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莉;李艳菊;杨茜;王心
甲下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其根部常位于甲廓内,表现为单纯性角化,表面粗糙,触之硬固,待侵及皮肤时出现典型的赘疣状损害,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并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破坏甲的生长,易导致裂口疼痛及继发感染,如遇有摩擦或撞击时常引起剧痛,影响病人日常生活与工作.现应用利巴韦林加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甲下疣加针刺、外涂2%碘酊治疗甲下疣32例,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李艾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吸毒是一种自我毁灭性的严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1],给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刘小花;岳伟华;周涤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测体温、脉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测体温盒在日常工作中已不可缺少,因此,测体温盒设计是否科学、实用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设计并制作的新型测体温盒,经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等多家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两年多的临床使用,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淑萍;邢玉梅;田育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常常由于口腔内分泌物多,且无法进行漱口、咳痰等自主行为,容易造成口腔内细菌的聚集;加上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易引起口腔内菌群失调,使口腔黏膜出现糜烂、溃疡,产生口腔炎等并发症,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做好这类病人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病人口腔内放置了气管插管,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现将对22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赖玉莲;陈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Shwachman综合征即儿童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综合征,由Shwachman在1964年首次报道,又称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一种少见的影响多系统的疾病,发病率为1.:20 000,多数在生后2月~10月发病,慢性腹泻常为首发症状.本病有如下特点: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脂肪泻:出现营养吸收障碍,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肠液中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活力低下,主要病理改变为胰腺腺泡大部分被脂肪取代,但胰岛功能正常;②血液学异常:通常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可减少,骨髓增生正常,但粒系各期细胞增生减低,成熟受阻滞,随年龄增加可以进展或相对稳定;③骨骼发育迟缓:15%~30%可出现干骺端骨发育不全,骨密度不一致,有骨质吸收和破坏,以长骨为主,随病变加重出现功能障碍,如双拇指畸形[1].另有文献报道,此病可出现肝肿大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2],还可能出现恶性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性白血病[3].
作者:赵改婷;高荣花;耿少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新生儿红斑一般于新生儿出生后24 h皮肤发生鲜红色红斑,大小不等,数目可多可少,也可融合成片,虽是一种自限性皮疹,但处理不当,会导致脓疱疮的发生[1].有报道采用皮肤康洗液治疗此病,疗效较好[2].我院自1997年应用黄连素对患有红斑的新生儿进行沐浴,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国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氧疗效果,为临床用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高原环境,制作失血性休克兔模型,给予不同浓度氧疗加补液(Ⅰ、Ⅱ、Ⅲ组)、氧疗(Ⅳ组)和单纯补液组(V组),休克1 h后进行治疗,观察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分析、存活时间;再设计理想浓度氧疗加补液(T组)和单纯补液对照(C组),观察心功能指标.[结果]Ⅰ组、Ⅱ组MAP回升与Ⅳ组有差异(P<0.05,P<0.01);Ⅰ组CVP回升与Ⅳ组、V组比较有差异(P<0.01);治疗1 hⅣ组HCO3-下降与Ⅰ组比较,P<0.05;Ⅰ组成活时间长;治疗后T组、C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ED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的大速率(±dp/dtmax)的提高与休克1 h比较均有差异(P<0.01);C组mPAP升高较T组明显(P<0.05).[结论]氧疗是高原失血性休克扩容救治条件下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在安全范围内选择高浓度持续给氧,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有效循环血量,减轻酸中毒,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王仙园;周娟;董燕;程红缨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输入生脉注射液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62例,治疗组(30例)手术后给予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32例)仅输注生理盐水及5%葡萄糖,观察围手术期内心电图、心率、心律、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术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观察和护理方法是老年围手术期后应用生脉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有力保障.
作者:王晓媛;王晓燕;黄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护理学系是我院的重点专业.多年来,护理学系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特色已形成,实现了院特色专业、省重点学科和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的三次跨越,2003年申办涉外护理专业又获成功.目前办学层次包括专科、专升本、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除普通护理专业外,获准于2004年招收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为此,于2003年开始在护理学系尝试开展双语教学.现将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秋萍;兰赛玉;张金梅;王玉香;申华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国内又称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1,2].2003年初在全球许多国家流行[3,4].SARS病程发展快,传播迅速,多伴有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治措施,隔离和住院治疗是惟一的手段.SARS病人在实行强制隔离治疗期间,常常会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5];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现对84例住院SARS病人进行行为问题调查,旨在了解SARS病人住院隔离期间异常行为的特点,以利于早期发现、及时妥善处理,促进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莘;张亚荣;李淑迦;温静;田建华;华琦;花蕾;张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与气道阻塞和呼吸控制功能异常有关[1].临床表现为病人的睡眠连续性遭到破坏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过度困倦、夜间睡眠频繁中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及性格改变等,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造成损害,更为严重的是睡眠时有发生窒息的可能而危及生命.为进一步了解这些病人的呼吸功能情况,我院呼吸科自2001年开始对睡眠呼吸障碍病人进行夜间全程监测,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熟睡时窒息的发生.
作者:刘慧凤;蔡伟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阐述了产后忧郁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关系,介绍了引起产后忧郁和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作者:蔡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电子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方法.电子耳蜗系一种模拟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助听装置,其一部分经手术植入耳蜗内,其余部分则如助听器戴在体外,电子耳蜗将编码的电信号越过受损或丧失的耳蜗毛细胞,通过植入的电极直接刺激残存的听神经元而恢复听觉[1].双侧电子耳蜗植入后,将给病人带来全新的立体声语言世界,病人可真切地感受到环境声及言语声,提高语言交流能力,适应正常的社会交往.我科于2002年9月成功施行了国内首例小儿双侧电子耳蜗植入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韩芬;胡运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校于2003年起在研究生基础课中增设了<康复护理学>,共30学时.为了解学生对康复护理学的认识、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在开课之前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徐燕;仇瑶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以往手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惟一的方法,但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及介入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多家医院成功地应用经皮导管技术治疗VSD[1].我科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VSD 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燕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中肝素抗凝的性别差异性研究.[方法]选择接受诊断性介入手术的男女病人各30例,按年龄段配对入选,监测一次性静脉注射肝素钠5 000 IU前后的激活凝血时间(ACT)变化、围手术期的出血和血栓性并发症.[结果]在校正体重影响后,女性病人在静脉注射肝素后各时间点的ACT均显著大于男性(P<0.05),轻微出血并发症略高于男性.[结论]女性对肝素抗凝效应较男性更敏感,为达到相同的抗凝效果,女性肝素用量可减少.
作者:郭丽萍;向定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大剂量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同时也有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甚至影响到长期使用.而苦参素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并有一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现将二药合用,以达到协同增效、弥补不足的目的.
作者:田秋兰;郭萍;高风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按工作流程,研制多功能测温配置器,通过试验测定消毒效果及甩表合格率,并进入临床试用.结果该仪器能自动完成体温计的消毒、甩表,臭氧消毒方法与效果以及甩表效果可靠,临床试用认为仪器配置成套测量用具方便、实用,自动化程度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华;李军;陈桂芳;孙金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作者:何为;张玉莲;吕宝玉;王婉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常见的病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越来越多,OSAH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肥胖,更确切地说是颈围增大(上半身肥胖)为OSAHS的佳预测因子[1].由于颈部脂肪堆积,造成上气道狭窄,引起睡眠期间通气不畅,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发生[2].为了探讨颈围与OSAHS的关系,证明睡眠打鼾者是否有必要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对我科2002年5月-2003年10月238例睡眠打鼾病人,测量其颈围、身高、体重,并进行PSG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龙珠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