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席伟;曹永军
急性中毒是导致儿童致残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2001年9月-2006年10月采用血液灌流结合血浆置换序贯治疗54例儿童不明原因的急性中毒,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立红;高红梅;唐慧;李百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比较清水、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3种溶液抹拭洁净手术室物体表面的除菌效果.[方法]非感染手术后,3个洁净手术间分别采用清水、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湿式抹扫法清洁、消毒地面、墙壁、治疗台,30 min后对物体表面进行采样,观察菌落计数.[结果]3种方法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均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标准.[结论]对于非感染性手术,清水、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均可保持洁净手术室物体表面除菌效果.
作者:赵小平;伍玲令;许红英;赵小红;戴红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运动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4周的康复运动干预,出院后上门或电话随访1年.[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病人健康状况问卷(SF-36)除生理机能外其他维度及 3个月、6个月、1年运动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阶段性康复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依从性.
作者:曹美娟;刘宏青;廖春娥;庄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DM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120例DM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生存质量普遍下降,心理维度受损程度大;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有无并发症、胰岛素治疗等是影响DM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针对影响DM病人生存质量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DM病人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姜节卫;周梅芳;胡惠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为临床经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选用经常规甲醛溶液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20具,以大体解剖学方法观测贵要静脉在肱骨内上髁下3 cm处的外径,测量自肱骨内上髁下3 cm沿贵要静脉至上腔静脉中点处的距离.观察贵要静脉在肱骨内上髁上方、下方附近的走行及其与毗邻神经、血管的关系.[结果]贵要静脉在肱骨内上髁下3 cm处的外径左侧为(2.05±0.30) mm,右侧为(2.03±0.28) mm,两侧无统计学意义;自肱骨内上髁下3 cm沿贵要静脉至上腔静脉中点处的距离左侧为(445.70±4.90) mm,右侧为(420.50±4.50) mm,两侧有统计学意义;肱骨内上髁下3 cm左侧及右侧贵要静脉位置较表浅,管径较大,属支较少,无重要毗邻神经血管.[结论]经贵要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首选右侧,穿刺部位应选择在肱骨内上髁下3 cm左右.
作者:詹健;卢兴杰;杜乐燕;周爱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腔镜外科病人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手术量大,病人一览表中等级护理条更换频繁.病人入院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为二级护理,使用蓝色的二级护理条.手术病人为一级护理,使用红色的一级护理条.病情稳定后,医嘱改为二级护理,再变为蓝色的二级护理条.频繁更换护理等级条,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2007年3月腔镜外科采用旧放射片,在其正反两面分别贴蓝色、红色纸各一张,再剪成等级护理条,应用于不同等级护理的病人,医嘱护理级别改动时,只需翻转等级护理条即可,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明确了护理等级.
作者:茹静;冯晶;魏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子宫过度前屈是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手术中手术困难致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引起子宫穿孔、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无痛人工流产术常用丙泊酚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起效快,麻醉时间短(4 min~6 min)[1,2].如果因子宫过度前倾前屈致手术中探针、扩张器进入宫腔困难,则手术时间延长,必须通过重复注射追加丙泊酚以维持麻醉深度,一方面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和手术风险;另一方面可增加由麻醉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过敏等.2006年5月-2007年11月护理人员采用一种简易方法,纠正子宫前倾前屈,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菊琴;陈小燕;邬群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自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服毒是四大自杀方式之一,居第1位.本研究旨在调查我院急诊救治的服毒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病人服毒的主要原因和常见毒物谱,以预防或减少服毒事件发生.
作者:何菁菁;李建凤;张巧琴;陈小红;林碎钗;潘夏蓁;俞继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肺挫伤是胸部损伤常见的类型,多由胸部挤压、撞击等因素所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均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导致车祸不断发生,肺挫伤发生率逐年增高.多数肺挫伤病人所受的外力巨大,在引起肺挫伤的同时,常有多根肋骨骨折(或连枷胸)及其他合并伤,复杂的创伤机制有时造成了肺挫伤的难治性[1].
作者:王素琴;葛迎春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支气管异物是常见的急诊病症之一,但异物被吸入气管内长达7年的病例极为罕见.我科于2007年8月收治1例鱼骨误吸气管7年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从事社区护理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社区护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287名护理专业统招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169人(58.89%)毕业后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3所院校各年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识不够,社区护理教学各个方面有待完善.
作者:张彩虹;何国平;王秀华;符丽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布加氏综合征是以肝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综合征[1],病人表现为肝脾肿大、下肢水肿、胸腹壁浅静脉曲张等.布加氏综合征一直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难题,外科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病死率高、人造血管受压、血栓形成等问题.随着介入医学的快速发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逐渐成为治疗首选方法,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有再狭窄的可能.我科在2006年9月25日对1例布加氏综合征病人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徐菁;杨志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医院医疗、护理一次性用品多由器械科单独采购管理,由于器械科工作人员多属非专业人员,对用品质量如不能严格把关,导致医疗成本浪费,且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安全.为确保医疗、护理一次性用品临床应用的质量,达到节财、节力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自2005年至今,将路径管理引入一次性医疗护理用品准入与质量控制过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宝琴;吴淼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护士麻醉师(nurse anesthetist)是经过特殊教育与培训的、为手术病人提供术前评估、麻醉期管理和术后复苏管理等围术期护理的高级注册护士[1],是高级实践护士的一种.高级实践护士给临床护士在专业发展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她们在各个专科领域积累的经验丰富了护理学知识体系,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高级实践护士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为了更好地进行高级护理实践[2],有必要了解护士麻醉师的过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它的发展.
作者:王斌全;赵晓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社区中老年人健康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方法]对437名社区中老年人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健康行为评分26.26分±4.40分,高37分,低13分.健康行为得分与文化程度、夫妻关系、家庭收入、年龄、性别有关(P<0.01或P<0.05).[结论]全社会都要为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作者:王席伟;曹永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术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行择期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妇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产妇接受系统、科学的医疗护理照护,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产妇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盖筱莉;焦瑞霞;段红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2007年12月,我院在临床应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注射液连续静脉输注时出现药物性状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楠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高等护理专业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获取护理专业实践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和发展专业价值观,使其成为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
作者:付伟;刘婷婕;施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对广东省佛山市186名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结果]干预后高血压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除物质生活维度以外,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希萍;李子萍;潘杰;甘密密;陈晓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科化疗中广泛应用,避免了病人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且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尽管PICC优点很多,但是并发症也频频发生,尤其是微血栓的形成,给病人造成很大负担.为了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笔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行PICC的86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性别、年龄、导管型号、肿瘤类型、凝血指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测定与血栓形成有无相关性.
作者:沈丹薇;李翠霞;岳海淑;李天一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