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旋;姜小鹰;肖惠敏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在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两组,实验组90例以康惠尔泡沫敷料作为腹腔引流管处换药敷料,对照组90例以普通无菌纱布作为换药敷料,观察两组病人腹腔引流管处换药后皮肤情况、引流管感染情况、平均换药间隔时间及病人舒适情况.[结果]实验组皮肤红肿、皮疹、糜烂及引流管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93,P<0.01);平均换药间隔时间较对照组长(t=4.57,P<0.01);病人不适例数少于对照组(χ2=21.20,P<0.01).[结论]泡沫敷料可有效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换药次数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
作者:刘娜;曹珊;师兰香;佟宁;庄焕之 刊期: 2009年第27期
一次性引流袋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长期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我科护理人员不断探索、总结护理经验,发现一次性引流袋除了可用于尿液引流,腹腔、盆腔液体的引流之外,还有多种新的用途,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碧珍 刊期: 2009年第27期
肱骨近端骨折系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其中85%左右可非手术治疗,但对于约15%的移位骨折非手术治疗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疗效,而需手术治疗[1].非手术治疗外固定方法不同,疗效各异.2001年12月-2007年12月年对收治的180例肱骨近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病人68例采用自制上肢悬吊布巾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石洁;姚超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痴呆是危及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患之一,且随着脑卒中的增多痴呆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研究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与某些因素的关系,为探讨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张焕新 刊期: 2009年第27期
根据医疗护理操作常规,临床上为病人输注或更换液体时护士必须标注更换时间、液体滴数并签名.我院所使用的输液卡均为纸张打印, 对于输液治疗比较多的病人,输液卡将会反复拿取,如取挂不当则会造成输液卡缺失,不便于查对保存.我院自2008年开始为临床科室配备文件夹与整理箱,为临床输液卡的使用及保存提供了便利条件,临床实践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洁;王淑琴;杨敏 刊期: 2009年第27期
2008年9月-2008年11月受山西省卫生厅国际交流中心派遣赴日本埼玉县太阳会病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研修,参与了太阳会病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和川里苑老人福祉施设的介护工作.日本同行博爱与敬业、勤奋与严谨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人性化服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红玲 刊期: 2009年第27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指病人在手术室内不给病人造成意外的伤害,根据不安全因素种类而采取的各种安全措施,包括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工作技术提高等,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处理.
作者:弓美兰;田俊英;宁全珍 刊期: 2009年第27期
近年来,院内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影响病人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而且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氧气湿化瓶液体污染、氧气湿化瓶内的液体中细菌阳性率为81.2%[1],而且多为革兰阴性菌.吸氧持续时间长,氧气湿化瓶中的液体更换次数少,细菌容易生长,为此我科引进了OT-M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因为它的加湿通路盒体取代了过去的氧气湿化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广泛应用于经鼻吸氧的病人,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香 刊期: 2009年第27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和技术操作,通常采取顺向(向心方向)静脉穿刺,原则上是从远端到近端.而我院门诊输液量较大,且有许多久病和老年病人,因长期或反复穿刺静脉血管受到严重损害发生静脉炎,血管变硬、变细,给穿刺造成极大困难.足背静脉是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之一,仅次于手背静脉.而靠近趾掌关节处的小静脉,虽然弹性好,也较为粗大,但因其较短,且靠近趾掌,常规穿刺不易进针.如果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法,即离心方向穿刺,上述的不利因素即可改善,既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也增加了远端静脉的利用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了足背静脉弓小血管逆行穿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桂翠萍;孙维维;刘红娥;吉秀芳;孟翠萍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1].社区护理是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把服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患病个体扩大到人群、家庭,乃至全社区范围和生命全过程.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地处边远,文化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边远民族地区的发展更多依靠本地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护理,大力提高少数民族护士素质,对于推动新疆的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永兵;代亚丽;樊新霞;王传荣;陈璐;王春秋;蔡雪娇 刊期: 2009年第27期
失眠是指入睡障碍和睡眠维持障碍[1].脑卒中病人因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及情感障碍易产生躯体和心理的不适而致失眠.若睡眠质量差,易影响机体的修复和运动功能康复,为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对我科2006年6月-2007年9月住院脑卒中失眠病人78例进行认知行为的干预性治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海侠;黑莲芝 刊期: 2009年第27期
本文探讨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和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不同模式时期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育玲;王丽 刊期: 2009年第27期
心脏荨麻疹临床较少见,为一种荨麻疹累及心脏的变态反应性病变.临床特征为荨麻疹同时伴有心脏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严重者可致昏厥、休克甚至死亡[1].2008年9月26日我院CCU收治了1例心脏荨麻疹病人,对其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爱红 刊期: 2009年第27期
2006年2月-2007年7月我院分别成功地救治了两批瓦斯爆炸伤伤员,现场均发生在井下工作面,送入我院的59例危重伤员全部抢救成功,临床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琼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临床现普遍应用的一次性肛管,质地虽较柔软,但对于慢性肾衰竭需长期灌肠者、有痔疮疾患的病人仍有刺激,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将肛管前端用热水软化的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莉;刘瑞 刊期: 2009年第27期
脂肪餐后高三酰甘油反应及三酰甘油清除延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食物对高脂血症病人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献虽不算少,但很少有系统分析饮食对高脂血症病人三酰甘油清除的影响.2007年3月-2007年12月我们对20例高脂血症病人与20例健康人进行三酰甘油耐量试验,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汪红兵 刊期: 2009年第27期
临床沟通(clinical communication/health communication)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不良的沟通则会影响病人对治疗护理的理解和依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因此,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于1998年提出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1].目前,国内众多的研究者已经认识到临床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沈宁[2]在一项护理教学改革报告中,将沟通能力列为现代护理人才的一项必备核心能力.但是有关临床教学对沟通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护理本科不同层次实习生实习后的沟通能力进行调查,以了解实习后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沟通能力现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梅;赵洁;贾灵芝;张芹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2006年8月-2008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了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生后6 h以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鼻咽温度在34.0 ℃±0.2 ℃,直肠温度维持在34.5 ℃以上,持续72 h;对照组维持直肠温度37.0 ℃±0.5 ℃,两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他治疗措施相同.通过对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神经学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及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等来评价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 h、24 h、48 h、72 h、4 d的神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IE患儿生后14 d、28 d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长芹;徐雪莲;田春莉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通过观察植入静脉输液港200余次,分析护理方法.[结果] 总结临床使用的穿刺时间、穿刺方法,防堵塞、防感染、防扎伤的护理.[结论] 通过总结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常见问题及护理,有助于广泛开展静脉输液港这一技术,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英;林丽;李洁冲 刊期: 2009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烧伤后期膝关节挛缩的疗效,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将66例烧伤后期膝关节挛缩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CPM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膝关节活动度和整体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整体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对烧伤后期膝关节挛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恰当的护理有助于病人康复.
作者:江敏君;谢蝶兰;何小梅;李新霞 刊期: 2009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