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及其评价

张润红;陈丽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 评价,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苯丙酮尿症, 追踪随访, 主管护师, 优生工程, 听力障碍, 儿科医生, 早诊断, 会意义, 预提, 家长, 患儿, 调查
摘要:我国每年有两千万新生儿出生,约有2万~6万新生儿患有听力障碍,远高于目前已开展的两病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7 000,苯丙酮尿症1:16 500)[1].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社会意义重大的优生工程.本院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作为重点工作,由专职听力筛查的儿科医生和主管护师共同承担此项工作,并对患儿进行追踪随访,为早诊断、早干预提供帮助,同时调查家长对筛查结果的评价.现介绍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女性尿道内翻移位的导尿处理

    随着卫生保健和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在医院住院病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在诊疗工作中,发现少数未生育或只生育1次的高龄女性,当因手术、外伤、骨折等各种因素发生尿潴留行导尿处理时,外阴无尿道开口,尿道开口位于阴道的侧壁或前壁内,深浅不等.

    作者:杨秀荣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介绍一种塑料瓶装液体减量方法

    近年来,塑料瓶装液体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实践中发现,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如需用300 mL液体时,以往用玻璃瓶装液体时,只需将瓶盖启开,按无菌操作原则将液体倒出200 mL即可.塑料瓶装液体因其瓶盖与瓶身密闭为一体,护士通常是用20 mL注射器分10次从塑料瓶中抽取200 mL液体.

    作者:田红英;付淑平;郝梦然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人文护理改善康复期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文护理对康复期肿瘤病人生存质量(QOL)改善的意义.[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118例肿瘤康复期的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实施人文护理前后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肿瘤康复病人在住院期间QLQ-C30多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人文护理有助于改善康复期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清馨;郑丽君;杨文琴;张俊梅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监测与护理

    [目的]探讨创伤后多发骨折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例创伤引起脂肪栓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早期给予症状观察、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给予分期护理.[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对创伤后多发骨折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人进行早期监测和综合护理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

    作者:魏化冰;何满红;张云芳;翁菊珍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输液巡视卡的改进与应用

    长期以来,临床护士常将计算机打印的静脉输液卡悬挂在静脉输液架上,以便在输液过程中进行查对并签写每组药液的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1].我院从2005年开始,改进静脉输液巡视卡的项目和内容,并将输液挂卡和输液巡视卡合二为一,严格落实输液巡视制度,有效监控输液全过程,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喜娟;周晓兰;李寅颖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静脉输液卡的回收保存与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制度的健全,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输液卡的作用日渐增强.尤其在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方面,作为举证倒置的依据,输液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年护理实践表明,护士必须重视对输液卡的回收、保存与管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满弟兰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及其评价

    我国每年有两千万新生儿出生,约有2万~6万新生儿患有听力障碍,远高于目前已开展的两病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7 000,苯丙酮尿症1:16 500)[1].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社会意义重大的优生工程.本院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作为重点工作,由专职听力筛查的儿科医生和主管护师共同承担此项工作,并对患儿进行追踪随访,为早诊断、早干预提供帮助,同时调查家长对筛查结果的评价.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润红;陈丽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小儿股静脉采血的研究进展

    从小儿股静脉的解剖特点、采血前准备、穿刺点定位、进针角度、持针方法、注意事项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雷明;索金兰;陶喜燕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病人剖宫产术中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病人剖宫产手术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3月-2005年12月20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病人手术中的治疗及护理.[结果]2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106.7 min±10.3 min,胎儿娩出时间为8.0 min±2.1 min,出血量1 133.3 mL±242.2 mL.除1例病人死于DIC外,其余病人及20例胎儿均正常出院.[结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且并发症多,手术中的护理对手术的成败、母婴的生命安危以及术后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刘慧;黄素琼;刘雪燕;陈燕玲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英国的首次护士注册

    据史料记载,新西兰是世界上首次进行护士注册的国家.新西兰于1902年1月1日开始执行护士注册法,第1位注册护士是来自本土的爱伦·多尔蒂.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第1次进行护士注册活动的国家是英国,来自苏格兰的艾丝尔·戈登·芬威克是世界上第1位注册护士.与新西兰比较,英国的护士注册由于遭到了反抗势力的不断阻挠,经受了艰苦斗争的考验,注册法案从起草到被承认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艾丝尔·戈登·芬威克为护士注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赵晓云;王斌全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终端吸氧接头的消毒处理方法

    近年来,临床上加强了吸氧湿化瓶及导管的消毒,但对于固定于墙上的终端吸氧接头却有所忽略.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终端吸氧接头进行消毒后明显减少了院内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赵美华;耿喜娥;陈月新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病区麻醉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生理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是临床应用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药品[1].病区因病人需要可备少量麻醉药品,但因其有潜在的成瘾性,容易滥用,因此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尤其重要,其管理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作者:耿艳莉;陈水仙;杨海香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灾难救援中护士的角色和职责

    各种自然和人为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完善灾难医疗系统是当务之急.作为急救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护士在灾难救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灾难救援的3个阶段阐述了护士在救援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

    作者:林琳;何国平;李祝英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静脉输液快速有效排气的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如果操作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排气不易一次性成功,药液浪费多,甚至有时有小气泡随着液体输入病人体内.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反复实践,改进操作中的细节,可使静脉输液时排气一次成功.

    作者:王国卿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介绍一种自制简易氧气吸入面罩

    临床常用的吸氧方法是鼻导管吸氧,但对于鼻腔疾患、不能耐受经鼻吸氧以及婴幼儿则不宜采用此法.鉴此,笔者特制一种简易氧气吸入面罩,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书红;李爱花;于海燕;席翠芳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在防治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

    化学疗法所致液体外渗情况较多,自从2001年7月-2005年12月我科使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防治药物外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敏;卜君媛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纳洛酮治疗双硫醒反应病人的护理

    双硫醒(disulfiram)又称双硫仑,是乙醇增敏剂,在饮酒后被人体微量吸收可引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视物模糊、低血压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昏迷[1].头孢菌素类药物与乙醇联合应用时可产生双硫醒样反应(disu1firam like reaction,DLR)[2].为探讨D1R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用纳洛酮(naloxone,NLX)治疗伴有明显低血压的DLR,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莉;李仙;王朝娟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密封瓶药液抽取方法介绍

    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各种密封瓶包装的药品不断增多.护理人员采用传统方法自密封瓶内抽取药液,往往不能将其抽吸干净,不但造成药液浪费,而且会因剂量不足影响疗效.经临床实践发现,改变抽吸药液时密封瓶的方向,可以将药液完全抽吸干净.

    作者:杨雁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呼吸机使用中的护理流程

    [目的]探讨呼吸机使用中的护理流程.[方法]按照护理流程对216例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实施急救护理.[结果]病人呼吸通畅,减少了并发症,血气恢复正常.[结论]科学合理地使用呼吸机,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提高了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作者:刘喜文;杨瑞;郎红娟;郝璐;张艳妮 刊期: 2006年第35期

  • 口腔正畸科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

    口腔科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若消毒不彻底,则成为传播多种疾病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1],手机等器械使用后应用0.1%苯扎溴铵或75%乙醇消毒后,发现器械中表面抗原阳性率为7.2%、e抗原阳性率为0.9%.如果口腔科器械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会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

    作者:沈璇;王海雪 刊期: 2006年第35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