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唇腭裂病人气管内插管麻醉术后喉头水肿的预防

张世红

关键词:唇腭裂, 病人, 气管内插管, 麻醉术后, 喉头水肿, 预防, 气管插管麻醉, 预见性护理, 术后并发症, 小儿手术, 生理特点, 麻醉药物, 麻醉方式, 护理体会, 呼吸道, 报告
摘要:气管插管麻醉是小儿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但由于小儿生理特点,气管插管对呼吸道的刺激及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喉头水肿,如发现不及时,护理不得当,易造成严重后果.我科自2002年12月-2004年12月,对90例气管内插管麻醉术后的唇腭裂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无一例发生喉头水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避孕套在阴道壁防护中的应用

    当前,一次性扩阴器广泛使用于医院妇产科,如妇科检查、阴道冲洗、阴道擦洗及上药等,但因有的病人阴道壁松弛、宫颈炎症等,在操作中易损伤阴道壁,造成病人疼痛不适.我科把避孕套套在一次性扩阴器的外面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季庆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溃疡油治疗下肢郁积性溃疡

    下肢郁积性溃疡是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引起局部血液回流障碍、组织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而引起局部皮肤破溃甚至感染形成溃疡[1].常规的外科清洁换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自制的溃疡油进行换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高龄初产妇的心理护理分析

    妊娠分娩是妇女的自然生理过程,分娩往往给孕妇带来极大的应激反应.尤其是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变化更加复杂.以焦虑、恐惧、抑郁为常见,年龄越大焦虑、恐惧、抑郁的比例和程度越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妇产科工作人员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妊娠分娩的影响,更要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他不良因素对妊娠分娩的影响.为此我们对2002年1月--2004年3月分娩的高龄初产妇实施了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黑天梅;宋秀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导乐陪伴对分娩的影响

    导乐陪伴分娩是产科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指由一名有爱心有生育经历的女性,在整个产程中对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与护理.为了降低产妇分娩并发症、提高婴儿健康,我院于1999年1月开始实施导乐陪伴分娩.现介绍如下.

    作者:吉艳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日益成熟,鼻内镜应用范围拓展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个领域,推动了学科整体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创立了内镜鼻窦手术,并提出了窦口鼻道复合体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奠定了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的理论基础[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FESS)由于其损伤小,恢复理想,成为目前治疗鼻息肉和鼻窦炎的一种新手段.先进的技术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7月-2004年7月我科共行147例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均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永昌;张春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改良负压引流瓶用于术后渗液引流

    持续负压吸引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后病人.术区放置引流管,通过持续吸引,吸出皮下积液、积血,防止术后感染及血肿形成.一般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因负压小很难达到所需的负压,容易造成积液、积血,引流不彻底,影响愈合.笔者自制负压吸引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好.

    作者:潘曰梅;穆秀丽;徐洪岚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新生儿不同途径留置胃管的对比研究

    吸吮、吞咽能力低下的早产儿及因各种疾病不能进食的新生儿,为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增强抗病能力,常需留置胃管.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采用咽饲法[1]和常规的鼻饲法进行比较,结果咽饲法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谢功琼;姚荣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人文关怀理念在乳腺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很多学者认为乳腺癌是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中起作用,在治疗恢复的过程中也极大地影响着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陈小玉;王菊吾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创建学习型医院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医院,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医院改造成学习型医院[1].学习型医院有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有高度开放,向内向外机构吸取新知识、新技术、学习速度超过变化速度、再造生机的能力.培植学习型医院是医院顺应时代变革潮流,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之举.在这时代变革时期,如何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作者:黄正新;李文珍;吴君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经皮穿刺插管体外循环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插管快速建立急诊体外循环(ECPB)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的方法、疗效和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心脏停搏病人,常规复苏8min无效,建立经皮穿刺急诊体外循环,对心肺脑复苏疗效进行观察和护理配合.[结果]6例CFCR病人在(12±2)min建立了ECPB,3例自主循环恢复(ROSC:指有QRS心电波形,触及大动脉搏动,持续1 h以上).[结论]对CPCR病人采取经皮穿刺周围大血管插管,快速建立急诊体外循环,加强监护和配合,使CPCR的ROSC显著提高.

    作者:金素萍;李海林;谢银燕;王铁军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对高脂血症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范围.2004年我们对30例高脂血症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巧英;钱艳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Z-Plate钢板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胸腰椎前路Z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是目前坚固的内固定系统之一,近年来临床上应用Z-Plate内固定系统行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取得了良好效果[1].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前路手术减压,矫正脊柱畸形,应用结构性植骨,结合Z-Plate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的方式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2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芳;周健;王冬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院前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前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90例,其中100例由120急救车接回并经过院前救护处理(简称救护组);另90例由家人直接送入医院急救(简称对照组).[结果]救护组好转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救护人员的应急反应水准在院前救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肖鹏妹;廖绿梅;蔡芬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唇腭裂病人气管内插管麻醉术后喉头水肿的预防

    气管插管麻醉是小儿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但由于小儿生理特点,气管插管对呼吸道的刺激及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喉头水肿,如发现不及时,护理不得当,易造成严重后果.我科自2002年12月-2004年12月,对90例气管内插管麻醉术后的唇腭裂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无一例发生喉头水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世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全喉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全喉切除术是喉癌晚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喉癌病人30例,其中全喉切除术18例.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疾病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蕊;王国琪;王利利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计划分娩产妇的临床观察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探讨计划分娩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将200例临近预产期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计划分娩,即生产当天06:00空腹给予蓖麻油炒蛋,14:00给予阴道米索50μg上药,观察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对照组常规分娩.[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产程平均缩短2 h,顺产率提高15%.[结论]计划分娩能有效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菲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胃镜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3例初次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进行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等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病人生理指标均较基础水平升高,但干预组生理指标增加的程度及痛苦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插镜时间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胃镜检查病人的痛苦并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

    作者:罗金凤;任小宝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一般的门诊服务,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及预约门诊.研究组除给予一般.的门诊服务方式外,进行家庭护理干预,采取面谈、电话等形式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沟通.8周后按我国现行4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8周时,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效果,是药物治疗手段以外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对病儿及家属尤为重要.

    作者:田素英;李绍敏;谢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利用上衣袖管加强脑卒中病人的手部约束

    脑卒中病人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常需留置导尿[1](临床多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但导尿管对尿道口的刺激及对尿道黏膜的压迫易引起病人不适,致使许多病人在意识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下自行拔出导尿管,造成尿道黏膜的撕裂性损伤,引起血尿、尿路感染等.二次插管又增加了尿道损伤、感染的几率,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

    作者:林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病友娱乐室对肿瘤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

    生命质量是指个体对其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1].生命质量是个内涵广泛的概念,是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理念的形成,肿瘤病人的生命质量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同时,如何能有效地提高其生命质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

    作者:王章安;韦艳华;黄宝芹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