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钠血症性脑病

沈淑琼;胡伟新

关键词:低钠血症, 脑病, 血液净化
摘要:低钠血症(hyponatremia,HN)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呼吸骤停、非心源性肺水肿,称为低钠血症性脑病(hyponatremic encephalopathy).由于HN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很难识别,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就HN导致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相关文献
  • 对连续性血液净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对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认识在逐步加深.我们从初简易的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装置,发展到大流量的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直至近几年配合吸附措施的血液净化技术,临床治疗的对象及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对这一体外循环治疗技术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的特点,及在重危病例救治中的意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者:黎磊石;刘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42例尿检异常患者肾活检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其预后. 方法: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共142例,其中定期随访者40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为肾功能不全. 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合并蛋白尿者多见,占55.7%;肾活检时已有肾功能不全者占26.1%.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多,占46.4%;肾小球轻微病变14.1%,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4%,膜性肾病6.3%,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5.6%,硬化性肾炎和薄基膜肾病各2.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IgM肾病各2.1%,微小病变1.5%,膜增生性肾炎0.7%.40例患者平均随访13~60(25.8±14.1)个月,7例肾功能明显恶化者蛋白尿多加重. 结论: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病变有时与临床表现并不相符,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病理性质,部分病例病变重、预后差,应长期随访.

    作者:沈沛成;钟一红;丁小强;宦金星;吉俊;滕杰;邹建洲;傅辰生;袁敏;徐少伟;方艺;章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遗传性肾囊肿性疾病

    肾脏囊肿性疾病是指一组临床上表现为肾实质出现单个或多个囊肿,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碎片的囊肿性疾病,多为遗传性,也可为后天获得性.其中以单纯性肾囊肿常见,其次是多囊肾(PKD),后者病变广泛,并可影响肾功能,故临床意义较大.

    作者:龚伟;曾彩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规范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所致的肾脏损害可以累及整个肾脏,从肾小球、肾血管直至间质,导致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临床一旦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进展迅速,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和神经病变等.因此,DN的诊断必须是综合性的,离不开临床、病理、免疫病理分析以及对其他并发症的全面评估,而DN的治疗应根据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非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近年来,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日趋成熟,在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中的应用已形成共识,而其临床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过了肾脏替代治疗领域,扩展至非肾脏病领域,成为各种危重病救治中多器官支持疗法(MOST)手段之一.CBP在非肾脏病中的应用并非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的一种简单改良,非肾脏病危重患者的治疗不同于一般肾脏病,前者病情往往重笃,需要平衡渐进性治疗.另外,要使重症患者内环境平衡,不仅需行血液净化,还应彻底纠正代谢紊乱及清除炎症介质.这是CBP治疗非肾脏疾患的理论基础.

    作者:季大玺;龚德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预后

    目的:分析微型多血管炎(MPA)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人肾存活率,探讨影响存活率的因素. 方法: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明确诊断为MPA的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9±13.5)岁,病程1~144个月(中位28个月),除肾脏损害外,均有一个以上肾外器官受累.所有患者行肾活检,对肾组织病理活动指数(AI)和慢性指数(CI)进行半定量积分.分析人肾存活率及影响人肾存活率的因素. 结果:①入院时40例(66.7%)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SCr 481.23±289.71μmol/L,27例(45%)需透析治疗,肾活检病理显示新月体比例16.7%~96.2%(58.9±32.0)%,半数患者见间质血管炎,平均CI 5.36±2.61.②人存活:在随访1~155个月(中位12个月)间,共13例(21.7%)死亡,10例于确诊后一年内[(3.6±2.2)个月)]死亡,死因为肺出血(4例)、感染(3例)、尿毒症(2例)和心衰(1例).1年和3年存活率分别为76.8%、71.1%,ANCA阳性组存活率显著低于ANCA阴性组(1年存活率 67.6% vs 100%,P=0.0009).年龄≥50岁、入院即需透析治疗是一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③肾存活:45例接受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激素联合环磷酰胺)71.2%获得缓解或部分缓解,27例入院即需透析者12例进入终末期肾衰(ESRF)需维持性透析治疗.随访期内22例(36.7%)进入ESRF,1年和3年肾存活率66.8%、58.5%.严重肾衰需透析治疗,未强化免疫抑制治疗,肾组织AI≤6和CI≥5组肾存活率显著降低(P均<0.01).肺出血、入院即需透析和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是1年内ESRF的高危因素.肾活检时CI≥5、随访1年时SCr≥265.2 μmol/L和随访期间复发是存活1年以上患者ESRF的危险因素. 结论:① MPA近期死亡主要原因为肺出血和感染,与ANCA阳性、严重肾衰相关;②肾总体存活率低,与诊断时即有严重肾衰、肾组织慢性化病变重、未积极免疫抑制治疗和血管炎复发相关.对有严重肾衰的MPA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降低血管炎复发,才能提高远期人肾存活率.

    作者:胡伟新;刘春蓓;唐政;俞雨生;王庆文;陈惠萍;刘志红;黎磊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美国每年约有15万ARDS患者,其病死率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仍可达40%~70%,若伴有脓毒血症则高达90%,另外,ARDS作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一部分,常伴发其他器官的衰竭,以肝、肾受累常见,有无多器官衰竭是ARDS生存率的决定因素之一,若并发4个以上器官衰竭,则病死率为100%[1].随着ARD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血液净化治疗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陶静;季大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41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经验

    目的:探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日达仙、丙种球蛋白)、加用甲基强的松龙(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疗效. 方法:收集本中心2000年10月~2004年4月间41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撤减免疫抑制剂,部分重症患者加用日达仙,胸腺肽α1、丙种球蛋白及MP等.动态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LC)和(CD38+CD8+)/CD8+比值的变化. 结果:41例患者中,死亡11例(26.83%),其中4例因药物毒性和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后自动放弃治疗;7例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30例存活,血肌酐稳定在112~175(133±38.4)μmol/L.41例患者中,近期加用MP治疗者8例,其中1例因并发气胸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余7例病情好转、血肌酐稳定;与早期33例患者相比,此8例死亡率和移植肾失功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综合治疗后的PLC升高(P<0.05),(CD38+CD8+)/CD8+比值下降(P<0.05). 结论:应用包括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加用MP在内的综合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效果较好;动态监测PLC和(CD38+CD8+)/CD8+比值变化,对调整CMV肺炎患者的免疫用药方案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长希;赵亮;陈立中;费继光;邱江;吴培根;朱兰英;纪玉莲;郑克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冬虫夏草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组织抑制因子-1,2 mRNA表达的影响

    肾小球硬化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失衡所致的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发挥着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能拮抗氨基糖甙类肾毒性;减少尿蛋白;改善CsA肾中毒大鼠的肾小管损害;延缓肾功能减退等等[2~5].但关于冬虫夏草在对肾小球硬化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5/6肾切除制备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观察了冬虫夏草水提取液对其的影响,以探讨冬虫夏草防治肾小球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刘丽秋;岳少姮;赵秀珍;邢广群;刘金萍;周丽敏;张传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过敏紫癜性肾炎肾损害发生时间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目的:回顾性分析过敏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肾脏损害发生时间不同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联系. 方法:1983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肾活检确诊HSPN、明确记载皮肤紫癜与肾损害发生时间,并定期随访的患者145例.分为三组:组1(肾损害早发组,n=84),肾炎在皮肤紫癜出现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中皮肤紫癜仅出现1次;组2(反复紫癜/肾损害迟发组,n=48),皮肤紫癜发作至少2次或皮损发生1个月后出现肾损害;组3(肾损害首发组,n=13),肾损害出现在皮肤紫癜前.预后判断,正常:无任何症状,尿检正常,肾功能正常;轻度尿检异常:蛋白尿(<1 g/24h)或镜下血尿,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恶化:蛋白尿(>1 g/24h),肉眼血尿,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 结果:三组间患者起病年龄、关节、胃肠受累率无显著性差异.组1患者肾损害表现为尿检异常/孤立性肉眼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肾活检病理以系膜增生为主,可伴少量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组2患者以中等量、大量蛋白尿多见,低白蛋白血症22.9%,病理上细胞性、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球囊粘连比例高.组3患者病程长,肾损害重,高血压发生率15.4%,肉眼血尿发生率38.5%,大量蛋白尿占23.1%,3例以急进性肾炎起病,病理上可见急性病变与慢性病变并存.平均随访42.5个月后,组1中72.6%的患者尿检正常,轻度尿检异常16.7%,恶化者仅占10.7%;组2中正常者41.7%,轻度尿检异常29.2%,恶化29.2%;组3中正常53.8%,恶化46.2%.三组患者恶化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 结论:与肾损害早发组相比,反复紫癜/肾损害迟发、肾损害首发的患者肾损害严重,对治疗反应差,预后不良,是独特的临床亚型,临床应区别对待.

    作者:王文荣;黎磊石;俞雨生;姚小丹;陈惠萍;刘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移植受者口服多剂霉酚酸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特点

    目的:通过对汉族肾移植受者口服多剂霉酚酸酯(MMF)后体内霉酚酸(MPA)血浆浓度的检测,描述汉族肾移植受者MPA的药代动力学基本特点,探讨替代MPA药物曲线下面积(MPA-AUC)的药物浓度临床监测指标. 方法:21例汉族首次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后第3天、11天和21天检测服药后不同时点静脉血MPA浓度,绘制MPA的药-时曲线,计算MPA-AUC,并随访至术后90天,分析MPA-AUC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寻找与MPA-AUC相关性好的单点MPA浓度. 结果:MPA-AUC为(31.22±3.37)mg/(L·h).MPA药-时曲线部分呈双峰(42.86%),出现第一峰值时间(TMAX1)为口服MMF后(1.63±0.73)h,第一峰值(CMAX1)为(8.59±3.16)mg/L;出现第二峰值时间(TMAX2)为口服MMF后(8.35±3.72)h,第二峰值(CMAX2)为(2.70±1.60)mg/L;T1/2为(12.65±8.18)h.与AUC相关性好的单点MPA浓度为服药前浓度(MPA-C0) (R2=0.6204,P<0.001). 结论:汉族肾移植受者口服多剂MMF后MPA-药时曲线与白种人群的特点基本相符.服药前MPA浓度与AUC有良好相关性,可作为临床监测MPA浓度的指标.

    作者:沈兵;谭建明;刘志宏;龚华;包尔敦;范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D30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CD30早发现于何杰金淋巴瘤的何杰金细胞和Reed-sternberg(RS)细胞[1],CD30+细胞数量及其活化后释放的sCD30与Th2介导疾病的病情及预后有关.近年研究显示术前外周血sCD30水平与移植肾预后密切相关,术后对sCD30的检测也有助于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本文就CD30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孙启全;王金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及治疗新进展研讨会简介

    2004年9月24~26日在古城南京举办了一次国际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及治疗新进展研讨会(Forefronts in Glomerular Diseases-Nanjing Forum 2004).本次大会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主办,黎磊石院士亲自领衔,国际肾脏病界著名学者 (Prof. Daniel Cattran,Prof. David Harris,Prof. Jürgen Floege, Prof. K.N.Lai & Prof. T.M.Chan) 和国内该领域的著名专家19人到会并作了专题报告,全国各地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临床常见的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对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热点进行了研讨,旨在推广肾脏病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与理念,展示国内外肾脏疾病研究及诊断和治疗的新水平.

    作者: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免疫吸附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目的: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肾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1年11月~2003年8月在南京总医院住院36例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7例,抗肾小球基膜抗体疾病5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10例,二次移植1例,脂蛋白肾病7例,膜增殖性肾炎、过敏紫癜性肾炎、冷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及药物中毒各1例),应用基因重组蛋白A免疫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204例次,平均每例治疗5.67例次,血浆吸附总量(6 142.3±112.09)L. 结果:蛋白A免疫吸附柱吸附治疗单次过柱IgG结合率为(95.1±4.0)%,IgM为(38.8±10.3)%,IgA为(25.2±13.7)%,C3为(14.1±9.4)%,C4(12.1±0.71)%.患者每次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浆IgG、IgA、IgM及补体分别下降为(63.1±16.5)%、(25.2±13.7)%、(30.8±10.3)%及C3(14.1±9.4)%,C4(12.1±10.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LE)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ANA及ds-DNA转阴率50%;5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疾病,治疗后3例血清抗-GBM抗体转阴,4个月后仍阴性,1例较治疗前下降62.8%,第二个疗程转阴性;4例治疗前已行血液透析,其中1例摆脱血液透析,1例肾功能稳定;10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6例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移植肾失功;1例二次移植患者,随访2年肾功能正常;7例脂蛋白肾病患者,治疗后Apo E水平下降,尿蛋白迅速减少.膜增殖性肾炎、过敏紫癜性肾炎、高冷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及格林巴利综合征各1例,病情也得到缓解,1例药物中毒无效. 结论:蛋白A吸附柱能有效降低血浆IgG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对缓解一些活动期免疫性疾病症状有肯定作用,使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价廉,副作用少.

    作者:季大玺;龚德华;任冰;徐斌;刘芸;张一丹;谢红浪;陶静;胡伟新;刘志红;黎磊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低钠血症性脑病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HN)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呼吸骤停、非心源性肺水肿,称为低钠血症性脑病(hyponatremic encephalopathy).由于HN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很难识别,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就HN导致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沈淑琼;胡伟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浅慢或无呼吸状态,呼吸暂停则为1次呼吸浅慢或是无呼吸超过10s.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障碍性疾病,临床可以观察到响亮而不规则的鼾声,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症状.多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OSA常可引起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目前研究表明,OSA是独立于超重、性别、年龄及吸烟之外另一新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JNC) 7会议报告中,OSA被明确列为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在OSA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现就OSA与高血压相关性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陈慧梅;刘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是指尿白蛋白的排泄增加,需用放射免疫或酶免疫等敏感方法检测MA,具体定义为尿白蛋白排泄速率20~200 μg/min或30~300 mg/d,或一次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5~25 mg/mmol(男性)和3.5~35 mg/mmol(女性).MA与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密切,本文就MA的临床意义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杜宏;唐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防治心脏术后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心脏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防治中的疗效,并根据CVVH治疗的时机探讨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43例心脏术后重症急性肾衰竭(ARF)伴MODS的患者,按尿量出现<0.5 ml/(kg·h)至CVVH开始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A组<18h(21例)和B组>18h(22例),A组和B组中存活者分为A1组(16例)和B1组(8例).对全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h后的MODS评分、APACHE Ⅲ评分、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以及存活者CVVH治疗时间、CVVH开始后尿量恢复时间[>1 ml/(kg·h)]和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① B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63.6% vs 23.8%,P=0.009);②CVVH治疗12h后,A组及B组的MAP、氧合指数、BUN和SCr均明显改善,仅A组的APACHE Ⅲ评分和MODS评分显著降低(P<0.05);③ B1组机械通气时间、CVVH治疗时间和尿量恢复时间明显高于A1组(P<0.01);④存活患者的CVVH距尿量<0.5 ml/(kg·h)时间与尿量恢复时间(r=0.762, P<0.001)、CVVH治疗时间(r=0.615, P=0.002)明显相关. 结论:CVVH是防治心脏术后MODS合并重症ARF患者的有效手段,但必须强调早期ARF诊断和及时CVVH治疗.尽早行CVVH治疗,可缩短少尿或无尿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宏宝;王汉民;李振江;陈威;张鹏;徐月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药物的肝脏毒性

    近年来,有两种药物因其肝脏毒性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从市场撤出,药物的肝毒性再次受到公众关注.据美国统计,被批准进入市场的药物从市场撤出的常见原因是肝毒性作用;同时,一半以上的急性肝衰竭由于不当用药引起.因此,本文对药物的肝脏毒性作一综述.

    作者:王瑞石;王庆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尿毒症患者抑郁症及其危险因素

    尿毒症患者中抑郁多见,发病率不清,发生原因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 Beck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对51例尿毒症患者进行BDI、认知抑郁指数(congnitive depression index,CDI)[1]评分,分析尿毒症患者抑郁的发病率,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此外还对BDI、CDI两种评分方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章晓燕;滕杰;丁小强;高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金陵医院肾脏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