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潘莉;操静;伍友春;陈宛婷;王爱红;王兰

关键词:颈内静脉置管, 透明敷贴, 固定方法,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方法]将226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透明敷贴每小时更换次数、护理用时、护理费用、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情况及病人颈内静脉置管护理舒适度.[结果]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敷贴每小时更换次数、护理用时、护理费用、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情况及病人对颈内静脉置管护理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固定法减少了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导管感染、导管脱出的机会和护理费用,减轻了置管期间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咽部冷刺激用于预防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病人术前采用咽部冷刺激行吞咽功能训练,预防腹部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方法]将78例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8例),A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行咽部冷刺激吞咽康复护理.B组执行常规训练护理.[结果]A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B组,A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50%)低于B组(21.05%).[结论]咽部冷刺激行吞咽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有吞咽障碍的老年病人腹部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且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靳翠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机器人辅助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1972年,Beger等首先报道了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亚全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1].该手术在距十二指肠2 cm处切断胰头,沿十二指肠保留一部分胰腺组织以防损伤沿十二指肠走行的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在门静脉前方胰颈处离断胰腺,切除部分胰头,切断空肠后分别行空肠-胰体尾吻合与空肠-残余胰头吻合重建消化道.随后Beger等又基于该手术创建了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

    作者:郭健;韦欣;钱蒨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间歇气压疗法在危重病人补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根据气压治疗时气囊充气前后危重病人心率(HR)、收缩压(SBP)、脉压(PP)、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预测危重病人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指导临床补液治疗.[方法]观察200例危重病人行双下肢气压治疗时气囊充气前后HR、SBP、PP和CVP的变化.对PP变化大于5 mmHg的95例病人再按CVP 2 cmH2O~5 cmH2O原则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观察气囊充气和容量负荷试验前后病人HR、SBP、PP和CVP的变化.[结果]200例观察对象中有95例(47.5%)在气囊充气前后HR、SBP、PP和CVP有明显的变化,其中90例(45.0%)在气囊充气前后HR、SBP、PP和CVP的变化与容量负荷试验的变化一致.[结论]间歇气压疗法在预防危重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可以指导临床补液治疗.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补液治疗的阈值分别是气囊充气前后病人HR下降大于4/min,SBP升高大于7 mmHg,PP升高大于6 mmHg,CVP可无明显变化.

    作者:刘春霞;孟翠巧;申丽旻;赵鹤龄;程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粤北山区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粤北山区英德市高血压病病人健康知识的现状及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新城门诊20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疾病认知情况、健康知识获得途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调查.[结果]200例高血压病病人健康知识普遍缺乏,高血压病病人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医护人员,需要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是护士讲解及健康教育资料.[结论]根据门诊特点,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由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及沟通能力的专业护士担任教育者,以保证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曾间宽;李桂宝;文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198例肾病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测评肾病综合征(NS)病人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NS病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198例NS病人进行调查,测算NS病人生活质量得分并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病人SF-36量表8个维度得分分别为(83.63±15.12)分、(15.27±29.43)分、(87.84±16.38)分、(45.85±14.85)分、(47.44±16.75)分、(61.08±13.49)分、(46.30±47.56)分、(69.67±20.79)分;影响NS病人生理健康总分的变量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精神健康、月收入、居住情况(P<0.05),影响精神健康总分的变量为:白蛋白、婚姻、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月收入、生理健康总分(P<0.05).[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NS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和经济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作者:陈伟;黄燕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弹力腹带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产后使用弹力腹带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产妇4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0例,对照组2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外使用弹力腹带;观察产后8 h内产妇自解小便的例数,了解8 h内产后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8 h内尿潴留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使用弹力腹带可有效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李惠勤;邹湘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化妆包式采样箱的制作与应用

    在医院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中护士需要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培养皿、各种采样试管、采样规格板等物品,由于没有专用容器存放,以往多采用治疗盘领取,在行走和上下楼梯时试管架较高容易翻倒造成试管打碎、采样用品被污染的现象,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化妆包式采样箱,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菊兰;朱丽莎;艾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椎管肿瘤病人术后拔除尿管时机探讨

    尿路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很大比例,在国外为医院感染之首,在国内则占医院感染的第2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1],其中约80%与留置尿管有关.据统计,留置尿管3 d发生尿路感染率为31%,5 d以上为74%,长期留置尿管几乎为100%[2].因此,临床上越早拔除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就越低.

    作者:杨雪;鲜继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胸腺瘤切除术是纵隔外科中并发症多、危险的手术之一.我们在5例胸腺瘤病人手术中除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外,严密观察肌无力危象,做好呼吸道管理.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 女2例, 年龄21岁~66岁.X线、CT检查诊断为胸腺肿瘤.2例病人因咳嗽、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就医,X线检查时发现前纵隔肿块.3例因复视、咀嚼无力、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重症肌无力症状就医, 诊断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全部采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 胸骨正中切口.

    作者:闫俊萍;于颜珍;薛庆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护理学院教学理念及方法

    2010年7月,笔者有幸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位于匹兹堡市的一所私立大学--Robert Morris University(罗伯特莫里斯大学)护理卫生学院进修学习1个月,深切感受到该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很有特色.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继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管道技术支持小组在提升护理技术中的作用

    管道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临床上,各种管道不仅用于一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生命.它可以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也可以是治疗方法中所必需的辅助措施[1-5].它涉及临床各学科和人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在临床上其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其应用的类型也非常繁多,因此管道应用与护理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魏琼;董津平;李焱;刘兆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研究

    [目的] 探讨开放性实验考核的效果.[方法]总结<护理学基础>操作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进行开放性实验考核,由以往的教师单独评价向多人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学生参与评价等多种形式发展.在学期末和实习前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与考核.[结果]教师反映实验组学生态度认真,爱伤观念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到位,操作能力增强.97.4%的临床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学生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灵活性、人际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主动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新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龙苏兰;吴欢欢;张晶晶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新生儿两种采血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新生儿两种血液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8月需采集血液标本的足月新生儿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10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为93%,出血、溶血率低,股静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出血、溶血率低,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作者:侯丽颖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皮下留置套管针在瘙痒性皮肤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套管针对瘙痒性皮肤病的控制作用.[方法]选择痒点,皮下留置套管针6 h~48 h.[结果]套管针皮下留置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总有效率97.8%,痊愈率66.7%,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套管针皮下留置可使瘙痒得以控制和缓解.

    作者:王淑秀;王远萌;杨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两种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丝胶布气管插管固定法和纸胶布加棉绳气管插管固定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两种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效果,A组采用丝胶布固定气管插管,B组采用纸胶布加棉绳固定气管插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A、B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种气管插管固定法插管松动、意外脱管、面部皮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纸胶布加棉绳固定法明显优于丝胶布固定法.

    作者:刘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股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中老年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7例中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应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并填报,对易患因素采取预防措施.[结果]填报的87例中老年股骨骨折病人中属极高危组21例(24.1%),高危组13例(14.9%),中危组36例(41.4%),低危组17例(19.5%).[结论]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应用能有效地预测中老年股骨骨折压疮易患因素,动态管理压疮,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朱晓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1例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病人的护理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milial fatal insomnia,FF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遗传性朊蛋白病(Prion)的一种类型,是世界上第3大遗传性朊蛋白病,与当前在全世界蔓延的疯牛病同属于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FFI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神经科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为每年百万分之一.

    作者:付玉娟;乔雨晨;刘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瓶装药品储藏盒的设计与应用

    一般住院病人床前都设置有床头柜,治疗疾病所需的各种药品都放置在床头柜上或床头柜的抽屉里,不仅显得凌乱不堪,而且寻找起来极不方便,特别是一些行动不便的病人,必须在家人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才能使用,既增加了家人或护理人员工作量,也给病人带来极大不便.

    作者:周红;何彩凤;李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鼻咽癌病人确诊前后人格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人确诊前后人格特点,改进鼻咽癌病人临床护理.[方法]对79例鼻咽癌病人进行确诊前后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记录相关资料.[结果]79例病人确诊前后N值分别为9.1分±5.4分和14.1分±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人格更趋情绪不稳定;确诊前后E值分别为12.2分±7.1分和7.2分±4.7分,二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病人总体性格更趋内向;P值和L值确诊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病人确诊后总体人格更趋情绪不稳定和性格内向,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有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院外康复指导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院外康复指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将5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按出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康复指导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对照组不予康复指导,康复指导组病人出院后第2天予电话康复指导,1个月内家访1次,第1个月每周电话随访1次,以后每个月随访1次.[结果]康复指导组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谢艳红;廖园园;马翠萍;黄玲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