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巧红;李月英
就目前我国护士权利维护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护理人员自身权利意识淡薄;②缺少相关的法律体系保障护士权利;③护患关系中双方权利与义务常被人为分割.提出护士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及权利意识,加强和完善护理立法,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以维护护士权利.
作者:刘秀娜;罗羽 刊期: 2008年第25期
我科2005年1月在急救药品定期检查中采用了列表式标识有效期的管理方法,经10个多月的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于2006年1月被全院各科运用至今,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巧红;李月英 刊期: 2008年第25期
泪道阻塞是一种常见眼病,包括上下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等.溢泪、流脓等症状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同时作为潜在感染灶,易造成角膜溃疡并威胁内眼手术.此病治疗方法较多,非手术治疗方法简便.2004年8月-2007年12月我科应用优维素从泪道腔内注入治疗各种泪道阻塞103例167眼,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平云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使用接近人体鼻腔温度(30 ℃~35 ℃)的湿化液进行加温湿化氧疗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氧疗舒适度和氧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呼吸系统疾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室温湿化氧疗,试验组病人接受加温湿化氧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氧疗舒适度和氧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氧气温度、湿度、鼻咽部感觉、咳嗽程度、咳痰难度、痰量、痰液性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采用加温湿化氧疗较室温湿化氧疗更利于提高病人的氧疗舒适度和氧疗效果.
作者:庄淑梅;王春梅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在原发性肝癌病人动脉导管栓塞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动脉导管栓塞化疗的9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加强亲情护理.调查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 d焦虑及抑郁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状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病人焦虑和抑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出院时试验组焦虑和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原发性肝癌行动脉导管栓塞化疗的病人实施亲情护理,能减轻焦虑及不安情绪,提高满意度,为介入治疗提供有效保证.
作者:胡书芳;李忠梅;王长芹 刊期: 2008年第25期
2007年3月由我院组织的护理管理人员10人赴台湾考察学习.考察团在台湾省期间与当地护理界专家进行了护理管理学术交流,并参观了6所医院和护理学会,即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成功大学附设医院、荣民总医院、长庚纪念医院、台大医学院附设医院、慈济综合医院及台湾护理学会.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诚挚的欢迎和接待.台湾之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护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值得借鉴.下面仅就台湾地区护理及管理制度做一介绍.
作者:马新娟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创伤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合理化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将53例创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病人进行个体化评估,通过评估指标,计算出病人日营养需要量及蛋白质量,拟行合理化营养方案,确定符合个体的实施途径.对照组按常规营养支持.[结果]实验组脱机时间较对照组短,且较快达到氮平衡,两组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创伤行机械通气病人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实施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人平稳脱机,较快纠正负氮平衡.
作者:廖浩;张萍;陈松;郑聪;陈卓敏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用移植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在国内外已取得广泛推广.皮瓣移植术是针对组织创伤严重伴组织缺损、血循环欠佳的局部进行修复的整形术.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成功的关键是将皮瓣内的小血管和受区的小血管予以接通,使皮瓣的营养立即由受皮区供应.现将1例小腿内侧带血管皮瓣修复前臂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沈艳玲 刊期: 2008年第25期
随着术后放疗、化疗病人及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人的增加,灌肠后肠穿孔发生率升高,人们常将护理操作不当作为引起穿孔的主要原因.笔者收集近3年来本科所遇到的3例灌肠后肠穿孔病人的资料,经对病人所患疾病、全身与局部情况及灌肠操作过程的综合分析,认为引起灌肠后肠穿孔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与护理操作不当有关,而在特殊情况下,穿孔部位的肠壁或有病理改变存在或有解剖位置改变存在,灌肠可能只是一种直接诱因,要避免肠穿孔的发生,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张丽华;屠银云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力与腹腔积血量的关系.[方法]通过膀胱内压力测定间接了解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手术前的腹腔内压力,在手术过程中测定腹腔内积血量,并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腹腔内压力与腹腔积血量的关系.[结果]腹腔内压力与腹腔积血量呈直线正相关.[结论]通过腹腔内压力的测定可以粗略推断腹腔内积血量,便于病情评估.
作者:李远珍;朱小丽;姚银春;洪艾枝;吴天云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应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评估ICU护理工作量,为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护士人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翻译英文版护理活动评估量表,评价其信度及效度;并应用此表对2006年1月-4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人进行护理工作量评价.[结果]ICU病人不同住院时期、不同转归对护理工作量有影响,而不同疾病种类间护理工作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在ICU的应用可以反映ICU的护理工作量情况,并能为合理地调配ICU护士人力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作者:苏兰若;沙丽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病人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开胸术后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镇痛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睡眠情况和心率的变化,比较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睡眠时间和心率控制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开胸术后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林红华;张艳霞;张秀英;石临静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留置套管针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的应用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减轻了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
作者:吴瑕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健骑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 [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对象按入院先后编号随机分成训练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并按常规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多功能健骑机训练,如骑马运动、脚踏车运动、扭腰运动;采用住院精神病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入组3个月IPROS、SA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ROS总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3,P=0.002). [结论]采用多功能健骑机训练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
作者:杨丽;周玉雾 刊期: 2008年第25期
从影响老年人疼痛评估的因素、评估工具、评估内容及疼痛的处理方面对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志青;李乐之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尿失禁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对97名社区老年人进行尿失禁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后有关尿失禁危险因素、症状因素、影响因素、预防因素方面知识答对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而有关尿失禁治疗因素、管理因素方面知识答对率尽管高于健康教育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后的尿失禁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社区老年人尿失禁知识水平,间接地增强社区老年人对待尿失禁的积极态度.
作者:袁勤;顾兰芳;祝美君;闵玉英;李宇华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对乳腺癌病人的社会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促进病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护理干预.[方法]对160例乳腺癌病人的社会参与状况及背景因素进行评估,探讨影响社会参与的因素.[结果] 乳腺癌病人社会参与的工作状况、家庭外的社会活动、责任心以及对将来的计划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影响社会参与的因素为经济状况、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应对方式和年龄.[结论]环境和个人因素对乳腺癌病人的社会参与程度有显著影响.
作者:刘凤兰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53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至第8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副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8天采集外周血, 分别测定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及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α-抗胰蛋白酶,同时测尿中乳果精和甘露醇的比值(L/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第8天IgG、IgA、IgM、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CRP、PGE、α-抗胰蛋白酶明显降低(P<0.05),两组一般情况、并发症、L/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安全有效,可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和预后.
作者:李卡;陈增蓉;蒋理立 刊期: 2008年第25期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通过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和超越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
作者:王斌全;赵晓云 刊期: 2008年第25期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walden-strommacroglobinemia,WM)是指血中出现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M[1].系单克隆的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以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M(IgM)能力的淋巴细胞样浆细胞骨髓浸润为特征.本病发病率低,但误诊率高.我院收治1例以右食指动脉栓塞为首诊的WM病人, 经过积极治疗,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作者:季红;赵庆英 刊期: 2008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