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英;李绍敏;谢贞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常规技术操作,是完成各项治疗、抢救、诊断的前提,成功的静脉穿刺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岳纪仙;梁春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是临床一种常见病,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及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我院采用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宪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日益成熟,鼻内镜应用范围拓展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个领域,推动了学科整体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创立了内镜鼻窦手术,并提出了窦口鼻道复合体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奠定了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的理论基础[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FESS)由于其损伤小,恢复理想,成为目前治疗鼻息肉和鼻窦炎的一种新手段.先进的技术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7月-2004年7月我科共行147例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均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永昌;张春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生命质量是指个体对其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1].生命质量是个内涵广泛的概念,是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理念的形成,肿瘤病人的生命质量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同时,如何能有效地提高其生命质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
作者:王章安;韦艳华;黄宝芹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老年人多发的内科急症,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我们使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法对96例老年AMI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及使用价值.
作者:王金美;张瑾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探讨计划分娩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将200例临近预产期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计划分娩,即生产当天06:00空腹给予蓖麻油炒蛋,14:00给予阴道米索50μg上药,观察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对照组常规分娩.[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产程平均缩短2 h,顺产率提高15%.[结论]计划分娩能有效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菲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插管快速建立急诊体外循环(ECPB)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的方法、疗效和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心脏停搏病人,常规复苏8min无效,建立经皮穿刺急诊体外循环,对心肺脑复苏疗效进行观察和护理配合.[结果]6例CFCR病人在(12±2)min建立了ECPB,3例自主循环恢复(ROSC:指有QRS心电波形,触及大动脉搏动,持续1 h以上).[结论]对CPCR病人采取经皮穿刺周围大血管插管,快速建立急诊体外循环,加强监护和配合,使CPCR的ROSC显著提高.
作者:金素萍;李海林;谢银燕;王铁军 刊期: 2005年第17期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床位比例的增长,许多部队医院开始陆续聘用合同护士作为护理人员的补充力量,缓解人力短缺,减轻临床护理压力,保证护理工作良性运转.但如何加强合同护士管理,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将我院合同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郝爱华;宋丽萍;仲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浸浴疗法又称水疗,是将病人身体的全部或部分浸于温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112例烧伤病人采用浸浴疗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庆;郑艳;李文利;罗志仙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防治盖诺静脉给药引起的静脉炎,保证病人顺利完成化疗计划,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①用冰敷加正红花油局部湿敷预防盖诺所致的静脉炎,与用硫酸镁湿敷组进行比较;②用0.5%氯己定酊湿敷治疗Ⅰ度、Ⅱ度静脉炎与硫酸镁湿敷组进行比较;③用见林喷雾剂外喷加MTC微波照射治疗Ⅲ度、Ⅳ度静脉炎,与常规换药比较.[结果]静脉使用盖诺化疗时进行冰敷,用药后予正红花油湿敷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效果显著(P<0.01);0.5%氯己定酊湿敷治疗盖诺所致的Ⅰ度、Ⅱ度静脉炎效果与硫酸镁湿敷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林外喷加MTC微波照射对治疗盖诺所致的Ⅲ度、Ⅳ度静脉炎较常规换药效果较好.[结论]采取综合防治方法防治盖诺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作者:谢萍;孙玉姣;张桂香;姚秀琴;孔庆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手指屈肌腱修复后,往往因制动或延迟活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影响肌腱的正常滑动和手功能的恢复,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早期进行手功能康复护理,能减轻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提高手指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从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28例手指屈肌腱修复病人中,进行早期手功能康复护理,并与30例采取传统的早期制动,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病人比较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海清;王玉英;武建康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仪在临床应用的准确性.[方法]对36例租用远程监护仪回家使用的孕妇进行追踪观察和分析.[结果]远程监护诊断准确率为31%.[结论]对远程监护的孕妇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以提高监护质量.
作者:赖绎棋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我科2003年6月-2004年6月用东莨碱和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联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25例,疗效较好.
作者:付杰瑜;于红燕;赵立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由于昏迷、术后、心肺疾患等原因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常伴有咳嗽无力,严重者甚至发生痰液阻塞,虽然可以采取雾化、吸痰等措施,但深部小支气管的痰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继发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增加病人负担.手叩法排痰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效果欠佳.2004年8月,我科引进美国G5振动排痰机给危重病人进行排痰,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芳;方敏;邓兴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3例初次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进行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等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病人生理指标均较基础水平升高,但干预组生理指标增加的程度及痛苦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插镜时间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胃镜检查病人的痛苦并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
作者:罗金凤;任小宝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前临床生化血液标本多由护理人员采集、取送,环节多,时间长.加之部分护理人员对标本误差因素的认识不足,使被检标本在取送及保存过程中出现误差,造成对实验结果潜在的影响.现将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及采血质量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素平;张玉香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病人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方法]早期给予病人积极的心理支持,指导病人进行言语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结果]经早期康复训练,病人言语功能与肢体功能恢复同步进行,不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且有利于整体康复.[结论]脑外伤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整体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敏慧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吸吮、吞咽能力低下的早产儿及因各种疾病不能进食的新生儿,为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增强抗病能力,常需留置胃管.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采用咽饲法[1]和常规的鼻饲法进行比较,结果咽饲法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谢功琼;姚荣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部损害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部损害病人的护理.[结果]28例病人皮肤病变均治愈,额眶部无并发症,23例痊愈,3例病人视力降低,1例病人上睑下垂.[结论]加强局部皮肤损伤处外用药物的使用,耐心细致的眼部护理,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该病的治愈极为重要.
作者:蓝琼好;刘向阳;李宝娣;慕容列;李敏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通过对我院临床医学系1999级、2000级400名本科护生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对照分析,探讨适合于我院特点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赵素琴;张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