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王晶晶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行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方法]对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行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血透置管的护理、置换液的管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等.[结果]22例好转,11例痊愈,5例死亡.[结论]加强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行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作者:傅牡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的诊断标准[1].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中普遍存在,人数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数据显示,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现阐述开展亚健康人群的社区护理的必要性及意义、相关护理措施展开讨论,为社区护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作者:刘萌;李静;何雪莹;易智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术后的心理状况,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术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病人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提高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程度,有效提高病人手术满意度.
作者:陆凤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城乡结合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福州市鼓山镇高血压病病人自我健康管理俱乐部7名学员进行深入访谈,记录、整理并分析资料,归纳主题.[结果] 自我健康管理俱乐部提高血压病人的疾病意识、增强信念、促使形成健康行为.[结论]自我健康管理俱乐部强调病人自己在健康中的责任,促进病人实现知-信-行的循环,促使健康行为的形成,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停瑞;李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介绍消化内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体会.[方法]依据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拟定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弹性排班、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简化护理文件书写、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注重培养护士的各种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等系列活动,提供满意服务.[结果]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服务质量提高,医患、护患关系和谐.[结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树立良好的护理品牌形象,增强医院竞争力和社会影响.
作者:张雪兰;文跃莲;钟灿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深度烧伤病人应用VSD治疗烧伤创面,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持续负压吸引、引流管护理、预防感染、皮肤护理、疼痛的护理等.[结果] 20例病人经治疗20 d~45 d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VSD技术能够减少创面污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的愈合;正确的观察及护理,能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赵蕾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前列腺增生是危害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排尿困难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多数病人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糖尿病等,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现总结前列腺增生病人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的护理.
作者:邢俊芳;李慧;谷淑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理论知识不扎实、年龄小、社会适应能力差、思维活跃、随意性强等特点.带教老师如能很好地掌握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带教,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教学,了解学生的心理,使心理学与护理教育学相结合,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院是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主要承担省内外中等专业学校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现分析中等专业学校护理实习生的特点,总结带教体会.
作者:吴亚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骨科创面的护理.[方法]对29例严重软组织缺损及伤口感染病人应用VSD治疗骨科创面,同时加强心理护理、VSD的观察及护理、VSD材料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6例病人经1次封闭式引流治疗7 d后,如期进行植皮手术,3例使用VSD 2次后肉芽生长良好.[结论]VSD能有效促进骨科创面愈合,减少病人换药次数,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罗银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护理是以人为中心,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佳护理.虽然护士走上工作岗位时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但是为了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我院对全院32名护士进行了护理继续教育,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作者:张卫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总结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6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人行抢救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1例病人死亡,1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作者:王颖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hellp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hellp综合征的孕产妇进行积极的护理工作,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体会.[结果]1例经积极治与护理后无效死亡,另1例出现脑梗死.[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hellp综合征是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护理工作更要积极到位,不断健全完善.
作者:李捍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氧气吸入疗法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也是治疗危重症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防止发生医院交叉感染,使用中的湿化瓶及其内的通气管需每天消毒,即使备用中的湿化瓶及其内的通气管也要每周消毒2次,由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是塑料制品,反复拆装,加上消毒液的轻度腐蚀,容易损坏;或有的使用时间长,有丢失现象,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作者:王丽珠;孔玲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综述输液微粒种类及其危害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85 μmol/L~119 μmol/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19 μmol/L,早产儿>255 μmol/L时,称为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够成熟,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易于通过,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者甚至死亡.加强新生儿黄疸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很重要.2008年2月-2010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4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同时加强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芝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而且缩短了住院时间,术后腹部几乎不留瘢痕[1].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行97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同时加强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雾化吸入疗法是将药液以气雾的形式经气管直接到肺部病变部位的治疗方法,是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炎症、稀释痰液、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副反应小、无痛苦等优点,且疗效肯定,是目前治疗婴幼儿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的常用疗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多种原因严重影响了患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从而降低雾化吸入的效果.现分析婴幼儿雾化吸入依从性差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林丽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配合穴位按摩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2月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293例为观察组,选择2010年3月-2010年5月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29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在导乐陪伴分娩的基础上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配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程度、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产程、第2产程分娩疼痛程度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减少;观察组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结论]拉玛泽镇痛分娩法配合穴位按摩法,能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降低产时疼痛程度,缩短产程.
作者:赵清波;熊果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两种尿激酶配置液用于成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性堵管后再通的效果.[方法]将41例PICC血栓性堵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使用含10 000 IU尿激酶0.7 mL溶栓,对照组使用浓度5 000 IU/mL尿激酶5 mL溶栓,比较两组溶栓再通率、平均溶栓时间、溶栓后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溶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溶栓2 h后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10 000 IU尿激酶0.7 mL进行PICC溶栓,再通效果好,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作者:蒋美奇;刘玉霞;尹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分析89例危重病人臀裂处皮损原因,认为护士未掌握危重病人的翻身及移动技巧、护理用具使用不当且对新型皮肤护理敷料认识及经验不足为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设计使用抬人单为病人翻身及移动,改进护理用具及方法,对护士进行新型皮肤护理敷料知识培训及考核.
作者:张秋芬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