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花;王冬;马麟;荣军华
1用于分装药品将装有输液器、输血器、一次性注射器等塑料包装袋,在使用时用剪刀沿着包装线平直剪开,将其中的用物取出后把塑料袋存放于抽屉备用.手术开始时,用两个包装袋分别置于治疗台的侧面,用胶布固定好,其中一个用来盛装手术过程中所用过的麻醉注射药品安瓿,另一个盛装手术中所需要的各种治疗药品注射安瓿.对使用后的药品安瓿进行区分保存,有利于术后麻醉药品的管理、清查和治疗药物的核对.
作者:王银莲;毛海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众所周知,长期卧床病人由于其本身不具有行为能力,因此必须长期卧床,这样很容易产生褥疮,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也给照顾者造成极大的负担.为此,我们研制的自动翻身卧位床保证了卧床病人在没有护理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控器按钮轻松自如地操作床板翻转,以实现病人的前倾、左倾及右倾卧位,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病人自理的能力,避免了褥疮的发生.
作者:连秀娜;高巧燕;王明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哮喘的现代治疗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其主要机制是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结合而发挥其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2].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局部作用强,通过吸气过程给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具有使用方便、方法易掌握、经济实惠和剂量准确的优点,目前根据国外研究表明,哮喘病人用药依从性水平多为40%~50%[3].现对8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应用激素吸入剂的状况进行调查,为更好地管理哮喘病人提供依据.
作者:顾菁华;刘岚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儿童均为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宝贝和希望.儿童患精神病住院不仅对其本身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其亲属也是一种较强烈的心理应激源.本文旨在探讨儿童患精神病住院对其亲属的影响及心理卫生教育对其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作者:丁素青;贾占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内容、方法、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考核评价体系、人力资源方面介绍了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作者:傅红琼;朱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急诊科是接诊各类危重病人的前沿窗口.危重病人绝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有人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并发症,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平常高9.6%[1].如何做好各种意识障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446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在转运中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陈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目前使用利索灌肠液和传统的搪瓷筒灌肠均有缺点,利索灌肠液量少(110 mL),而且每次不能全部注入直肠内.传统的搪瓷筒灌肠法不易观察药液的灌注情况及速度,如需调节速度,只有靠护理人员用手抬高或放低灌肠筒来实现,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也大.灌肠筒和灌肠管不是一次性使用,如果消毒不严格,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针对上述缺点,我们设计了一次性灌肠器,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丽华;丛月英;刘爱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前,给伤病员输液分为输液袋吊挂输液和输液泵输液.前者需要借助于一定高度的吊物如输液架等,将输液袋吊挂在高于伤者机体处,这种输液方式通常限于医院或家庭,医疗输液范围受限.虽然也可以采用输液泵解决吊挂输液方式,但其体积与质量大,需要电源,价格昂贵,推广应用困难.以上两种输液方式均不能解决野外输液问题,特别不能解决野战条件下大批伤病员运送途中的输液问题.为克服以上缺点,我们通过反复实践,自行研制了一种简易实用的输液袋加压装置,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并申请了专利.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荣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头皮夹在脑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可有效防止头皮渗血,既提高了手术速度,又为术者提供了良好的术野.但头皮夹术后很难清洗,而且费时,易造成交叉感染.我科试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清洗效果良好,不仅节约了时间、人力,又避免了交叉感染.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可琼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病变或损伤,而形成的局限性动脉异常扩张或膨出.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胸、腹主动脉和下肢主干动脉瘤较为常见.近年来,以动脉硬化为病因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逐年增加.传统的术式已不适应医学的发展,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基础上又发展了腔内隔绝术治疗AAA[1].我院2003年12月12日在几个科室共同协作下,成功抢救1例腹主动脉瘤夹层破裂出血的高危病人,完成河北省首例AAA的介入治疗(腔内隔绝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金彩;缪洁;张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减少病人医疗费用,减少或避免压疮的发生.[方法]将未经病人直接接触的膀胱冲洗用的三升输液袋(简称三升袋)灌入液体或气体,消毒后套上棉套,用于预防压疮.[结果]经过1 155例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三升袋的再利用,取材方便、经济、舒适、安全可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姚述兰;秦德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及心脏病人心理健康问卷对173例ACS病人进行调查.[结果]93.6%以上的ACS病人存在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性格类型、家庭地位及疾病情况对心理健康有影响(P<0.05).[结论]对不同基本情况的ACS病人应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
作者:李宁;樊鹏霞;熊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择8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组)与同期12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后心绞痛显著高于B组(P<0.05),但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心肌酶学显著低于B组(P<0.05),住院病死率低.[结论]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抗栓、康复训练及介入诊疗等治疗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夏文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并讨论全身热疗术后ICU监测护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6例恶性肿瘤行红外线辐射式全身热疗病人术后转入ICU进行针对性的监测和护理.[结果]全部病人恢复良好,多种手术并发症均得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身热疗病人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以及心理护理在病情早期恢复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彩霞;吴艳春;韩东晖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了避免尿失禁、脑室引流术后病人因翻身、坐起、入睡或其他原因(尿液、引流液多),而使尿管、引流管滑出,可采用以下方法固定引流袋.
作者:吴旭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更高境界的护理新模式.主要介绍了个性化护理模式的理论依据、特点、实施改革情况和效果,提出个性化护理模式是可行的、符合病人和社会需求的护理模式.
作者:赵惠霞;王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2002年11月-2003年3月我院运用床单位消毒机,对出院病人的床单位进行了消毒前后细菌培养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练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观察组实施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再测评SAS及SDS1次,并与心理干预前比较.[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心理干预后,其SAS及SDS评分分别由36.82分±6.24分和41.16分±10.73分降为32.19分±5.72分和35.74分±9.16分(P<0.01);其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36.0%和43.0%降为12.0%和21.0%(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干预可缓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作者:周荣;韩荣;闫香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咳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尚无特效治疗.我院自2003年9月开始采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万托林)联合地塞米松氧驱动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红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从热量、饮食结构综述了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的膳食状况.重点介绍了老年人饮食结构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关系以及对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变老年人的热量摄取和饮食结构可维持与促进健康.
作者:于慧前;冯正仪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