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玉莲;陈丽萍
以往手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惟一的方法,但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及介入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多家医院成功地应用经皮导管技术治疗VSD[1].我科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VSD 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燕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介绍了自我效能的概念、来源、功能测评项目以及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作者:蒋晓莲;薛咏红;汪国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常见的病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越来越多,OSAH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肥胖,更确切地说是颈围增大(上半身肥胖)为OSAHS的佳预测因子[1].由于颈部脂肪堆积,造成上气道狭窄,引起睡眠期间通气不畅,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发生[2].为了探讨颈围与OSAHS的关系,证明睡眠打鼾者是否有必要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对我科2002年5月-2003年10月238例睡眠打鼾病人,测量其颈围、身高、体重,并进行PSG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龙珠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泛影葡胺是一种水溶性、高渗离子型含碘造影剂,为广大基层医院CT增强扫描时普遍使用.由于增强扫描所用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时有发生[1].为预防毒副反应的发生,临床采用一系列措施,如重视造影前检查、严格做过敏试验、术前给皮质激素或抗组织胺药等[2].现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于2002年11月-2003年5月采用泛影葡胺加温后注射给药,明显地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结果如下.
作者:闵凡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作者:何为;张玉莲;吕宝玉;王婉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院是一所具有500多张床位的综合性基层医院,门诊输液科输液病人多,服务质量要求高,护士工作量大,而人力资源有限.本着充分挖掘每位护士的工作潜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的原则,探索出一种调整分配、综合能力系数及工作量因素的分配方法,实施1 a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君;张潭月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自20世纪40年代末Potter发明了第一台声谱仪后,噪音的频谱分析发展很快.与电子计算机分析相结合,使其对嗓音的客观检测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早期嘶哑在人耳尚未分辨出来之前有些即能表现出声谱图的异常.声谱图不仅可显示嗓音病变程度,还可评估喉部手术的声学效果,对临床诊断和愈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音声障碍中,以声带良性病变(声带息肉、任克氏层水肿、声带小结、声带囊肿、慢性喉炎)为常见,发病率较高.病变局限于任克氏层.因其干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故对治疗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在任克氏浅层进行,并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以尽量保持正常振动模式的完整及功能,防止瘢痕形成及嗓音进一步恶化,为了提高喉良性病变术后病人的治愈率,我科于1999年2月-2000年10月对收治的喉良性病变病人361例进行了手术前后嗓音测试,结果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儿童夜惊的有效护理方法,减少影响儿童睡眠的不利因素.[方法]将符合夜惊诊断的26例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实施治疗的同时制定家庭护理措施并进行综合性干预.[结果]干预组症状均有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家庭护理,对儿童的不良睡眠行为进行干预,能降低引起夜惊的不良因素,提高儿童的睡眠质量.
作者:唐群英;俞世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与气道阻塞和呼吸控制功能异常有关[1].临床表现为病人的睡眠连续性遭到破坏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过度困倦、夜间睡眠频繁中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及性格改变等,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造成损害,更为严重的是睡眠时有发生窒息的可能而危及生命.为进一步了解这些病人的呼吸功能情况,我院呼吸科自2001年开始对睡眠呼吸障碍病人进行夜间全程监测,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熟睡时窒息的发生.
作者:刘慧凤;蔡伟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作者:舒剑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甲下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其根部常位于甲廓内,表现为单纯性角化,表面粗糙,触之硬固,待侵及皮肤时出现典型的赘疣状损害,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并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破坏甲的生长,易导致裂口疼痛及继发感染,如遇有摩擦或撞击时常引起剧痛,影响病人日常生活与工作.现应用利巴韦林加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甲下疣加针刺、外涂2%碘酊治疗甲下疣32例,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李艾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举证责任新规则有利于病人诉讼,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有益于促进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负面影响则可助长病人和家属滥用诉讼权,使医疗机构陷入困境[1].医疗机构中只有积极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应对这一不利局面.
作者:高翠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不同品牌一次性1ml注射器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方法]收集5种品牌6种批号的一次性1ml注射器,分成6组,每组随机抽取注射器各30支,测定其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结果]6组注射器的死腔容量之间存在差异(P<0.01),且平均死腔容量为0.045 ml~0.066 ml.[结论]不同品牌及针头型号的一次性1 ml注射器死腔容量及残余药量不同.临床使用时应先测定其死腔容量,以保证使用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作者:罗海燕;王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通过分析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开展多媒体教学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多媒体课程评价体系,开发操作性强的医学类资源库.
作者:朱秋群;朱继红;刘胜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护理记录是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内容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等,由于各专科记录内容的不同,故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此没有一个特别的规定.我科于2002年9月正式在呼吸监护病房开始进行护理记录.但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意识不强,不能做到及时记录;护士记录的水平有限,不能反映出专科护理的特点;语言不严谨,容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单内容不能满足专科的需要[1].为此,于2002年10月开始设计并使用机械通气病人专用护理记录单,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红芳;耿丽华;白金枝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常常由于口腔内分泌物多,且无法进行漱口、咳痰等自主行为,容易造成口腔内细菌的聚集;加上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易引起口腔内菌群失调,使口腔黏膜出现糜烂、溃疡,产生口腔炎等并发症,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做好这类病人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病人口腔内放置了气管插管,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现将对22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赖玉莲;陈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2001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含酚炉甘石剂100ml加0.025%哈西耐德溶液10ml治疗肛瘙痒28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郜爱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按工作流程,研制多功能测温配置器,通过试验测定消毒效果及甩表合格率,并进入临床试用.结果该仪器能自动完成体温计的消毒、甩表,臭氧消毒方法与效果以及甩表效果可靠,临床试用认为仪器配置成套测量用具方便、实用,自动化程度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华;李军;陈桂芳;孙金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大剂量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同时也有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甚至影响到长期使用.而苦参素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并有一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现将二药合用,以达到协同增效、弥补不足的目的.
作者:田秋兰;郭萍;高风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电子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方法.电子耳蜗系一种模拟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助听装置,其一部分经手术植入耳蜗内,其余部分则如助听器戴在体外,电子耳蜗将编码的电信号越过受损或丧失的耳蜗毛细胞,通过植入的电极直接刺激残存的听神经元而恢复听觉[1].双侧电子耳蜗植入后,将给病人带来全新的立体声语言世界,病人可真切地感受到环境声及言语声,提高语言交流能力,适应正常的社会交往.我科于2002年9月成功施行了国内首例小儿双侧电子耳蜗植入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韩芬;胡运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