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
[目的]探讨程序化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TURP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渐进型知识指导、互动式行为训练及出院后追踪随访至术后2个月.[结果]观察组应激反应能力、健康行为水平及术后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实施程序化干预能有效提高TURP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陈彩云;许梦虹 刊期: 2008年第14期
高位颈椎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脊柱肿瘤,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的一大难题.颅底、颈1与颈2肿瘤由于周围结构复杂,手术部位难于显露而更难处理[1].以往对此类病例多施行非手术治疗或仅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甚至完全放弃治疗.
作者:刘其桃;田薇;周方宇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膀胱冲洗法是长期留置导尿病人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临床中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穿刺尿管的方法进行膀胱冲洗,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冬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造影剂肾病(CIN)的出现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从1980年早期高峰,近10年逐渐下降,但目前造影剂肾病仍是医源性急性肾衰竭(ARF)第3位病因[1].造影剂肾病通常定义为应用造影剂48 h之内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上升至少44 μmol/L或超过基础值25%以上,并且排除其他原因[2,3].CIN不仅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增加经济支出,同时也增加了病死率[4].
作者:谢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综合护理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特应性皮炎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B组口服中药加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C组口服中药联合综合护理治疗,并分别于治疗2周、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周,C组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均高于A组和B组;治疗4周,B组和C组总显效率均有所提高.[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综合护理治疗特应性皮炎,能快速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作者:毛群先;蓝善辉;余土根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我国每年因终末期肝病死亡的病人超过20万人,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些病人大多因肝衰竭而死亡,而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尤其是救治濒临死亡的暴发性肝衰竭病人唯一的有效和可靠手段,而且移植技术日臻成熟,与手术技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目前,免疫抑制治疗和康复治疗已蜒成为影响移植手术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发现>80%的移植术后病人存在过度焦虑等负性情绪.
作者:周怡文;刘明敏 刊期: 2008年第14期
2005年3月-2007年3月我院试用加替沙星治疗慢性鼻炙,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小颖;熊晔;王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与传统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8例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方法,观察组采用由天津怡美公司生产的YM-GU-1229动脉压迫止血器,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止血时间及病人制动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舒适度提高,术后并发症少,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缩短了病人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黄文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介绍了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损伤病人的护理,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米银无茵敷料外敷6 d~7 d后皮肤损伤改善.
作者:王丽娟;吴冬青;侯悦;韩红霞;徐晓东;董霜;颜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脑室-腹腔分流术(V-P)是将脑室内积存的脑脊液引导到腹腔吸收,使脑脊液分泌与吸收之间得以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脑水肿的目的.因对各型脑积水均适用,目前已成为众多治疗脑积水方法中的首选方法.分流管阻塞是实施V-P的主要并发症.我科自2004年2月-2007年10月护理6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病人.针对分流管阻塞的预防与护理进行探讨,获得初步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介绍了日本人口老龄化状况下老年护理保险的形成及发展概况,并结合其护理保险体系结构探讨了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使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对建立我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解决老年人照顾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刘云娥;王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重新评估住院精神病痛人自杀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5年3 00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调查,对自杀的30例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其自杀原因或主要隐患.[结果]自杀危险因紊或安全隐患:精神症状严重21例,护士因素2例,安全管理不到位1例,安全设施有隐患3例,家属陪护监护不力及探视不当3例.[结论]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自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精神疾病本身.做好自杀风险评估,采取预见性护理和加强监管是防范自杀事件的重要策略.
作者:王晓璇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年来临床研究证实,氟达拉滨(Flud)、阿糖胞苷(Ara-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LAG)方案应用于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CR)率达50%~80%[1].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1月用此方案治疗9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病人,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观察和相应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叶国芬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对舌癌切除术后缺损行皮瓣修复病人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T2~T3期舌癌术后缺损行皮瓣修复的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指导方法进行系统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舌癌切除术后出院健康宣教,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进行舌功能评价.[结果]出院后6个月实验组病例在咀嚼和语言功能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吞咽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舌癌切除术后病人进行系统的康复指导,能提高舌功能恢复的速度,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范玉霞;陈世梅;赵家凤;陈世容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眼科学的飞速发展,品种繁多的手术材料为眼科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保障,也使病人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大大增加.但是,眼科手术耗材价格昂贵、种类繁多及用量大,给眼科手术室的管理带来了挑战.我院眼科病人多、手术量大,每月高值手术耗材的使用成本均可达到几十万.我们对如何能及时保证手术需要、合理控制成本、有效监控使用情况、避免耗材的丢失和漏收费的同时又不增加管理工作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吴燕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前我院使用的病床输液架固定管均位于病床两侧的斜对角固定位置,不能满足病人体位变化的需要.现临床病人留置的引流袋及尿袋常采用大别针、绳子、布袋或铁丝等工具固定,既不美观,又不方便,且操作环节复杂,易致引流袋或尿管滑脱.为了避免上述不足,笔者于2006年3月自行设计制作了床旁多功能固定器,经临床200例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妮;冯晶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近几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较多.剂型也较多.配制皮试液时往往要根据剂量来计算,既浪费时间又容易算错.
作者:姜爱武;刘海涛;刘志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扩张小动脉、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作用.临床上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还可用于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
作者:任敏立;张朝霞;张存存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病人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原因,以防止并发症.[方法]对56例开胸手术病人术前1 d和术后6 h分别进行肺功能监测,观察每项指标的变化,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开胸手术病人术后有肺容量改变、肺通气改变,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动脉二氧化碳分(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影响因素为呼吸道分泌物滞留、胸廓扩张力降低,肺顺应性减小、切口疼痛、呼吸方式改变、神经反射刺激等.[结论]重视术前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呼吸追管理,及时氧疗,有效镇痛和控制感染,可减少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京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凶险疾病,此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往往可并发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因此,积极抢救、合理治疗与严密监护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同时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及合理的护理措施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者:顾永萍 刊期: 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