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高丽君;万幸;潘华新;王青;向群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 荷瘤小鼠,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体内培养H22腹水肝癌细胞,接种健康小鼠,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给予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计算睥脏指数、胸腺指数.CCK-8检测荷瘤小鼠经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的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流式检测经去甲斑螫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荷瘤小鼠T细胞业群CD3+、CD4+、CD8+百分率,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处理组的脾脏指数有升高趋势;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不同剂量的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均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且与去甲斑蝥素的剂量呈正相关.低剂量的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可有效提高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CD3+(%)为11.4±3.13,CD4+(%)为7.3±2.94,CD8+(%)为2.88±0.51,与环磷酰胺组比较P<0.05,与去甲斑螫素的浓度呈负相关.随着去甲斑蝥素剂量的增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升高.结论:低剂量去甲斑蝥素(1mg/kg)联合环磷酰胺可以降低单纯环磷酰胺化疗药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剂量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产牛的影响.方法:入选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为孕24-34周产妇,同期随机选择与GDM同期分娩的非糖尿病产妇30例作为对比,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GDM组发生妊高症5例,羊水过多5例、剖宫产18例、早产5例、低血糖儿1例,新生儿窒息2例,低体重儿1例,巨大儿6例,畸形儿1例.正常对照组发生妊高症1例,剖宫产6例、早产1例、巨大儿1例,GDM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两组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应用饮食疗法、适度运动锻炼和胰岛素,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尤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及分析

    目的:分析退药产生的原凶并阐述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牛.方法:选取2009.1-2010.6的门诊药房退药登记进行分析.结果:在门诊药房退药统计中,大部分原因是人为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结论: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可以减少门诊退药,减少用药隐患.

    作者:李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赛乐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精神因素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影响,以及赛乐特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将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入组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治疗组31例,应用赛乐特20mg qd,奥美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qd;对照组31例,单用奥美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qd;疗程均为4周,其中奥美拉唑前两周静滴,后两周改为口服.结果 赛乐特组溃疡愈合率94.12%,对照组67.74%,差异有显著性(p<0.05);赛乐特组治疗4周后抑郁、焦虑等躯体、精神症状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心理、精神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加用赛乐特利于加快溃疡的愈合.

    作者:何元清;刘光炯;郑容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舒针治疗狭窄性腱鞘炎50例

    目的:舒针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改善手指关节功能,方法:舒针微创疗法,结果:筛选90例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即舒针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小针刀,理疗组),舒针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50例,经长3年短2个月随访观察,治愈47例,好转3例,根据SPSS计算得出P<0.05,得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疗效确且,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费用低廉等优点,比以往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孟立明;张伟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乙肝重症化的免疫机制

    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细胞因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免疫中的CTL,体液免疫中IL-10,IFN-y,TNF-a等在乙肝重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凯;王健;李兴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隔姜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症17例

    浅谈隔姜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症.

    作者:王秀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常见原因及危险因素,采取健全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预见性知识及能力培养,规范执行医嘱,注意沟通交流,提高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杜绝护理纠纷事故.

    作者:黄文君;黄永智;罗荣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门诊护理指导对中期孕妇焦虑的影响

    目的:观察门诊护理指导对中期孕妇焦虑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中期孕妇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门诊护理指导,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焦虑水平S-AZ干预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门诊护理指导可有效的减轻中期孕妇焦虑症状.

    作者:田春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护理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展示与应用

    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及护理审美规律.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的堵训将美学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对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神经内科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观察

    神经内科的昏迷、休克等重症病人因排尿失去意识或不受意识控制,常常留置导尿管,记录他们的尿量,同时保持病床干燥不被污染,便于护理.但可能导致感染、渗漏等问题.合理的护理,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高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筛选2009年我院体检中心被检者40岁以上2276名,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者占13.3%,心电图异常者占34%,血脂异常者占26.6%.笔者探讨隐匿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意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防患于未然.

    作者:赵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卒中分层管理他汀联合抗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分层管理的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1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和对照2组,每组79例,治疗组根据分层应用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结果 2组病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生活能力,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分层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二级预防中效果确切.

    作者:贺力男;田红军;李凤莲;张雨佳;张莎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胸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胸外科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普通胸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肺功能、ECG(心电图),术中出血量低血压、持续时间,术后的心电监护等情况.结果: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术前ECG(心电图)、术前肺功能以及术中的出血量都是能够导致普通胸外科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因.结论:患者在实施普通胸外科手术之后,原本比较正常的心脏节律调节系统在手术中遭到了或多或少地干扰,或者年龄、缺氧,或者机体对手术过程中创伤的应激反应都能够引起胸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的现象.所以,假若我们能够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比较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胸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

    作者:熊德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浓度七氟醚用于食道癌麻醉对肌松药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用于食道癌麻醉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60例食道癌患者,ASA Ⅰ或Ⅱ级,年龄58~79岁,随机分为4组(n=15),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异丙酚1~2 mg.kg-1、芬太尼2~μg.kg<'-1>、维库溴铵0.1mg.kg-1,肌松监测四个成串刺激(TOF)T1达大抑制时行双腔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丙酚组(P组,n=15),静脉输注丙泊酚80~100μg.kg-1.min-1,不同浓度七氟醚组(S1.0组、S1.3组、S1.5组,n=15),分别吸入1.0MAC、1.3MAC、1.5MAC呼气末浓度的七氟醚;各组均微泵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维库溴铵0.03mg.kg-1(T1恢复25%追加),以维持镇痛和肌松.记录肌松起效时间;肌松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时间;TOF比值(T4/T1)恢复70%时间;维库溴铵诱导用罱及维持用量.结果 各组组间比较,肌松起效时间,恢复指数时间,T4/T1恢复70%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浓度七氟醚各组与P组比较,肌松作用时间明显延长(P<0.01),术中肌松维持用量显著降低(P<0.01),且分别降低50.97%、54.19%、56.13%.结论 不同浓度七氟醚随着浓度加大,明显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延长其肌松作用时间及临床时效,降低其肌松维持用量.七氟醚延长新斯的明对维库溴铵拮抗恢复指数时间不明显,与维库溴铵的维持用量降低有关.

    作者:马先春;厉宝书;高兴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BL教学法引入我校2006级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并且与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进行效果对比.结果:PRL临床教学模式较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加强对学科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对于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光;余占海;殷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两种方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阴道冲洗、擦洗搿:药及微波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与引导冲洗、擦洗、加放药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900例,随机选取560例,采用阴道冲洗、擦洗、涂药及微波治疗为治疗组,其余340例为阴道冲洗、擦洗加放约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93.39%,对照组为75.29%,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为0.54%,对照组为3.53%.结论:前者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操作简便、经济,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张秀萍;国玉寒;景东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观察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和拉夫米定口服,对照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仅用综合对症作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HBV 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毒学和血清学方面都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可作为拉米夫定失效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文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的原因.方法:通过对2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血型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找到原因及纠正方法,从而避免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所造成的血型鉴定差错.结果:本组20例ABO血型经过正反定型后,不一致的患者3例,其中冷凝集素1例,溶血1例,试剂因素1例.结论:准确鉴定血型,严格交叉配血,进行正反定型以确保血型的准确性.

    作者:徐淼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383例疾病患者CA242增高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1383例疾病患者血清CA242增高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SLA的方法检测1383例疾病患者血清CA 242水平.结果:以20 u/mlμ为界值,高于20 u/mlμ为增高,其中CA 242增高的疾病患者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46.92%,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35.14%,非恶性肿瘤占17.93%,CA242增高比例前五位依次是肠癌14.82%、乳腺癌13.67%、胃癌10.41%、肝癌9.33%、肺癌9.26%.结论:血清CA242不仅是恶性肿瘤疾病中一种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在一些慢性疾病中也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邱梅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达克宁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严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达克宁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严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间于妇科门诊诊断为严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72例,研究组42例,采用达克宁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达克宁栓治疗.结果:治疗7-10天随访结果表明,研究组治愈、显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67%,治疗28-35天随访结果表明研究组治愈、显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66.66%.结论:严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经过达克宁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

    作者:程荣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