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分析

冀金莲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 脑梗死急性期, 亚低温治疗, 脑保护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体温, 进入睡眠状态, 病人, 镇静药物, 抑制作用, 物理降温, 温升, 梗死面积, 冬眠疗法, 低温状态, 脑缺血, 可控制, 损害, 脑部, 临床
摘要: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的体温处于一种可控制的低温状态[1].大面积脑梗死继发体温升高是脑部严重损害的结果,体温升高又加重了脑缺血,使脑梗死面积增大.因此,开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亚低温治疗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种致死的疾病中是重要的死因之一.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术后常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护理工作是整个诊治过程的重要环节.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江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浅析肝硬化病人的健康教育

    我国肝炎病人以病毒性肝炎为常见,而肝硬化又是较之肝炎更为严重的一种慢性肝病,为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进行性、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肝硬化的病程发展一般比较缓慢,可潜伏3年~5年或更长时间,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应重视早期诊断,加强病因及一般对症治疗,以缓解病情,延长代偿期,好是保持肝功能正常,病人无不适主诉.由于肝硬化本身的症状较重,后期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这样的并发症又很常见,并且病死率又很高,病人在经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承担着反复住院的费用问题,因此对肝硬化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宇;任凤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寻找一种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导管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同时应用碘化油剂和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给予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结果] 138例介入治疗病人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渗血、异位栓塞、导管脱落、动静脉瘘、压疮及局部感染等.72例病人出现发热,98例病人出现疼痛,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轻微.[结论]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使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一种有效可行的办法.

    作者:张美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健康教育对出院哮喘病人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哮喘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健康教育对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50例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1年后对两组病人的遵医率和哮喘控制率及肺功能指标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病人知识掌握程度、疾病防治情况、配合治疗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程度轻,复发率低,其肺功能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出院哮喘病人实施跟踪随访及健康教育,有助于强化哮喘病人的遵医行为.

    作者:徐锡凤;曹晓东;李星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基于临床护理教育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有一定的优势,对近几年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做一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李君;林毅;李秋萍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护士长在救治大批伤员中的作用

    5·12汶川大地震后,万名伤员异地救治成为举国壮举.接收地震灾区伤员,担任病区护士长,既是考验又是锻炼.从2008年5月30 日32名伤员运抵我院,经过1个月的艰辛工作, 7月22日全部痊愈出院.回顾1个多月护士长的工作,总结经验如下.

    作者:杜素芳;段红英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小组合作性考核在高职护理教学评价中的效果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护理教育是为临床输送护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为适应素质培养和创新教育为主导特征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医学护理专科学院,如何完善和建立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人才模式,培养优秀的临床应用型护理技术人才,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其中考试方法的改革就是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之一[1].为此,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情况和临床实际工作的特点,将小组合作性考核应用到教学评价中,并对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王肇俊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剖宫产术后6个月瘢痕子宫妊娠合并胎盘植入1例的护理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率亦随之增加.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发生率为0.045%,是异位妊娠中为罕见的,是子宫肌层妊娠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剖宫产后瘢痕引起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缺陷,导致受精卵在此处着床后常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肌层不断生长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1],可致子宫破裂、腹腔内大出血,严重危及生命.我院2007年8月收治孕中期子宫瘢痕处妊娠合并胎盘植入病人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穆淑玲;任丽生;张云环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无菌乳胶手套之妙用

    骨科手指外伤清创时,由于伤口出血多,有效的止血很有必要,而每次在病人上臂打气压止血带止血又比较繁琐,加之病人感觉很不舒服,可以在消毒、麻醉、铺无菌巾后,拆开无菌手套包装,用剪刀剪下乳胶手套边上的皮圈,在患指根部扎紧,打活结.皮圈弹性好,可以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也可将用过的手套剪下皮圈后扔掉,皮圈随整理好的清创包一起消毒后备用.这样取材方便,经济实用,术野暴露清晰,术者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也可减少无菌敷料的使用,伤口缝合完毕后,取下皮圈即可.

    作者:史香云;王海英;曹瑞兰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脾破裂切除术后腹腔再出血5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脾破裂是腹腔中常见的损伤之一,行脾切除是主要治疗措施.脾切除后腹腔内大出血是手术引起的较严重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危险性极大.我院2005年-2007年以来,发现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腹腔再出血5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巧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留置导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与预防

    留置导尿是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术前准备以及排尿困难者的排尿手段,是临床治疗和诊断的重要方式,是临床常用的操作之一[1].但是尿道插管易引起尿路感染,为了尽量减少尿路感染,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导尿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改进,对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庆霞;崔婷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肛门疾病术后预防便秘的效果分析

    便秘是肛门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病之一,发生便秘者,排便次数减少,每2 d~3 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大便干燥,伴有排便困难感.便秘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因久蹲、用力过猛容易引起伤口出血、水肿,严重者还可引起内痔结扎线过早脱落,引起大出血[1].

    作者:田翠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浅析新形势下产科护患沟通方式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医院管理观念的改变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普遍实施,病人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1],这不仅使病人(家属)感到不满,也严重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走进病人,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与亲密[2].沟通是遵循一系列共同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沟通是形成人际关系的手段,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时刻与病人接触,必然涉及与病人的沟通,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病人的心身状态,向病人获取准确的信息.这是实现护士为病人服务,减轻病人身心痛苦,创造佳心身状态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需要.

    作者:朱庆贤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加强护理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加强护理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果的影响.[方法]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工作纳入护理管理和质量考核中.[结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加强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果,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冀小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小儿急性喉炎的护理体会

    急性喉炎是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喉部黏膜弥漫性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也可是某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并发症.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1].由于小儿喉腔的生理解剖特点,极易发生梗阻,属儿科急症.所以,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对该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2006年3月-2008年6月入住我院儿科的62例小儿急性喉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芝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临床带教与护生人文素质培养

    医院临床带教阶段是培养护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与职业形象的较佳时期.本文结合带教期间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对如何在临床带教中有效培养护生人文素质做了一些探讨.

    作者:肖云兰;聂爱萍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紧急气管插管时的护理配合

    气管插管是对呼吸困难病人建立有效通气有效的方法,也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危重,常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病情变化快,插管时伴有并发症在所难免,同时插管时导致的并发症均可给紧急抢救的危重病人造成致命的后果.因此要做好气管插管前的病情评估及准备工作,插管时积极配合插管医师,可有效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岩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浅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及健康宣教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在我国致盲率为10%~20%,临床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男女之比为1∶2,常两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主要治疗措施是应用药物降低眼压后,及时选择适当手术以防再发.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7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病人,通过围术期的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晓晔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侵蚀性葡萄胎化疗病人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和减轻侵蚀性葡萄胎病人化疗时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11月80例侵蚀性葡萄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疾病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病人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人明显减少,焦虑程度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时病人的焦虑情绪,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俊莉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严格规范血库工作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甚至是抢救生命的一种方法,但是在配发血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不按操作执行,往往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作为血库工作人员,输血前试验的规范化尤为重要.配血是输血过程的主要关口,只有认真做好输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确保输血的安全.现将血库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左维梅;武志彪 刊期: 2008年第35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