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盈;单岩
对46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肝癌病人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中监测、术后护理和并发症预防,46例病人经过护理干预,肝功能无明显异常、肝脏包块减小,所有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瑜;董惠娟 刊期: 2011年第35期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心理社会模式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加强医院建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迫切需要科学的护理工作流程和合理的护理工作标准来整合护理队伍,规范护理行为.因此,护理质量管理的流程再造与持续优化在各类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张文光 刊期: 2011年第35期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分娩者,此时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多小于2 500 g.先兆早产是指出现子宫收缩或伴有阴道流血者.早产儿各器官未成熟,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病死率越高.据统计,早产儿中约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且围生儿死亡中与早产有关者占75%;早产儿即使存活,亦多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1].因此,防止早产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和提高新生儿素质的主要措施.而在先兆早产发生期间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将发展为难免早产.因此,有效治疗和护理先兆早产对提高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生期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惠欢;黄雪凌;吴文英 刊期: 2011年第35期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病人入院常规测定电解质,严密观察24 h液体出入量,注意并发症,如高热、高血糖等,准确记录脱水剂、利尿剂用量,合理补液,给予病人甘露醇、呋塞米及抑制胃酸、恢复脑神经、抗感染、催醒等治疗与护理后,32例病人治愈19例,死亡13例,其中血钠≥161 mmol/L的病人死亡9例,血钠为150 mmol/L~160 mmol/L的病人死亡4例.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程度与病死率相关,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护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蔚晓霞;张淑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克隆病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克隆病在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40%以上病人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且可反复发生,急性肠穿孔占10%~40%,肛门区和直肠病变、瘘管、中毒性回结肠和癌变等,国内相对少见.克隆病多为慢性渐进型,虽可自行缓解,但多有反复,不易根治,绝大多数病人经相应治疗后,可获得某种程度的康复.发病15年后,约半数尚能生存,急性重症病例常有严重毒血症和并发症.现将1例克隆病病人的手术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聂影坤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由于氧气湿化瓶的材质不宜采用热力干燥,传统的湿化瓶干燥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晾干法,一种是75%乙醇干燥法.上述两种方法均有弊端.自然晾干法所需时间长,且与天气及季节有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同时干燥时间过长,可使湿化瓶上细菌繁殖,又使湿化瓶接受外来的污染,这样使消毒的湿化瓶达不到消毒要求或是消毒后湿化瓶有效期缩短.75%乙醇干燥方法是:将5mL~10mL75%乙醇注入消毒后的湿化瓶内,将瓶内壁附上乙醇后弃去,倒立湿化瓶待干,该法的弊端是乙醇仅干燥了瓶内壁M使瓶内外干燥不同步.
作者:蔡中先 刊期: 2011年第35期
总结了52批536例集中连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器械的管理经验,通过充分准备器械、彻底清洗、严格灭菌及使用保养等,结果 536例手术无一例因器械问题而影响手术的进行,无感染发生.
作者:王娇群;章姝娴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路径化健康教育在肾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行肾穿刺活检术的病人共85例为实验组,2007年1月-2008年12月行肾穿刺活检术的病人共81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路径化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结果 两组病人对肾穿刺活检术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路径化健康教育可提高肾穿刺活检术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爱夏;吴丹;郭玲玲;袁葵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KYOLING医用雾化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KYOLING型的面罩式医用雾化器的延长连接管直接接在去湿化的输氧装置的出气口上,调节氧流量至6 L/min,雾化吸入每次15 min,每天2次.对照组使用超声波雾化吸入器,常规口含咀方法.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病人治疗依从率分别为100.0%、63.3%;操作后病人满意率分别为96.7%、63.3%,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人需要持续给氧的情况下,选用KYOLING型面罩式医用雾化器进行氧驱射流雾化吸入,能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及雾化效果.
作者:高干英 刊期: 2011年第35期
脑脓肿是各种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实质内所形成的脓肿,可使脑组织遭受到直接的破坏,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心房、室间隔缺损等的患儿易并发脑脓肿[1].2011年7月我科收治了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脓肿的病人,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病情稳定后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魏青春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系统呼吸操对老年肺癌围术期及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肺癌能耐受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前后进行系统呼吸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对比两组病人咳嗽排痰及肺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 实验组咳嗽排痰及肺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呼吸操在老年肺癌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能提高病人锻炼的主动性、加强咳嗽排痰效果、促进肺膨胀、改善肺功能等.
作者:李传珍;黄秀英;钟巧玲 刊期: 2011年第35期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胆道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长期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和内镜下治疗成为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1].2006年6月-2011年2月,我科对肝移植后胆管狭窄20例病人在内镜下行支架置入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杨海清;陈德凤;吴波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了解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现状.方法 选择某市20个乡镇(每县区2个)52个厂矿的458个有害作业点及其中29个厂(矿)长、88名工人进行职业卫生服务需求意向及县级卫生服务资源现状调查.结果 74.23%的厂(矿)长和57.53%的工人知道并确认本厂矿生产环境中存在有害因素.84.69%的工人和75.25%的厂(矿)长认为有必要进行环境测定并希望卫生部门到自己的企业进行劳动卫生检查指导,同时有93.72%的工人愿意接受和参加健康体检.工人就业前和定期健康体检的厂矿分别为3.44%和3.87%.近67.00%的企业对一般疾病的医疗费不予报销或仅报部分金额;92.28%的企业对工伤和职业病全部或部分报销.结论 应加强乡镇企业法制建设、改革工艺、做好乡镇企业健康监护、加强职业卫生服务利用,以减少工人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孙淑霞 刊期: 2011年第35期
恰当使用利尿剂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措施的基础,为此护士对病人进行及时、恰当的监测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要求包括用药方式的监测和指导、代谢异常的监测和相关指导、尿量的监测和相关指导、液体潴留状况的监测等.
作者:谈敏娟;吴路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1],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减少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为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带来了福音.2009年1月,我院开始引进该技术,但由于PICC是盲穿,病人血管具有个体差异,置管过程中常会出现导管异位,即 PICC导管不位于上腔静脉,文献报道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2.5%[2].2010年2月我科行PICC置管时进行了改进,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降低,导管复位成功率达100%.现将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郭文霞;卢素芳;宁爱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提高医疗与护理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供应室清洗消毒质量、灭菌效果等进行定期监测,并成立以科护士长为组长的质量监控小组,指定质量监控员,每日对供应室各项监测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每周抽查1次,检查结果 记录存档,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整改,以全体人员参与质量监控为基础,变事后把关为事先预防,强调过程管理.结果没有发放过不合格的无菌物品,也未发生过因消毒灭菌原因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结论 消毒供应室严格有效的质量监测管理是医疗护理工作安全的保障.
作者:黎果培;蔡小兰;练秀琼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从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噪声、意外损伤、放射和化学损害、心理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导致重症监护室(ICU)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了改变工作环境及时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等相应的对策,以减轻ICU护士的心理压力.
作者:王韦韦;张晓梅;杨春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从护理人员的配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教育及培训、消毒隔离、仪器设备及药品等方面对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管理.
作者:施红雁 刊期: 2011年第35期
护士输液完毕,拔出针头后通常是将针头直接分离,然后放入利器盒内,经常因为针头的甩动、胶布的缠绕或放入利器盒后针头的反弹而刺伤手.另外,遇到病人不能自己按压棉签而又暂时没有陪护人的情况下,不能马上分离针头,所以拔出的针头不知该怎样放置才合适.在采血后,护士也是把采血针直接放入利器盒内.科室将针头放满利器盒后封口,由供应室专人回收销毁。在这些过程中,操作者都有可能被针头刺伤,造成交叉感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以下改进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喉部分切除或全喉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法.术后病人常需佩戴气管套管3个月~6个月,部分病人甚至需要终身戴管或气管造口.在对病人的护理中,住院病人的护理上往往较为重视,而对出院后戴管生存的病人容易忽略.然而,由于气管套管或造口的家庭护理不当引发的不良事件严重时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通过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87例喉癌病人进行护理及术后跟踪回访,将喉癌术后戴管生存病人家庭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喉癌病人出院后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陶朵;黄银芝;林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