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探讨普通感冒的证候特征

王至婉;胡金亮;李建生;张甜

关键词:普通感冒, 证候,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
摘要:目的:运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探讨普通感冒常见证候及其主症、次症的特征.方法:收集7所三级甲等医院普通感冒患者资料,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MATLAB 6.5软件进行编程.从互联网搜集了Fisher-iris数据,选取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方法,采用动态kehonen网络,获得优模糊规则.结果:终获取20个模糊规则,通过规则转换及设定筛选出5个常见证候,即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痰热证及痰湿证,并对其主症、次症特征进行筛选.结论:普通感冒常见证候有5种,其主症、次症特征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可用于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肩髎、肩髃、肩贞、臂臑、天宗、手三里、曲池、合谷、外关、条口及阿是穴等穴位(均取患侧)治疗,治疗组采用对照组方法针刺外,加用肩髎、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穴位埋线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有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宋晓磊;李瑞青;许永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红花联合芒硝湿热敷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所致静脉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红花联合芒硝湿热敷对化疗药物外渗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0例晚期恶性肿瘤静脉输注化疗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用红花联合芒硝湿热敷于穿刺点上方2~5 cm处,保持局部湿润;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71%,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7.14%,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联合芒硝湿热敷可以预防化疗药外渗致静脉炎.

    作者:王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当归饮子加减内服外洗治疗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症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加减内服外洗治疗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典型案例验证当归饮子加减(药物组成:当归30 g,白芍30 g,川芎30 g,生地黄30 g,阿胶15 g,白蒺藜30 g,防风30 g,荆芥30 g,何首乌15 g,黄芪30 g,蝉蜕15 g,苦参15 g,蛇床子15g,白鲜皮15 g,甘草15 g)内服外洗治疗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总结该方法治疗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症的优势.结果:当归饮子加减内服外洗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精血同源,血津同源”“标本兼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中医理论,并且提高了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开拓了诊疗思路.结论:当归饮子加减内服外洗治疗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瘁症疗效显著.

    作者:顿利洁;张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患者用益胃汤(药物组成:北沙参30 g,麦冬15 g,玉竹10 g,生地黄20 g,白芍30 g,乌梅10 g,白术15 g,陈皮10 g,甘草6 g)加减治疗.结果:98例患者痊愈33例,显效39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3.75%.结论: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疗效显著.

    作者:陈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理研究述评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搜集近20 a有关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机理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针灸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在调节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损伤、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微量元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针灸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机理的研究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了可靠的线索.

    作者:王秀芳;李居怡;邓柏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生姜止呕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

    目的:研究生姜止呕功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在大鼠异嗜高岭土模型上,观察生姜汁和生姜水煎液对饲料和高岭土进食量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初步确定姜止呕的物质基础.结果:模型动物饲料进食量下降,而高岭土的进食量增加;给药组较模型组高岭土摄食量明显减少,并在含药血清中发现了生姜的入血成分-6-姜酚.结论:生姜对大鼠异嗜高岭土模型具有显著减少高岭土摄食量的作用,反映生姜的止呕功效的物质可能为6-姜酚.

    作者:刘文娟;崔瑛;纪彬;王君明;冯志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程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程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分别从急性加重期,中医药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出现呼吸衰竭、肺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并发症时,中医药的扶正作用;稳定期阶段,中医药可防止复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及推究.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出现呼吸衰竭、肺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时,中医扶正有协同作用;稳定期,中医扶正预防复发作用独占鳌头.结论:中医药在COPD全程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史锁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髓丹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髓丹对于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以激素冲击、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家传方益髓丹颗粒剂冲服,分别于脊髓损伤后8周及6个月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传方益髓丹对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优势明显.

    作者:张怀亮;丁永利;徐进;郭会;张建军;黄小颂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从流行病学调查谈中国中部农村艾滋病防控体系的构建

    目的:探讨中国中部农村艾滋病高发区相关人群在艾滋病防控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中国中部农村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相关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阴性人群、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在艾滋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特点分析,探讨相关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梳理艾滋病相关人群在艾滋病防控体系中的作用及研究思路.结果:农村地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对艾滋病疫情的播散和社会安定有直接影响;同地区的HIV阴性人群是密切接触患者的高危人群;管理人员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医务人员是提供艾滋病咨询及治疗的执行者,也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传播者.他们之间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体系,也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结论:针对不同人群提出针对性强的HIV/AIDS宣传防控政策性建议,从而达到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作者:许前磊;许菲斐;徐立然;蒋士卿;符林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患者通过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治疗,同时辅助综合治疗及食疗.结果:83例慢性胃炎患者痊愈21例,显效54例,有效8例,无效O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茅荣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在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大鼠模型骨痂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两种神经肽在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大鼠模型骨痂中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组30只,单纯股骨骨折组30只.造模成功后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28天、第35天分批处死,取股骨骨折处组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股骨骨折的愈合情况及NPY、VIP在大鼠股骨骨折部位的表达.结果:脑外伤合并骨折组骨折愈合较单纯股骨骨折组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膜内、外层骨祖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内NPY、VIP阳性表达,与单纯骨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大鼠骨痂中NPY、VIP有显著性改变,推测神经肽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作者:郑若昆;汪贺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角膜炎中医发病机制及治法探讨

    目的:总结角膜炎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大法.方法:采用文献梳理与理论阐述的方法对角膜炎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大法加以阐释.结果:热、风为角膜炎发病的始动因素,正虚为其内在基础及常见转归,瘀血为其发生发展重要病理环节,热、风、虚、瘀为角膜炎关键病理因素.结论:热、风、虚、瘀交互为患为角膜炎发病重要病机,清热祛风、补虚化瘀为角膜炎基本治疗大法.

    作者:朱晓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腓骨管型钢板合皮质骨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腓骨管型钢板合皮质骨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Maisonneuve骨折9例均采用腓骨管型钢板合皮质骨螺钉治疗.结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活动范围正常者7例占77.8%,活动范围受限≤15.者1例占11.1%,皮质骨螺钉断裂1例占11.1%,有效率为88.9%.结论:腓骨管型钢板合皮质骨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对恢复踝关节正常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建华;曹毅;焦建波;马世强;程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腰痛颗粒剂水提工艺的正交优选

    目的:优选腰痛颗粒剂的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干浸膏得率、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为指标进行评价,对腰痛颗粒剂水提取工艺进行了L9(34)正交实验..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是加水量为药材量的8倍、煎煮2次,每次2.5h.结论:水提取方法具有简便、科学、合理、可行的特点,有利于降低实际生产成本,缩短药剂的制备时间,可在保证腰痛颗粒剂临床疗效持续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工业生产.

    作者:董莉;黄国付;易艳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1g加入5 mL生理盐水中经尿道灌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中药,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基本方药:败酱草、泽泻、车前草各20 g,石菖蒲、茯苓、佩兰各15 g,丹参、滑石、生薏苡仁各30 g,甘草6 g.结果:56例患者,治愈3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8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疗效显著.

    作者:王继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花宝金教授治疗食管癌经验

    目的:探讨花宝金教授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着手,总结花宝金教授治疗食管癌的经验.结果:花宝金教授治疗食管癌重脾胃,善用经方化裁.结论:花宝金教授治疗运用调肝健脾法治疗食管癌疗效显著.

    作者:陈赐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26例患者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结论: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有效的方法,术中植骨可减少术后胫骨平台再次塌陷,早期屈膝及负重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作者:俞峰;孙书龙;汤晓晨;姜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偏瘫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积分、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评测(AROM-T)、测定踝关节大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值(iEMG).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易Fugl-Meyer下肢运动积分、踝关节活动范围及iEMG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能改善偏瘫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

    作者:张涛军;朱黎明;冯克辉;郝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李发枝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白塞综合征的经验

    目的:总结李发枝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白塞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李发枝教授治疗白塞综合征的医案、医论,总结李发枝教授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的认识.结果:李发枝教授认为白塞综合征以湿热为主要病机,运用经方甘草泻心汤为主进行治疗.结论:甘草泻心汤、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等经方治疗白塞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刘景超;李莹莹;蒋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活络散结汤治疗痰瘀互结证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络散结汤治疗痰瘀互结证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60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30眼)和对照组26例(30眼).治疗组予以活络散结汤(方药组成:桃仁12 g,红花12 g,水蛭15 g,茺蔚子12 g,茯苓15 g,半夏12g,陈皮12 g,三棱6 g,莪术6 g,防风12 g,三七3 g)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锌片治疗.结果:在症状疗效方面:对照组有效率为46.2%,治疗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视力疗效方面:对照组有效率为43.33%,治疗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络散结汤治疗痰瘀互结证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作者:孟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