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盐酸氯胺酮,化学名为2-邻氯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盐酸盐,自1966年作为全身麻醉药应用于临床已30多年.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可肌肉注射给药等特点,选择性地阻断痛觉传递而不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应用于儿童、烧伤及外科小手术的麻醉.1 氯胺酮止痛机理随着临床上对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感受器在痛觉感受与传导方面的认识[1:111],人们开始重新考虑NMDA感受器拮抗剂如氯胺酮的临床应用.NMDA感受器感受及传导痛觉,NMDA感受器拮抗剂抑制了痛觉的传导,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研究表明,氯胺酮的止痛效果由阻断NMDA的神经传导而产生,剂量须低于麻醉剂量,主要通过它的活性代谢物产生[2:303].
作者:陈树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面对21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阐述了信息、信息科学、信息素养的涵义,分析提高护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提出要将护理信息学列入继续教育的计划中,充分发挥图书馆和病案室的作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信息素养.
作者:武有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护理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何谓护理观察?护士如何在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时收集各类信息进行评估等,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和描述.邹立志等人著<临床护理观察学>对护理观察学的重要性、基本方法、内容、途径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对临床护理观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笔者认为其中的有关概念、术语等与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不甚一致,本文就笔者对护理观察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概括如下.1 护理观察与护理观察学
作者:付菊芳;李武平;张茹英;李蕊;白燕妮;方会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对63例腹部中等以上手术病人手术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后PaO2较术前下降2.21 kPa±1.56 kPa,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9.4%病人出现了低氧血症,其中66.0%病人于术后5 d~10 d恢复.显示上腹部手术、术前有肺部并发症、50岁以上病人术后的PaO2变化明显,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且持续时间长.建议:护理人员充分认识腹部手术后的低氧血症,并采取术前健康宣教,围手术期给予正规的氧疗及有效的呼吸系统管理,以防治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作者:高素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红外耳温计的临床应用情况,随机抽取普通组100例(口温37.5 ℃以下),观察口温、腋温及耳温变化;再随机抽取发热组50例(口温37.5 ℃以上),对其早、中、晚耳温、口温进行比较.结果:普通组耳温平均值均高于口温和腋温,符合体核温度高于体表温度的理论;发热组早、中、晚耳温均高于口温,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温能进一步反映体核温度,测温时间短,特别适用于不合作、昏迷、躁动及ICU术后病人.
作者:杨方英;刘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例1] 患儿,男,1(1)/(2)岁,因面部、四肢被沸水烫伤后1 d,于2000年6月3日16:00收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6.6 ℃,脉搏100/ min,呼吸25/min,体重11 kg,意识清,痛苦面容,面部及四肢呈深Ⅱ度烧伤,总面积达25%.入院后第一个24 h输液1 625 ml,内加头孢噻肟钠1.0 g,β-七叶皂甙钠10 mg,甲氰咪胍0.2 g治疗,无不良反应.第二个24 h,输液600 ml,内加上述药物,无不良反应.第3天给予30%脂肪乳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出现阴茎勃起3次,每次持续0.5 min~1 min.第4天继续应用上述药物,密切观察,阴茎勃起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到2 min~3 min,并且勃起次数增多.连用3 d脂肪乳后,患儿阴茎持续勃起不落,起初排尿正常,阴茎无青紫,无触痛.12 h后排尿疼痛,请泌尿科会诊,确诊为阴茎异常勃起,遵医嘱停用脂肪乳,给予小儿维持液200 ml加氯胺酮20 mg静脉输注,并给予安定8 mg,肌肉注射,观察6 h,阴茎勃起无好转,请麻醉科会诊后,行硬膜外麻醉法治疗,向椎管内注射1%利多卡因3 ml/h,并观察心律、意识18 h无异常,阴茎呈暗红色.再用2%的利多卡因2 ml行阴茎根部环封,继续观察3 h,症状无改善,转上级医院.3 d后随访自行恢复正常.
作者:黄廷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老年习惯性便秘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长期或慢性功能性便秘.有学者将它分为结肠性便秘和直肠性便秘,以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及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为临床特点[1:42].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提示老年习惯性便秘的存在.分析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形成,做好预防性护理对治疗此病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0年3月-2001年3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病人300例,其中126例患有习惯性便秘,占42%,男76例,女50例,年龄60岁~87岁,平均年龄67.18岁.1.2 方法病人住院后,认真详细地询问病人病史、生活习惯、自觉症状及排便等情况.通过查体,收集整理资料,配合医生做好相关实验室、胃肠X线、肠道内窥镜等检查,排除肠道疾患、原发病及药物引起的便秘,126例均符合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诊断.将其分为实验组86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积极的预防、指导及宣教,对照组未采取此措施.
作者:靳彦;姜明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自理理论在喉癌术后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将116例喉癌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病人均实行整体护理,观察组病人运用自理理论护理.统计两组病人并发症、自理能力、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理能力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观察组出院时明显低于入院时.说明自理理论用于喉癌术后病人的护理中,可提高病人自理能力,从而减轻焦虑及抑郁情绪.
作者:史小利;史秀宁;何福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教学也在不断改革探索.为使护生能适应临床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教学需从过去的教学模式转变过来[1],注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生整体素质,以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通过安排548名在校护生提前接触临床,进行生活护理,观察病人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了解病区环境,学习沟通技巧,并与常规进入临床的护生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常规组按教学计划,263名3年制护生在第3学年第1学期进入临床,按常规方法见习和实习.
作者:周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护理事业的发展,有赖于护理科学研究的普及.为了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护理科研的难点,现以问卷的形式对我县护师以上(含护师)的护理人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
作者:曹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病人术后早期恢复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手术是否成功,但与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也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康复护理也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现将我院CABG病人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1998年12月-2000年10月共行CABG 194例,男184例,女10例,年龄61岁±3.6岁,其中70岁以上25例,合并心肌梗死70例,功能性室壁瘤15例,解剖性室壁瘤20例,原发性高血压84例,2型糖尿病35例,高脂血症31例,左主干病变40例,一支病变6例,二支病变12例,三支病变176例.单纯CABG 158例,CABG并心脏瓣膜置换术11例,CABG并室壁瘤切除术25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40例,微创非体外循环下手术54例.搭桥材料常规使用左乳内动脉搭前降支,其余采用大隐静脉.
作者:刘喜梅;王红;刘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例1] 女,30岁,入院前2 d被蜂(当地俗称马蜂)螫伤达50多处,2 h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黑稀便,螫伤处疼痛、青紫.8 h后出现腰痛、颜面部水肿、尿量明显减少,24 h后无尿,急送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 ℃,血压20.67/15.33 kPa,意识清楚,巩膜明显黄染,四肢皮肤及颜面部凹陷性水肿.心律齐,双肺呼吸音粗糙,肝肋下2 cm,双肾区压痛、叩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6.6×109/L,红细胞2.19×1012/L,血红蛋白78 g/L,血小板72×109/L(24 h后降至红细胞1.56×1012/L,血红蛋白53g/L,血小板36×109/L).血气分析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高岭土部分促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肾功能:尿素氮15.40 mmol/L~24.92mmol/L,肌酐400 μmol/L~732 μmol/L.心肌酶学检查示中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高于正常50倍~200倍,B超示双肾增大.13 d后肾活检示急性肾小管坏死.
作者:周昌娥;刘玉;陈少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女性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特征,采用应激量表及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对50例女性、30例男性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应激评分和认知评分女性抑郁症病人明显高于男性(P<0.05).说明女性抑郁症病人存在较多的心理社会问题及不良认知,并针对女性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作者:潘君玲;倪小娟;梅映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4月-2001年6月,我室应用恩纳(EMLA)乳膏作为皮肤表面麻醉剂,应用于静脉穿刺,以解决静脉穿刺时疼痛.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肿瘤病人34例,为美国麻醉学家协会(ASA)Ⅰ级~Ⅱ级,男18例,女16例,年龄小13岁,大79岁,均为肿瘤病人,其中胸科7例,骨科3例,妇科3例,普外科6例,头颈科10例,肛肠科5例.1.2 应用方法术前1 d阅读病历,检查病人,向病人说明皮肤表面麻醉剂作用和应用方法,争取其合作,并将准备贴敷部位作好标记.术前1 h贴敷恩纳乳膏,用量为1.5 g~2.0 g,贴敷面积1.5 cm×3.0 cm,然后用胶布或透明带密封固定,记录贴敷时间、贴敷局部皮肤反应及穿刺该处静脉时病人的主观疼痛感受.本组34例共贴敷60处,其中踝静脉54处,手背静脉4处,足背静脉2处,贴敷时间短60 min,长255 min,穿刺用18 G套管针31处,7号头皮针29处.
作者:王海莲;刘淑新;韩爱红;樊彩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从2000年1月-2001年4月对6例膀胱肿瘤病人施行了肠道替代原位膀胱术,并对其术后护理、生活质量、肾功能、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尿液控制、膀胱排空以及心理状态进行了随访和评估,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47岁~60岁.均患有多发性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采用回肠替代原位膀胱术,4例采用乙状结肠替代原位膀胱作尿路重建术.1例病人(回肠原位膀胱)双侧输尿管内放置支架引流2周,另5例均未放置支架.术后2周~3周拔除导尿管,经膀胱造瘘管作新膀胱造影,无漏尿后夹闭造瘘管试行自主排尿.若排尿通畅、残余尿<100 ml,且无发热3 d~5 d后拔除膀胱造瘘管,瘘口愈合后出院.
作者:吴剑辉;黄慧嫦;郭秀泉;黄丽源;周芳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手术室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急性肠梗阻病人需要术中肠道减压.为保持手术区域干净,防止手术切口继发感染,经过精心构思,结合实际研制出了肠减压漏斗袋,用于临床手术,收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 制作肠减压漏斗袋采用纤维纸或棉布制作均可.取65 cm×75 cm的纤维纸或棉布2张(块),双层对折,在对折口处右上方按45度角向里斜剪25 cm,然后直剪到底,使其成漏斗状.漏斗筒长35 cm,底口宽10 cm,然后用缝纫机靠边缝好即可.2 使用方法
作者:张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导尿及分娩前会阴皮肤消毒对降低尿路及会阴侧切口的感染率非常重要,以往一直采用0.1%新洁尔灭液消毒.新洁尔灭属季胺盐类消毒剂,为低效消毒剂,杀灭革兰氏阳性菌需5 min,对其他菌种灭活率较低,加之影响新洁尔灭杀菌效果的因素较多[1],不能完全达到灭菌要求.经临床观察,术必泰为高效消毒剂,在1 min内可杀灭皮肤上寄生的所有细菌,达到灭菌要求.1 观察对象和方法1.1 观察对象选择2000年1月-2000年9月在我院正常分娩及手术需放置尿管的病人165例,随机分为两组,每月单号用新洁尔灭消毒76例,年龄19岁~36岁;双号用术必泰消毒89例,年龄18岁~40岁.白带清洁度均为Ⅱ度~Ⅲ度.
作者:于胜萍;李艳萍;孙毅;王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鉴于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在护理科研中利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护理现象较少的状况,介绍了质性研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意义、目的和与量性研究的区别,对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民俗学研究、根基理论研究做了比较分析,详细描述了研究程序和资料分析方法,以指导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
作者:李春玉;金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秋冬季节是小儿感冒的多发季节.根据目前流感的特点,小儿感冒大多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即使不吃药,孩子也会在一星期之后痊愈.因此,除了给高热不退患儿降温及伴发炎症时给予消炎外,休息和饮食对发热孩子特别重要.为此发热孩子的饮食也就成了妈妈们关心的问题.一旦孩子发热,营养素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一般来讲,体温每增加1 ℃,新陈代谢率就增加13%,同时胃肠蠕动也随之减少,孩子出现食欲不振,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一般来讲,发热孩子的饮食应该以流食为主,如奶类、藕粉、炖蛋、少油的鸡汤等,体温下降后可改成半流食,比如肉末菜粥、蛋花粥、面条,同时配一些容易消化的菜,如清蒸鱼,以补充身体修复过程中的蛋白质.针对孩子发热期间食欲降低的情况,且每次吃得较少,可以改成少食多餐,尽量补充发热消耗的营养.如果是半岁以内的婴儿,采取母乳喂养的话,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如果是人工喂养,可以将原来喝的奶粉稀释,即2份或3份的奶加1份水,摄入量和平时相等,实际奶量减少了,但补充了水分,有利于孩子消化吸收.如果发热伴有腹泻,家长应注意防止孩子脱水,可在500 ml的水或米汤中加一平勺糖和半啤酒瓶盖儿的盐,给孩子少量多次服用.1岁左右的孩子,4 h内可以服用500 ml糖盐水.未出现呕吐或腹泻较轻的孩子可以吃些少油、少盐的半流食,但每天比平时多加一餐,以补充营养素,至腹泻停止.
作者:张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临床工作中,注射小剂量药物时,针头处常遗留一定的药液,从而使药物不能完全进入体内,不仅造成使用剂量不准确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因药物的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造成病人和家属的不安心理,如惠而血每0.1 ml就值50.00元左右.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在实践中对针头处残留药液进行测量,并找到了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1 针头处残留药液的测量
作者:李凌彦;冀鸿霞;李艳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