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慧
脊柱、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井下工伤、交通事故与高空作业中多见,严重的高位脊髓损伤病死率极高,后期的截瘫治愈率低.因此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治及护理极为重要,特别是部分病人可能并无脊髓损伤,在转送和急诊检查过程中由于搬运或护理操作不当并发脊髓损伤和死亡也时有发生,故应特别引起重视.
作者:师玉青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常发现年轻护士(指工作3年内护士)与病人沟通困难,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开展.本文对年轻护士护患沟通困难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年轻护士沟通能力,顺利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费珍美;徐美英;焦勤;徐菊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探讨计划分娩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将200例临近预产期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计划分娩,即生产当天06:00空腹给予蓖麻油炒蛋,14:00给予阴道米索50μg上药,观察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对照组常规分娩.[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产程平均缩短2 h,顺产率提高15%.[结论]计划分娩能有效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菲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仪在临床应用的准确性.[方法]对36例租用远程监护仪回家使用的孕妇进行追踪观察和分析.[结果]远程监护诊断准确率为31%.[结论]对远程监护的孕妇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以提高监护质量.
作者:赖绎棋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手指屈肌腱修复后,往往因制动或延迟活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影响肌腱的正常滑动和手功能的恢复,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早期进行手功能康复护理,能减轻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提高手指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从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28例手指屈肌腱修复病人中,进行早期手功能康复护理,并与30例采取传统的早期制动,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病人比较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海清;王玉英;武建康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慢传输性便秘(slow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3年来手术治疗的46例STC病例特点、围术期护理、手术效果.[结果]STC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4.8 d~7.4 d 1次,90.9%的病人靠服用泻剂排便.本组病人结肠传输均明显减慢,72.7%的病人伴有直肠内脱垂.大多数病人结肠存在肌间神经变性和黏膜炎症(77.3%、75.0%),44.7%病人的结肠发生肌萎缩.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83.3%病人在术后半年大便次数正常.[结论]全结肠切除术是治疗STC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围术期护理对病人的手术效果和机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庆华;刘化侠;周希环;栾顺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范围.2004年我们对30例高脂血症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巧英;钱艳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导乐陪伴分娩是产科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指由一名有爱心有生育经历的女性,在整个产程中对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与护理.为了降低产妇分娩并发症、提高婴儿健康,我院于1999年1月开始实施导乐陪伴分娩.现介绍如下.
作者:吉艳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程在1个月以上的病人血栓机化,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2001年1月-2003年5月,20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物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亚玲;冯晓敏;叶宝霞;王桂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放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病人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Ⅲ度放射性皮炎包括湿性脱皮及溃疡,临床习惯称为湿性皮炎[1].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延长愈合时间,延误治疗,增加病人的痛苦.我院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易孚及莫匹罗星联合治疗Ⅲ度放射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庞自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静脉留置针的逐渐普及,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同时避免了因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2],静脉留置针输液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在临床工作中,凡需连续输液数天,或静脉穿刺困难、病情危重、不合作等病人,为避免反复穿刺,延长保留时间,均可使用静脉留置针.
作者:董红岩;崔小雷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3例初次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进行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等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病人生理指标均较基础水平升高,但干预组生理指标增加的程度及痛苦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插镜时间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胃镜检查病人的痛苦并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
作者:罗金凤;任小宝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持续负压吸引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后病人.术区放置引流管,通过持续吸引,吸出皮下积液、积血,防止术后感染及血肿形成.一般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因负压小很难达到所需的负压,容易造成积液、积血,引流不彻底,影响愈合.笔者自制负压吸引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好.
作者:潘曰梅;穆秀丽;徐洪岚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部损害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部损害病人的护理.[结果]28例病人皮肤病变均治愈,额眶部无并发症,23例痊愈,3例病人视力降低,1例病人上睑下垂.[结论]加强局部皮肤损伤处外用药物的使用,耐心细致的眼部护理,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该病的治愈极为重要.
作者:蓝琼好;刘向阳;李宝娣;慕容列;李敏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妊娠分娩是妇女的自然生理过程,分娩往往给孕妇带来极大的应激反应.尤其是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变化更加复杂.以焦虑、恐惧、抑郁为常见,年龄越大焦虑、恐惧、抑郁的比例和程度越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妇产科工作人员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妊娠分娩的影响,更要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他不良因素对妊娠分娩的影响.为此我们对2002年1月--2004年3月分娩的高龄初产妇实施了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黑天梅;宋秀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留置导尿是神经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解除尿潴留,促使昏迷、尿失禁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诊断、治疗急危重症病人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硅胶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单、无需胶布固定、内固定稳妥、不易滑出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继红;张旭媛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是临床一种常见病,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及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我院采用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宪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在国内外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普遍地得到应用,其临床疗效日益得到肯定[1].CBP安全易行,但由于它是侵入性治疗,体外循环不可避免地有低温等并发症的出现.本文针对CBP过程中致低温的原因进行预防及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慧;郑红梅;邓兴瑞;徐军;王惠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前临床生化血液标本多由护理人员采集、取送,环节多,时间长.加之部分护理人员对标本误差因素的认识不足,使被检标本在取送及保存过程中出现误差,造成对实验结果潜在的影响.现将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及采血质量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素平;张玉香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人诊断(CAG)与治疗(PCI)技术的日益增多,其并发症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基层医院,因设备与操作经验所限,更应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以预防与减少并发症.我院开展心脏介入诊断与治疗已多年,从2004年开始进行系统的心脏介入诊断与治疗的程序化护理,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斌;郝晓芸;熊蔚 刊期: 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