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蓉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幽门螺旋菌感染、缓解消化不良等基础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出院后6个月复查,干预组病人病情改善情况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组病人康复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人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罗水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近几年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病人接受血液透析的人数逐年快速增长,随之透析中心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本院已有60台透析机,每月血液透析人次达2 800余人次.对于规模化发展的透析中心来说,安全、有效又人性化的中央供液方式是发展的趋势.本院从 2010年10月开始使用机械式中央供液系统.中央供液系统即采用合格的透析干粉进行集中配制后通过管路输送到每台透析机.
作者:徐洪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迹近错误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和护理服务过程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如诊断、检查、护理、用药等出现的错误[1-3],但是错误在对病人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使病人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迹近错误又称临界差错或者接近失误.
作者:张秀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产道血肿是分娩过程中不同部位血管破裂,血液不能外流所形成的血肿.子宫阔韧带是子宫两侧的双层腹膜皱襞,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如果后穹隆撕裂或子宫颈深度裂伤向上延伸可造成盆膈以上、子宫旁组织及阔韧带内血肿,产妇因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1].现将1例急产并发软产道损伤、阔韧带血肿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晗英;纪佳胤;魏卫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在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而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保养也很重要.心电监护仪的机身、显示屏、导线等终末处理中消毒剂的选用,一般用75%乙醇.程序为先用湿润的软布初步擦拭,再用含75%乙醇的软布擦拭进行终末处理.这样的处理易导致导线老化、破皮甚至断裂,严重影响导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开支.我科选用洁肤柔消毒剂(俗称速干手消毒剂)代替单纯的75%乙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宗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就职业倦怠的概念和起源、研究现状、测量工具、产生的原因及结果、干预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作者:刘萍;谌永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术后发生高血糖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和降低高血糖发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96例肝癌切除病人,根据术后第1天06:00时随机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随机血糖≥11.1 mmol/L)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术前禁食时间、手术时间等16项变量对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发生高血糖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接台手术、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前白蛋白水平对病人术后血糖水平有影响,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越大、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越长、术前前白蛋白(PA)水平越低,接台手术术前等待时间越久,病人术后血糖水平越高.[结论]术前改善肝功能,做好接台手术等待期间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高血糖的发生.
作者:杨彦芳;莫新少;陈似霞;钟丽;杨海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新生儿疾病护理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了选取护理专业2012年级高职6班70名学生作为教改班,实施PBL教学;护理专业2012年级高职14班74名学生作为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教学评价采用笔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新生儿基础理论知识成绩,对照班成绩(39.35分±5.78分)高于教改班(35.69分±6.15分);而教改班的病案分析成绩(37.38分±5.59分)明显高于对照班(30.55分±6.4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问卷显示,对实行PBL教学持肯定意见者占72%,无所谓者占18%,不感兴趣者占10%.[结论]PBL方法适用于新生儿疾病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考能力.
作者:郭娅玲;李颖娟;王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分析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合并休克的抢救措施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的预后.[方法]选择接受观察的26例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合并休克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所有病人立即给予一系列的抢救和护理措施.[结果]26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合并休克的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及术后针对性护理方法能够促进病人的预后.
作者:杨伟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重视终末质量,现代质量管理重视环节质量,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1].护理质量环节管理是按护理质量标准和制度、护理工作流程对护理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的过程,它注重环节质量的自我控制,充分体现预先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差错具有重要作用[2].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护士责任重大,快速实施正确的急救护理可以挽救病人生命和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因此,护理人员在急救护理工作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急救护理质量.为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我院从2012年1月开始对急危重症病人实施环节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离断肢(指)体的术前处置管理方法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处理方法,收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改进管理方法.观察组使用改进后的断肢或断指管理方法,制定离断肢(指)体处理流程表,应用信息系统代替手工书写,改进盛装肢(指)体的保存容器,设计三联标识签等方法.[结果]两组病人护理缺陷发生率、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和离断肢或指体存在再植条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断肢或断指管理方法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周正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使用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32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进行单纯抗生素治疗,另外给予观察组病人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2%,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且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洪小玲;张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类极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其发生率为0.25%~0.40%[1].国内有散在成人和儿童的病例报道,但病例仍较为少见[2].手术观察冠状动脉瘘具有很低的病死率(0~4%)[3].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心脏畸形,约占先心病发生率的20%[4],二者合并的病例较少见.本科于2012年收治1例冠状动脉瘘联合室间隔缺损患儿,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雪英;沈咏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回顾2011年8例SICU 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与处理措施.[结果]本科总共收治病人250例,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8例,发生率为3.2%.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护理不当外,还与病人的意识状态、病情变化、年龄偏大、夜间时段有关.[结论]加强护士对意外拔管的风险评估、管理,选择正确有效的固定方法,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有效镇静镇痛和肢体约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夜间加强巡视,是防止意外拔管的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陈柏宏;詹丽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总结120例鼻腔填塞后病人出现口唇干燥、咽喉疼痛的护理.采取口服中药汤剂、雾化吸入及病区环境管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能增进病人食欲,促进睡眠,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许红兰;刘伏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突发性耳聋病人早期综合护理,减缓病人急性应激反应程度,总结早期护理干预的要点.[方法]共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相同治疗方法,但针对观察组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前及干预7 d后通过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调查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护理干预前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7 d后,两组间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降低急性应激反应的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葛珊珊;王斌全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现状,发现目前临床实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不断提高护生实习满意度与实习质量提供依据与对策.[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法,以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宁波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取样法,共调查305人.调查内容包括护生基本信息及对实习安排、临床老师带教、学校老师指导等方面的满意度,将满意度各条目的得分进行排序.[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98.36%.护生的实习满意度总得分处于中上水平.[结论]护生实习总体满意度较好,在实习过程中也暴露出2个问题,即学校与实习医院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临床科室对护生的重视度不够、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关心度不够.
作者:常金兰;董燕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乳腺癌术后病人除了要经历癌症病人各种不适应行为和情绪反应,还受到女性性特征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因此术后护理非常必要.对68例乳腺癌术后病人运用心理干预、饮食调理、康复指导等方式,有计划地做好生理、心理及康复功能方面的护理,提高了术后康复效果.
作者:林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团队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组建骨科康复团队,围绕病人入院时、围术期、康复期、出院时4个阶段,由骨科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护士共同执行各时期治疗护理措施,同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专业知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并发症、Harris髋关节功能以及功能独立性.[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病人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病人功能独立性测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学科骨科康复团队的工作模式可以明显促进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有效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
作者:邢曙;唐三元;王玉鸾;罗桂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对163例精神病病人进行评估,加强对急性发作期、巩固期、恢复期不同症状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的护理干预,有效提高精神病病人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谢巧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