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秦晋红;王改红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现报告如下, 住院病人, 液体外渗, 血管, 输液治疗, 临床用药, 换代产品, 穿刺次数, 头皮针, 套管针, 工作量, 刺激性, 医院, 效果, 损伤, 输血, 使用, 柔软
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质地柔软,穿刺次数少,减少血管的损伤,减少液体外渗,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已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2007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对100例住院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输血和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57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通过对57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包括加强术前准备、麻醉配合、体位安置、术中配合等,手术均顺利,无术后并发病,随访恢复良好.

    作者:蔡煦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中药加味缩泉丸配合西药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观察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极大地困扰着家长,折磨着患儿.2000年-2003年我院收治小儿遗尿症患儿50例,应用中药加味缩泉丸配合西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清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人工肛门病人院外护理

    人工肛门即结肠造口术,是将结肠在腹壁做成人工肛门,排出粪便,解除肠梗阻,使粪便不再流入远端结肠,减轻症状,减少感染,改进全身情况.做结肠造痿的病人逐年增多,病人术后在医院治疗期间会有护士护理,遇到各种情况能及时解决,而病人出院后,如何做好家庭护理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将人工肛门病人院外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贾丽华;隋国庆;仲伟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某市65名高年资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调查及对策

    对某市3所医院65名高年资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进行调查,发现高年资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同行、医院管理层、家庭、社会4个方面,提出通过加强自身心理调节以及医院管理层、家庭成员、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高年资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可以调节和缓解.

    作者:丁虹;张业琼;杨登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措施

    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是指主要经性行为而传播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包括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梅毒、艾滋病等.这8种疾病也是我国性病监测病种.目前,性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淋病.性病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为了有效预防性病的传播,应注意大力宣传性病的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的防病意识,以降低性病的发病率,大限度地减少性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胃癌病人的营养及饮食护理

    胃癌是常见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大多数胃癌病人早期为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腹胀、食欲减退或有上腹部不适感等.营养不良是癌症病人恶液质的重要原因之一.癌症病人都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异常改变.由于癌细胞生长较快、代谢增高,加之食欲低下,食物摄入量减少,致使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加强.

    作者:吴海棠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服用中药益肠秘通饮治疗老年性便秘76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1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多长期存在,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活动过少,肠蠕动减慢;进食量少或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维生素及水分,排出粪便坚硬;老年人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缺乏,难以将粪便排出体外[1].

    作者:曹妙窕;张金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实践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实践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名大专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目标教学法模式,出科时进行急救技能和理论考试考核,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救技能和理论考试考核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实践技能培养中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何淑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24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急救及护理

    通过对24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急救及护理,认为应遵循切源、排毒、解毒、对症的急救原则进行急救,同时,应加强病情观察和洗胃的护理、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护、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

    作者:陈玉清;张惠君;黄晶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传染病房卫生员的职业教育

    传染病院的卫生员承担着传染病房的清洁工作,每天与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生活垃圾接触较多,很容易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媒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大隐患.为了加强对卫生员的管理,给病人提供清洁安全的就医环境,我院于2004年11月由高年资主管护师专门负责对病房卫生员工作的督促指导,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50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人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

    颈椎疾患是骨科较常见疾病,目前,手术治疗是恢复颈椎康复的有效办法,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目的是切除突出椎间盘以解除对神经和椎动脉的压迫[1].颈椎前路手术术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术后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50例,术后经积极护理及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香;周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口服中药牵正散致变态反应1例

    1 病例介绍病人,女,16岁,因面神经麻痹,医嘱给予中药牵正散(黄芪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白附子10 g、全蝎10 g、僵蚕10 g,焙干研碎,分9包,每次1包,温开水冲服)治疗.饭后服药,大约1 h后病人主诉口唇麻木、恶心、出冷汗、四肢无力.查体:体温37.7℃,呼吸26/min,心率110/min,血压10.67/8.0 kPa.经卧床,给予盐酸赛庚啶片2 mg,注射阿尼利定注射液1支后症状缓解.

    作者:郝培成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产前情景导入教育对分娩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产前情景导入教育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参加产前情景导入教育,对照组按照产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产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产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前情景导入教育有利于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可减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等.

    作者:范巧枝;段冬仙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护理部召开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的做法及体会

    介绍定期组织护理质控组长及护士长召开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的做法,提出分析改进措施,认为护理部召开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对降低护理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率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月香;王志芹;张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术后胃肠减压顽固性堵塞排除方法的改进及护理

    [目的]探讨术后胃肠减压顽固性堵塞的排除方法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术后胃肠减压堵塞病人通过改良胃管后的护理方法.[结果]病人胃管均保持畅通状态,成功率100%;病人3 d~10 d后成功拔除胃管,恢复良好.[结论]经应用改良后的胃肠减压管并加强胃管改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地促进术后胃肠减压顽固性堵塞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郭丽芬;程瑛;伍佩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精神病病人睡眠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精神病病人因受症状支配或其他因素影响,睡眠时常出现意外,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精神病病人睡眠安全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做好睡眠安全管理应贯穿医疗护理全过程,并应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科1年来通过实施睡眠安全管理,效果满意,保证了精神病病人的睡眠安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芬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20例急性脑水肿病人行床边全程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床边全程血液透析对急性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全程血液透析,并根据病人的血压、血容量以及脑水肿的情况确定脱水量,同时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20例病人急性脑水肿症状均消除.[结论]血液透析是治疗病人急性脑水肿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任春华;刘文凯;孔桂花;马如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受到损坏而发生一系列相应症状和/或体征的传染病.临床上可出现反复发热、消瘦、食欲下降、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各种机会性感染、神经系统障碍及恶性肿瘤等.我院自2003年至今共收治艾滋病病人35例,为了使艾滋病病人正确对待所患疾病,了解相关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对住院艾滋病病人进行如下健康教育.

    作者:李正叶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42例临床观察

    肺性脑病为呼吸系统危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2001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并与传统的内科基础治疗上进行对比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阿托品不同给药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抢救有机磷中毒病人时阿托品佳给药方法.[方法]9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均应用阿托品,A组采用静脉输注给药,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注射给药,C组采用间隔静脉注射方法给药,观察并比较3组病人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化维持时间及72 h胆碱酯酶活性、阿托品中毒情况与治疗转归情况.[结果]B组与A组、C组比较,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化维持平均时间及72 h胆碱酯酶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阿托品中毒情况及预后均优于B组、C组.[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药具有阿托化时间短,容易维持和不易发生阿托品中毒等优点.

    作者:张琼芳;戴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