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管理者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李晓波;王爱萍;苏兰若;郑瑾

关键词:护理管理, 管理技能, 培训
摘要:[目的]调查未来5年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及培训需求,为护理管理者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管理技能问卷对1 004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护理管理者上岗前未经过培训;平衡工作与家庭的能力对于护士长为重要,决策能力、工作有计划、合理使用人才对于护理部主任为重要;且不同层次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要求不同.[结论]未来5年护理管理者有必要进行岗前培训,且培训应分层次进行.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婴儿肠道菌群检测及健康宣教

    食物过敏(FA)是婴儿期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治疗方法有限,病因研究仍是目前的重点.随着卫生学假说的提出,国外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与过敏性疾病有关[1].本文分析了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差别,为肠道菌群与FA的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并给予食物过敏婴儿以正确的饮食指导和相关知识宜教.

    作者:陆秀美;车惠琴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性损伤原因分析及护理

    近年来,为防治静脉输液渗漏,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引起药液渗漏报道甚少.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药液的特点为团注,速度快.根据病人的体重情况注入90mL~100mL造影剂,一般以2.5 mL/s~3.0 mL/s的速度将造影剂注入体内[1],如果出现药液渗漏,将会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现将药液渗漏对机体损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郭敏;庄薇;刘小倩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病人脱敏治疗的影响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咳嗽型哮喘,是指以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无呼吸困难和喘鸣.病人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变应原刺激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可持续数月至数十年.

    作者:那美玲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介绍一种自制简易氧气吸入面罩

    临床常用的吸氧方法是鼻导管吸氧,但对于鼻腔疾患、不能耐受经鼻吸氧以及婴幼儿则不宜采用此法.鉴此,笔者特制一种简易氧气吸入面罩,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书红;李爱花;于海燕;席翠芳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无菌灌肠袋、一次性吸痰管及低压吸引装置应用于小儿洗胃的效果观察

    小儿误食中毒是儿科急诊中的常见病.目前尚无适用于儿童的电动洗胃机,临床上普遍采用传统注射器抽吸洗胃法,经鼻腔插入的普通胃管由于管壁厚、管腔小,洗胃过程中容易发生胃管堵塞,而且整个洗胃过程需护士反复注入洗胃液、抽吸,洗胃既费时又费力.为了提高洗胃效果,减轻患儿痛苦和创伤,我科从2003年12月起,采用无菌灌肠袋、一次性吸痰管、负压吸引器相连接的电动洗胃法用于中毒患儿洗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亚平;陈慧敏;许来娣;钱丽萍;蒋月花;翁伟芬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减少腹膜透析病人低钾血症的发生

    [目的]探讨减少腹膜透析病人低钾血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持续监测病人血钾、饮食摄入钾、透析液和尿液排钾,帮助病人调整饮食结构,维持血钾平衡.[结果]腹膜透析病人低血钾发生率由21.7%降为9.8%.[讨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以降低腹膜透析病人的低血钾发生率.

    作者:鲁新红;孙玲华;汪涛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避光输液套的制作与使用

    避光输液主要针对一些光敏药物,防止其在光照下发生变性或降解,以致影响药效而采取的一种护理防护措施.但临床上使用的避光套,常不能完全避光,而且操作繁琐.为增强避光效果,使护理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自行设计避光输液套,并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小平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静脉输液快速有效排气的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如果操作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排气不易一次性成功,药液浪费多,甚至有时有小气泡随着液体输入病人体内.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反复实践,改进操作中的细节,可使静脉输液时排气一次成功.

    作者:王国卿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病人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采取手术治疗与化疗对日常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癌症病人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住院治疗的肿瘤手术治疗(96例)与化疗(86例)后1周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病人ADL障碍发生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疲倦、恶心呕吐、失眠、疼痛及食欲丧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根据治疗方式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妙君;辛丽华;袁云;朱素娟;黄华兰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麻醉护理教学与麻醉护理工作的探索和发展前景

    麻醉学专业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外的麻醉护理工作及其教育已自成体系,形成独立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麻醉医学的发展,并成为临床麻醉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内麻醉护理工作还未形成规模,仅在个别三级甲等医院设置麻醉专科护士或护理小组,从事事务性的配合工作,其工作内涵、范畴均存在较大差距,与之同步发展的麻醉护理教学也仅仅是起步阶段.

    作者:马涛洪;刘保江;王肇云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护生实践能力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向护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对护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提高护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室是培养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求,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层次也逐渐从中专转换到大专,由大专转换到本科.

    作者:吴秀仙;叶昌华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静脉输液装置在鼻胆管冲洗中的应用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行BD管引流时,常因碎砂石或脓性分泌物堵塞需行BD管冲洗,以使引流通畅.常规方法是应用20 mL注射器吸取药掖后,接BD管开口端反复注入、抽出,以达到冲洗目的,此法易造成逆行性感染,不易控制注入压力.鉴此,笔者利用静脉输液装置行BD管中洗,经临床应用,方便、安全.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红锦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引发过敏性休克1例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是由Arrow公司提供的一种含有氯已定醋酸盐与磺胺嘧啶银的导管(简称抗感染导管).有关文献[1]报道,导管加抗生素可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我科近几年使用抗感染导管逐渐增多,主要用于各种化疗及免疫低下的病人.抗感染导管发生过敏性休克极其罕见,至今国内未见报告.2004年5月我科1例病人在应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后引发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丽芳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铜针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护理

    铜针栓塞术是一种简单、有效、创伤相对较小的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疾病的方法[1].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我科自2003年起采用铜针留置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29例,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焕巧;张崇菊;刘丽君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输液巡视卡的改进与应用

    长期以来,临床护士常将计算机打印的静脉输液卡悬挂在静脉输液架上,以便在输液过程中进行查对并签写每组药液的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1].我院从2005年开始,改进静脉输液巡视卡的项目和内容,并将输液挂卡和输液巡视卡合二为一,严格落实输液巡视制度,有效监控输液全过程,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喜娟;周晓兰;李寅颖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呼吸机使用中的护理流程

    [目的]探讨呼吸机使用中的护理流程.[方法]按照护理流程对216例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实施急救护理.[结果]病人呼吸通畅,减少了并发症,血气恢复正常.[结论]科学合理地使用呼吸机,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提高了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作者:刘喜文;杨瑞;郎红娟;郝璐;张艳妮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口腔科医护人员有关汞、苯认知状况调查

    目前,大多数口腔医院及牙病防治所仍沿用汞合金为病人进行牙体修复充填,以苯作为义齿基托树脂的溶解剂也为数不少.医院临床80%以上仍沿用含汞的体温计、血压计.汞、银汞合金调制和填充过程产生的汞蒸气,苯作为溶解剂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苯蒸气,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使用不当破碎后的汞外泄,都会给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作者:方秀华;姚志清;王健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终端吸氧接头的消毒处理方法

    近年来,临床上加强了吸氧湿化瓶及导管的消毒,但对于固定于墙上的终端吸氧接头却有所忽略.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终端吸氧接头进行消毒后明显减少了院内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赵美华;耿喜娥;陈月新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

    新生儿转运系统(newborn emergency transport service,NETS)的建立是新生儿急救工作中重要一环,是将危重新生儿从基层医院转往三级医院的MCU做进一步监护、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转运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监护治疗过程.成功转运能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我院于2003年12月-2005年12月转运危重新生儿82例,现将转运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雅苹;陈鲜威;余波;周小坚;谢微微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口腔正畸科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

    口腔科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若消毒不彻底,则成为传播多种疾病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1],手机等器械使用后应用0.1%苯扎溴铵或75%乙醇消毒后,发现器械中表面抗原阳性率为7.2%、e抗原阳性率为0.9%.如果口腔科器械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会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

    作者:沈璇;王海雪 刊期: 2006年第35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