抢救药知晓率为选题,运用PDCA原则,采取护士同伴支持教育、制作抢救药分类记忆小册、结合实境培训考核等措施.[结果]实施活动后护士对抢救药知识知晓率为66.31%,高于活动前的13.68%(x2=54.825,P<0.05);实施活动后护士抢救药查检表得分优于活动前(t=-17.116,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的抢救药知晓率,一定程度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陈天喜;孙宏;崔秋霞;吉云兰;陈小燕;陈爱华;吴亚琴;杨小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垂体胶质瘤位于鞍区,起源于神经垂体,属于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术前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均难与垂体瘤相区别,术前易误诊,确诊需依赖病理检验[1].术前被误诊为垂体瘤及颅咽管瘤,与国外报道一致[2].因肿瘤呈侵袭、破坏性生长,故术后易发生严重反应,如尿崩、高热、昏迷、垂体功能低下、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导致垂体危象[3].垂体危象是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病人,在手术、麻醉、感染、创伤等各种应激因素作用下,病情急剧恶化而发生昏迷、休克、代谢紊乱等临床表现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快速危及生命[4].2014年11月19日我科收治1例经手术免疫组化病理报告被证实为垂体胶质瘤的病人,术后并发垂体危象,经及时抢救,病人恢复良好.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何丹丹;童孜蓉;宋燕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病人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6例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化疗前、中、后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化疗后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便秘和腹泻)发生情况和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化疗病人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病人的消化道反应.
作者:高鸣菊;陈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治愈,1例好转后出院(出院时仍需继续口服去氨加压素),1例好转后转院治疗(转院时仍需继续皮下注射去氨加压素),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积极处理颅脑损伤、及早发现尿崩,及时予以醋酸去氨加压素和(或)垂体后叶素治疗,控制尿量、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是治疗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关键.
作者:卢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肺结核防护知识、信念、实践行为在肺结核职业暴露防护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室3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知信行干预前后运用肺结核防护问卷和自制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的肺结核防护知识和实践行为总分高于干预前,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问卷调查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知信行干预,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肺结核防护意识,改变护理人员不良的实践行为,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率,减轻护理人员对肺结核职业暴露的压力.
作者:文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以无缝隙护理为目标的跨科室协作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协作护理实施前(2013年9月-2014年8月)设为对照组(59例),协作护理实施后(2014年9月-2015年8月)设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以无缝隙护理为目标的跨科室协作护理.采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量表评价介入治疗病人手术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状态焦虑评分和特质焦虑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给予以无缝隙护理为目标的跨科室协作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焦虑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
作者:李丽红;郑秀先;魏立繁;江巧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