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王丽华;梁美丽

关键词:胰岛素, 临床实际, 应用过程, 注意事项, 糖尿病人, 使用过程, 护理不当, 常用药物, 医院, 分析
摘要:胰岛素为糖尿病人常用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差错,造成胰岛素使用不当.笔者结合医院及临床实际情况,对易出现护理不当的步骤进行分析.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乳房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是近年来国内外大力提倡的喂养方法.由于孕妇缺乏乳房生理及母乳喂养知识,影响婴儿对母乳的获取,对能够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正确的喂养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院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前乳房保健指导,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芬;段金巧;靳建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社区监控及自我保健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2007年6月-2009年2月我们对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足部失知点>3/10的110例糖尿病足高危人群进行了糖尿病足的社区监控,同时指导病人加强自我保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立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不同鼻饲方式致胃潴留发生情况比较研究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时由于神经肌肉损伤、意识不清等原因出现吞咽反射迟钝或丧失、吞咽障碍,发病率为25%~42 %[1].急性脑梗死病人因应激引起的高代谢反应使病人的营养状况恶化,营养不良会减弱病人的肌力、对感染的抵抗力,影响伤口的愈合以及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何秋萍;谭秀萍;王颖;肖树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戊二醛调拌石膏对藻酸盐口腔印模消毒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2%戊二醛调拌石膏灌注模型对口腔印模的消毒作用.[方法]在不影响石膏凝固后的硬度与精度的情况下,用2%戊二醛调拌石膏灌注的藻酸盐印模,与用清水调拌石膏灌注的藻酸盐印模对照,分别检测灌注后两组阳模的细菌菌落数.[结果]两组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戊二醛调拌石膏灌注模型能使阳模达到消毒效果,有利于控制口腔科的感染.

    作者:徐平英;王丽;吴崇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青少年骨肿瘤病人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青少年骨肿瘤病人的真实体验.[方法]运用Edmund Husserl 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深入访问10例青少年骨肿瘤病人,使用Colaizzi 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受疾病的性质、痛苦及治疗过程漫长的影响,青少年骨肿瘤病人内心承受着紧张、恐惧、焦虑等一系列情绪变化,并存在人生观的改变.[结论]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骨肿瘤病人的心理干预,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静;杨红梅;梁瑛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普贝生用于引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100例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普贝生1枚置于阴道后穹隆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用缩宫素2.5 U静脉输注促宫颈成熟引产.[结果]两组用药12 h后宫颈Bishop评分有效率、临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安全、引产成功率较高,可降低剖宫产率,且给药操作简单、方便.

    作者:莫怡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贴固定方法的改进

    输液贴是静脉输液固定针头的必备物品,调查显示,500名护士输液操作固定方法不同.有417例固定不合理,导致拔针时病人感疼痛、出血等不适.我科于2009年8月开始应用新的固定方法后,大限度地减轻了拔针痛、出血等不适.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会娟;魏桂梅;彭秋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胰岛素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为糖尿病人常用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差错,造成胰岛素使用不当.笔者结合医院及临床实际情况,对易出现护理不当的步骤进行分析.

    作者:王丽华;梁美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营养控制联合运动对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营养控制联合运动对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对52例血脂水平异常肥胖儿童进行运动加营养联合干预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儿童体重、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干预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营养控制联合运动对肥胖儿童高脂血症改善效果较好,对患儿以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西韶;李迎芳;叶平香;王佩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本科毕业生工作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和心理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深入访谈法,对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后用C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析出6个主题,分别是:工作量繁重,导致工作倦怠;外界对护理本科生的评价不高,压力大;跟中专、大专护士做一样的工作,心理不平衡;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心情压抑;继续学习、深造机会少;目标不明确,感到失望.[结论]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值得关注,各单位可通过采取岗位分析、层级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措施加以管理,改善护理本科生就业后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临床护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作者:范宇莹;赵士斌;葛静玲;郭盈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自制上肢托手板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上肢骨折(如尺骨骨折、桡骨骨折、肱骨骨折等)手术一般需在X线透视下进行.传统的不锈钢清创车放置患肢进行手术时,术中不便于透视;配套的托手架因为面积过小,不便于手术医生操作.

    作者:孙建华;蒋永红;邵六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无菌干镊子罐包装方法改进

    无菌持物镊是无菌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用物之一,使用频繁,4 h必须更换1次,我院于2007年统一由供应室集中灭菌供应,均采用一镊一罐独立包装,包装袋由双层纯棉布制作,开口处用布带扎紧高压灭菌备用.

    作者:谭家琼;王琼华;罗智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在重点科室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现代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何能调动一批在科内颇有影响力的护士,在工作中,尤其节假日、夜间行使他们的权利,如何增进其对科室的忠诚度与责任心,是科室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我院从2007年12月-2009年11月在急诊科、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开展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实行护理组长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莉;李变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改进输液方案的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病人多尿期输液方案的疗效,提出优化的输液方案.[方法]选取60例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循环输液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改进方案治疗,分别测定术前即时与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血中电解质、血糖浓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各时间点K+,Na+,Cl-均在正常范围,Ca2+术前均低于正常,术后缓慢升高;两组病人血糖浓度术前均在正常范围,术后均高于正常,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输液方案,能较理想地维持肾移植术后病人血电解质的稳定,有效控制血糖浓度,有利于病人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作者:邓翠珍;陈红涛;邓莉莹;雷芬芳;岳月娟;黄雅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1例半骨盆关节假体置换术病人的护理

    髂骨肿瘤切除、耻骨及部分髂骨切除,带股骨近端的人工半骨盆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肿瘤,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肢体及功能[1].由于重建了骨盆环和髋关节,肢体长度不受影响,而且3个月左右即可扶拐行走.

    作者:郑朝敏;聂智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彩色输液吊牌在输液病人中的应用

    门诊输液中心输液量大,病人周转快,护士工作繁重,拔针时若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容易导致错拔漏输液体,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引起医患纠纷.我院门诊输液中心于2008年至今使用彩色输液牌区分单组和多组输液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小燕;杜成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良性和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实体恶性肿瘤、代谢和遗传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65% allo-HSCT病人会出现非感染性的肺部并发症,这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缺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因素有关,在allo-HSCT后的晚期并发症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为常见,但国内关于其护理的相关文献仅见个案报道[1],现将我科诊治的3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丽;容娟;陈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危重病人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渗漏、感染;减少频繁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10月行PICC置管135例,发生非计划拔管19例,占14.1%,现就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李变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小组治疗在抑郁症病人自杀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组治疗对首次住院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病人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59例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1个月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治疗,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于干预前、干预后8周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周后干预组病人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绝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痊愈病人多于对照组.[结论]小组治疗能改善抑郁症病人的人际关系、躯体症状,减少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

    作者:王芳;刘桥生;李冬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降低ICU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观察

    非计划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为病人治疗需要留置在病人体内的各种导管无意被拔除.Christie等[1]根据始动者的不同将UEX分为自主拔管和事故拔管.

    作者:朱红珍;熊荣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