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霞
[目的]探讨系统化、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癌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8周,采用癌症病人生存质量表(EROTCQOLQ-C30)对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干预组病人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干预后病人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比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个体化护理干预明显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推动了专业护理的发展.
作者:陈小梅;胡秀娟;吴志娟;邓秋华;刘青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前,我国医院已追求人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展示人性关爱的踪迹,人文关怀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主旋律[1].作为临床医务人员,了解住院病人的需求,及时调整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体现对病人的人性关怀,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和目标.为了解住院病人对医院环境及生活方面的需求,2006年9月-2006年11月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60位病人进行了在住院期间生活需求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甄兰英;张月明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 stem,ICS)的应用,置入ICS后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并发症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SAT)为常见且重要,其中SAT可发生于ICS植入术后几小时至几天.国外临床随机试验的结果显示,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0.4%~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2.9%[1-3];但有文献报道支架术后2 d至4周内支架内发生亚急性闭塞性血栓的发生率约高达4%[4];国内有研究5年连续直接PCI病例的结果显示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6%[5],常因延误诊断或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造成病人死亡.以下对我导管室近2年3例有典型意义的PCI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病例汇报分析.
作者:王琳;秦宇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蓬勃发展,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是继血管内支架成功置入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管的各种狭窄性病变和食管瘘的治疗[2].2003年-2006年,我院治疗了50例食管狭窄的病人,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凌;王江滨 刊期: 2007年第30期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综合征.随着人口老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患病率正在逐渐增高.据统计,我国≥80岁人群的患病率高达6%~10%,个别地方病死率高达40%[1].临床上高龄心衰病人常是多种病因共存,使病情复杂、预后差、病死率也高.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病历资料较完整的高龄老年病人127例,早期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这对延长病人生命,保证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莉;刘骏;江亚文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当事人维权意识也在逐渐增强.2002年4月1日,人民法院审理医患纠纷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医患纠纷案件数量猛增,尤其是手术医疗护理纠纷案件也在逐年增多.医疗纠纷一方面涉及到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医疗机构的重大利益.正确处理此类纠纷对于稳定社会,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护士在保护病人利益的同时,针对所从事的手术医疗护理工作,自己也应加强法律意识.
作者:徐玲琳 刊期: 2007年第30期
2003年,我院开展了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 25G),与传统的巩膜三切口玻璃体手术系统相比,这是一种新的、创伤更小的玻璃体手术系统,且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反应轻,切口愈合快等优点[1].现将50例采用25G玻璃体手术病人的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贺明珍;邵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为培养护理本科学生的科研意识,充分利用护理研究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护理本科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护理研究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护生科研意识的目的.
作者:田迎春;周艳;于波;马莉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考试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毕业的259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分析考试结果.[结果]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结论]护生OSCE考试客观、公平、真实,考查了学生的总体水平以及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王斌全;郑洁;金瑞华;商临萍;马玉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阴道冲洗是妇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我科用一次性肛管代替阴道冲洗头行阴道冲洗,既卫生方便,又安全舒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毕业生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中学生沟通能力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采用OSCE多站点考试,设置考察护生沟通能力的考试站点.[结果]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结论]OSCE多站点考试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护生沟通能力,对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斌全;王磊;商临萍;金瑞华;郑洁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静脉留置针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既可保护血管,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方便用药,又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但留置针留置期静脉炎及感染的发生率为30%左右[1],静脉炎的发生缩短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而留置时间的延长又可增高静脉炎的发生频率[2].为进一步探讨如何既保护血管,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护士从应用不同静脉留置针敷料入手,进行了相关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何为;贾晓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护理纠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病人与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不满时产生的纠纷.其原因错综复杂,多发生在临床第一线.护士长作为一线护理管理者,对及时阻止发生,化解矛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处理护理纠纷中,护士长应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协调能力、博学多识的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律、法制的健全,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和新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医院与病人之间的医疗护理纠纷的数量大幅上升.医疗纠纷的原因不仅仅是针对医疗方面,而且涉及到护理过程.护理纠纷普遍存在,它已成为医疗界、媒体和病人中的热门话题,常使医疗管理陷入医疗纠纷的困扰中.现就本科10年来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进行纠纷产生原因的分析及对策作初步探讨.
作者:张红菊;王菁;马真胜;荆茹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整体护理模式其核心是围绕病人这个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系统的、躯体的和心理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理论的确立及机制的推行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改善了护士和医院的形象[1].我院开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整体护理多年,但因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对象特殊,牵涉范围广,实施难度较大,故我院一直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灿辉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临床中,经常遇到因各种原因而引发跟腱挛缩,致使病人不能行走或行走困难,其治疗措施为跟腱松解术或跟腱延长术,但术后由于创口的瘢痕形成或功能锻炼不及时[1],不到位,很难达到预想效果,有的病人还须进行反复松解.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还增加了病人心理压力和痛苦.为此,利用重力反向牵引的作用持续牵引治疗,对15例跟腱挛缩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天胤;郭清阳;延凤梅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经口腔、呼吸道进入机体,在短时间被呼吸道黏膜完全吸收,与胆碱酯酶快速结合,形成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造成组织内乙酰胆碱蓄积过多,机体内表现出胆碱能使神经过度兴奋和中枢神经抑制的症状,常并发呼吸衰竭.近年来,把有机磷农药中毒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新类型称之为中间型综合征.现将抢救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康红兰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肩难产是指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被嵌顿在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顺利娩儿越来越多,肩难产的概率也越来越高,产科助产的风险系数也相对加大,作为一名助产士应加强助产技术培训,熟练掌握肩难产分娩机转.发生肩难产时,大多是意外情况且措手不及,易给母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可引起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肱骨骨折、新生儿重度窒息甚至死亡等并发症,给母亲造成会阴阴道壁复合裂伤、产后出血、耻骨联合分离等[2].现就15例肩难产分析如下.
作者:李苏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泌尿外科有些手术后病人常带有三腔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停止冲洗时,就将冲洗袋上的接头打折后剪断,堵住三腔导尿管的入水口处,以防止尿液溢出,但给病人带来不便.近年来,我科护士将一次性引流袋上的接头保护帽用作三腔导尿管的封堵帽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喜慧;董颖;文海兰 刊期: 2007年第30期
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可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第1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第2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第3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可的,提供符合(如GB/T19001)要求的认证或注册.我院护理部将审核应用于护理质量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邓宝凤;崔世香;李景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护理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不满甚至纠纷.作为管理者,面对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如何化解消除,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张琴 刊期: 2007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