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病人的术中护理

田雪梅

关键词:老年病人, 退行性病变, 术中护理, 手术, 生命器官, 理想效果, 功能低下, 耐受力, 老年人, 愈合, 应激, 吸收, 年龄, 代偿, 程度
摘要: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1],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也差.有计划的术中护理,是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互动式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诊疗和抢救病人的场所,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其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手术室护理教学必须结合手术室护理特点进行[1].

    作者:秦淑玉;唐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浅谈大学生的情志与心理

    在心理健康问题中,情绪心理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情绪对机体可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情绪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情绪心理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而且涉及到他们能否成为一名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任海燕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效果评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可产生智力、运动和行为的损伤[1].为了解健康教育对防治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效果,选取某城区内基本情况相近的两所幼儿园儿童为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对照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瑞芝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全身麻醉术前不保留灌肠方法的探讨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大量灌肠操作体会到,若将肛管插入加深,液面高度降低可使这项处置效果更佳、操作更顺利.

    作者:赵淑玲;赵淑芳;暴书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介绍一种改良型约束带

    约束带被广泛应用于昏迷、躁动或手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时病人的四肢制动,但传统的约束带在使用时常给病人造成种种不适.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将传统约束带进行改良.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英;李萍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1例骨折并脂肪栓塞病人的护理

    1 病例介绍病人,男,22岁,车祸导致双下肢严重受伤,送往当地医院治疗(治疗药物不详),效果不佳,次日16:40收住我科.入院诊断:左股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右双踝骨折、右第五柘骨骨折、右足跗骨骨折、左足背皮肤裂伤肌腱外露、右小腿皮肤裂伤.

    作者:耿俊梅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近十年来,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心脏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于2003年8月开始开展了微创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就其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小改;王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对5 824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探讨

    [目的]分析和总结了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方法]1996年3月-2004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5 824例喂奶72 h后,取足跟血3滴于特定滤纸上,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和苯丙氨酸(Phe)含量,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结果]我院新生儿筛查率83.30%,CH发生1例,未检出PKU患儿.[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减少残疾儿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若玲;杨德英;刘建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喉镜下留置胃管的体会

    传统的插管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是丧失吞咽功能且又有气管切开的病人,往往很难一次成功.反复插管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感染机会,而且增加了工作量,甚至有的因得不到家属的理解而放弃插管.在临床实践中对反复插管不能成功的病人采用喉镜明视下将胃管送入胃内的方法,操作简单、实用、创伤小、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霞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针刀治疗颈椎病病人的护理

    颈椎病一般分4种类型: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1],绝大部分采用非手术治疗,只有5%左右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而这部分病人又以脊髓型为主.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理疗、按摩、针灸、小针刀等方法.现将我院针刀治疗颈椎病病人336例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郜素华;乔吉玲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四肢损伤后患肢抬高的护理

    四肢损伤是骨外科常见的损伤性疾病.若患肢水肿,严重影响损伤的修复,使病程延长.适当抬高患肢有利于肢体静脉和淋巴回流,可消除水肿,减轻疼痛,避免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为明确抬高患肢护理在四肢损伤中对病人病程经过、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程度、预后所起的作用,对78例病人进行了抬高患肢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小红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护士长急诊带班的效果评价

    随着现代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新的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种急、危、重病也与日俱增,这无疑给急诊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具有更全面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抢救技术,对急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强.

    作者:何红;王宝珠;温美兰;金玲;于静;季秀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举证责任倒置后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加大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责任,扩大了病人的权利,明确了赔偿费用等.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大大加强.2002年4月开始实行的<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由于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据存在医方,为保护就医者弱势群体的利益,明确规定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作者:张俊华;王泉爱;李桂梅;殷云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骨科疼痛病人压疮的预防

    压疮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但增加病人感染的机会,造成身体不适,而且可能威胁到病人生命,同时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的投入,因此,预防压疮的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向世琼;王均;吴晓兰;柏忠萍;李小红;张淑敏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第二产程实施体位管理对分娩效果的影响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受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心理状态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协调才能使分娩过程顺利完成[1].为了减少产程延长、难产、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在对临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激励式分娩的基础上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在第二产程给予相应的体位管理,收到一定成效.

    作者:赵金珍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院级综合质量查房的改革体会

    医疗查房是医疗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力措施,通常有院级综合查房、三级查房(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或主任医师查房).而院级综合查房又是查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不仅反映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也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内涵深浅的重要标志.

    作者:陈维琪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产道血肿的护理

    产道血肿是产时和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因为隐性出血易被忽视,且出血量不易计算,严重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应引起全体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阎晋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整体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预后差,若不及时治疗,可使病情加重,继发全身多系统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临床观察发现肺气肿的严重程度与病人就诊不及时、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系.

    作者:亢惠兰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浅析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医护患沟通

    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多是相互不理解、服务不到位造成.根据这一情况,我科制定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方案.在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贯彻不同的沟通策略,使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病人、病人家属、陪护人员,都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生活、治病、工作.

    作者:刘金顺;刘荣生;李燕琴;杨荷清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子宫肌瘤病人术前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女性被确诊为子宫肌瘤并需要手术治疗切除子宫及肌瘤时,由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不同,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也会不同,因而在入院后手术前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反应,有些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及手术后康复.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在术前准备阶段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达到一定效果.

    作者:丁翠萍;吴绘美;郭美莲 刊期: 2005年第3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