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陈金妹

关键词:骨折, 糖尿病, 健康教育
摘要:糖尿病是骨折病人中常见的并存症之一,由于糖尿病病人存在明显的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50%~60%,骨折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病人明显增高,而骨折后血糖的高低、饮食营养的补充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手术引起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等一系列的情绪反应也影响病人的康复.因此,做好糖尿病病人骨折后健康教育是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环节.我院对86例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用的手术,近年来会阴切开缝合术趋向常规进行.其虽然可以缩短第二产程,但容易引起产妇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大小便受影响等问题.如果会阴切口愈合不良,愈合时间延长,还可影响产妇的心理与家庭生活.为进一步提高会阴切开的愈合率,减少二次缝合,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施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1 707例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在住院孕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孕产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住院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常规宣教和护理,观察组按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合格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能满足产妇及家属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提高孕产妇的自护能力,增强孕产妇参与治疗、护理和保健的主动性,提高孕产妇的满意度.

    作者:韦秀芬;蒙金梅;蒙淑珍;黄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手指脱套伤病人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2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32例,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治疗、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率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琳;高燕平;胡琳;刘优凤;周晓君;贺娴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的做法与体会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护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程度,也依赖于护理群体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的参与意识[1].护理部担负着管理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任,对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使之不断完善和保持高水平是整个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而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我院从2007年开始,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结肠癌病人围术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结肠癌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围术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8天早晨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术后体质量等营养状况比较,并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体质量下降值、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手术后明显降低,实验组手术后降低不明显.[结论]结肠癌病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并能够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机体早期恢复.

    作者:闫红丽;宁向军;郭书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97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急救护理,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7例严重多发伤病人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快速判断伤情,准确执行急救措施、严密监护、心理护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抢救脱险88例,抢救成功率90%,死亡9例,呼吸循环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急救意识的强化、准确的判断伤情、急救措施的科学应用是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丁葆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作为测评工具,以病人对自己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现状的实际感受评定计分进行分组,选取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适应性≥55分为研究组,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适应性<55分为对照组,分别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两组病人的应对方式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SCSQ积极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治疗及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更应注意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家庭亲密度的感受,并有针对性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及家属开展社会心理干预,提高适应性,改善应对方式,防止其不良情绪的发生.

    作者:许腊梅;李林玉;梁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穴位按摩干预中风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酚酞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病人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72例神经内科中风后便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酚酞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口服酚酞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酚酞配合穴位按摩应用于中风后便秘病人,能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润肠通便的作用,效果佳,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郭敏慧;陈雪莲;江月卿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甘油果糖注射液对脑转移瘤引起颅内高压病人的疗效观察

    颅内压增高是脑转移瘤病人常见并发症,症状持续,严重时可危害生命.长期以来临床上常规使用甘露醇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疗效好,但有反跳现象、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许多副反应.20世纪80年代后对脱水降低颅内压药制剂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在甘油中加入果糖后降低颅内压效果显著,且甘油果糖注射液利尿作用小,对肾功能影响小,对病人水、电解质平衡影响不明显,果糖脱水成分还可为病人提供一定能量.

    作者:范健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门诊小儿静脉输注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给药快、剂量准、见效快等优点.小儿病人尤其是婴幼儿,难以口服给药,因拒绝服药或是服药时呕吐造成药物浪费、用药剂量不准,达不到预期的疗效.因此静脉输注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尤为重要.但婴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做各种治疗时又不配合,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很容易出现护理纠纷和缺陷.我院门诊每天输液量达到300多人,其中80%是婴幼儿,通过我们长时间地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减少护患纠纷的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对我科2006年-2010年出现的18例护患纠纷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王淑峰;郭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理人员紧缺现象已日益突出.目前护理人员短缺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不足,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是当前护理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效率[1].而且每年毕业的很大一批护理学专业毕业生放弃临床护理工作,选择从事其他行业或相关行业,造成护理专业人才的严重流失.本文对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华;周小兰;宋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经面罩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面罩机械通气是通过面罩代替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呼吸机连接的一种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它使用方便,允许病人有较强的自主性,还可以进行语言交流、饮水、进食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机械通气的主要连接方式之一[1-3].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减轻呼吸肌疲劳,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陈素琴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陀螺刀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护理

    脑转移性肿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占脑瘤病人的10%~15%[1].陀螺刀设备融合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治疗技术于一体,它利用肿瘤细胞相对于正常组织细胞对放射线更敏感的原理,采用60钴发出的γ射线,用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γ射线集中于预照靶点,致死性地摧毁靶点内的肿瘤组织.同时,使人体正常组织所受到的照射较小,杀死病灶组织,保护正常组织[2].脑转移性肿瘤是陀螺刀治疗的适应证,我科2010年6月-2011年2月对40例脑转移瘤病人行陀螺刀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建博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高位结扎完整剥脱联合微创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血管周围疾病.我院自2007年5月以来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完整剥脱加微创电凝术共治疗11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在护理方面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再先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骨折病人中常见的并存症之一,由于糖尿病病人存在明显的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50%~60%,骨折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病人明显增高,而骨折后血糖的高低、饮食营养的补充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手术引起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等一系列的情绪反应也影响病人的康复.因此,做好糖尿病病人骨折后健康教育是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环节.我院对86例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严重出血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严重出血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资料.[结果]MPCNL术后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及时行介入治疗,病人均停止出血并顺利康复.[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MPCNL术后观察及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舒明科;陈金兰;赖德辉;徐桂彬;李天;何永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分诊护士的形象与沟通技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理念的升华,在护理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医患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那种单纯的以病人机体为主的护理模式已不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1].笔者通过对分诊工作的观察与体会,认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护理工作者,除热爱专业,有献身护理事业的精神外,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视野,具有认真细致的观察、判断能力,以及与病人交谈时的语言沟通技巧.

    作者:安果仙;康卫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熟练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知识熟练掌握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出血的原因及干预进展

    目前,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已成为治疗肾结石的重要手段,但PCNL术后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其中以出血常见[1].文献报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4%[2].Srivastava等[3]报道PCNL术中、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几率为1.4%,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本文将近几年PCNL术后出血原因及干预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谢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大面积恒温灸及中药湿敷治疗留置针使用3L袋输液致静脉炎的研究

    [目的]对比大面积恒温灸与芦荟红花当归酒精提取液湿敷治疗留置针使用3L袋输液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缓解肿痛的情况.[方法]将100例静脉炎病人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艾灸组及湿敷组,艾灸组采用大面积恒温灸湿敷方法,湿敷组采用芦荟红花当归酒精提取液湿敷方法,观察两组治疗静脉炎的疗效.[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在缓解留置针使用3L袋输液致静脉炎肿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减轻疼痛明显优于湿敷组,而湿敷组消除肿胀效果比艾灸组好.[结论]艾灸联合芦荟红花当归酒精提取液联合治疗静脉压炎,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并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的功能.

    作者:吕艳;宁余音;韦衡秋;李向真;黄雪霞;陆桂妙;陈荣群;王兴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