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穿刺加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囊肿临床研究

张美华;邱梅兰;刘忠伟

关键词:穿刺, 中药, 光电离子导入, 乳腺囊肿,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寻找治疗乳腺囊肿简单、实用、有效的临床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穿刺加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治疗和单纯穿刺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23例,治愈率76.67%.两组治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复发2例(6.67%);对照组复发7例(23.33%).两组复发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穿刺加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囊肿较单纯细针穿刺取得更好的近期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而且临床操作方便.对患者的创伤较少,便于患者接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西乐葆胶囊治疗老年人膝骨关节炎72例报告

    目的:观察西乐葆对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72例患者(男38例,女34例),均每日早晨服用西乐葆0.2g,疗程为8~10周.结果:治疗10周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大小便常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乐葆对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剑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21例外后脑梗塞的救治经验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1例经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塞的临床、影象学表现、治疗结果.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价: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正确认识颅脑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生原因、及时正确地治疗,可有效减少和减轻脑梗塞,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徐胜宏;张武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析老年贫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近些年来,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口也是患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肿瘤外、贫血病等的高发人群.产生贫血的原因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综合性的.但是,对于老年患者一定在在发现症状时及时就诊,尽早查明贫血的原因并给予可行性治疗.只有这样,才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贫血症灶,避免因贫血造成其他并发症或促进其他疾病的发生.本文综合阐述老年患者贫血的原因,进而分析造成贫血的原因采取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恒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患儿手术感染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现代医学科技的应用和创新越来越受用于临床,小儿的外科手术技术也在应用中备受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信任和青睐.但是,患儿处于特殊的生理发育时期,对于临床上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有一点的影响.目前,随着医学技术和手段的提高,手术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多的适用于患儿,并且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突出表现.随着手术的增多,患儿因手术而患感染的比重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患儿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手术感染的发生,本文对患儿手术感染的护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加以分析和总结.目的是提高患儿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患儿手术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护理和预防的具有可行性的参考.

    作者:李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513例阑尾炎切除术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在急腹症外科中是常见的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一旦误诊危害大的特点.结合我院10年来共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513例,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作者:黄斌;赵德均;高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析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发展

    结核病是死亡率仅次于AIDS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结核菌的耐药性增强,结核病疫情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新型、高效抗结核菌药物的出现.本文主要阐述了治疗结核病药物的发展及新药的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朱乃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98例老年肺结核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本院2006年~2009年收治的9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治患者36例中明显吸收9例(25%),吸收好转20例(55.6%),无变化6例(16.7%),恶化1例(2.7%);复治患者62例中13例(21%),吸收好转35例(56.5%),无变化10例(16.1%),恶化3例(4.8%),死亡1例(1.6%).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利于提高临床上的确诊率,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

    作者:张冬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与疗效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理与临床疗效.方法:76例经内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片20mg,每日睡前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疗程8周.结果: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74例患者复诊后,治愈69例,治愈率占94.6%,好转3例,有效率占97.4%,无效2例,占2.6%.结论:埃索美拉唑与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桂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81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对确诊为子宫肌瘤的81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每天口服12.5mg,连续口服3个月,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血常规、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闭经、贫血得以纠正,血红蛋白上升,E2及P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作者:康伟;李绥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对心血管介入诊冶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在心血管介入诊治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来我科就诊的具有心血管介入治疗适应症的病例90例,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入院后通过填写问卷和调查表,掌握基线数据.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在焦虑情绪评分和介入性诊治依从性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焦虑量表测试结果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焦虑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对介入性诊治的接受程度,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对于提高心血管介入诊治依从性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王小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PICC即经外周插管的中心导管,PICC能够定向的、长期的为患者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譬如说化疗药物,所以,将此技术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可以大大的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使治疗的耙位更加明确,避免了患者的痛苦以及药物的浪费.

    作者:王保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不同时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C)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66例FC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抢救惊厥,常用水合氯醛灌肠;或安定肌注;或鲁米钠肌注.观察组患儿在体温升高至37.5℃时,即给安定0.2mg/㎏次,口服.如6小时内体温不退再给一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对FC患儿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复发率.

    作者:米思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寻找一种对于护理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比较好的方式方法.方法:通过平常的学习,结合平时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临床护理体会,学习和总结一种适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护理方法.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有一定的护理难度,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方式方法.结论:采用科学的方法去护理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孕妇,才能确保每位孕妇的安全生产,降低死亡率.

    作者:徐国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安利博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安利博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6月-2011年3月88例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安利博)150mg,qd,对照组予依那普利10mg,qd,治疗4W后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予加量治疗,并且维持该药量到第10周,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并且记录患者服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天后2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10周后,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利博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诗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本科于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80例进行24周的随访,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监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乳酸,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显著,但血胰岛素和乳酸变化不显著;20%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一定的副作用,但症状短暂且轻微.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症安全、有效的药物,但治疗时应掌握适应症和治疗剂量,在一些危险患者中应注意监测血乳酸水平.

    作者:李翠艳;马德花;鲁强;赵淑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丹珍头痛胶囊配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1]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头痛剧烈,缠绵难愈,甚者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代传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在静脉输液护理操作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静脉输液排气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找出一种比较理想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方法:先将挤压排气法(简称挤压法)安排到大外科五个护理单元,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简称改良法)安排在大内科五个护理单元训练应用6个月,在当年九月份的护理操作考核中专门安排1名记时员统计密闭式静脉输液大外科组,大内科组每人排气所用的时间以及一次排气的成功例数.两个组参考的护士均不知详情,排除干扰因素.结果:改良法与挤压法相比,改良法排气时间少于挤压法,P<0.01,一次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挤压法,P<0.01.结论:改良法排气速度快,一次排气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已在我院全面推广使用.

    作者:曾广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病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外科治疗.方法:2001年01月至2010年06月手术治疗胸下段食管贲门癌264例,均为胸内吻合,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8例,发生率3.3%.对该8例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均行开胸探查冲洗、重新置胸管充分引流、常规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空肠造瘘肠内营养,并给予抗感染、静脉营养、持续胃肠减压治疗.结果:治愈7例,1例瘘口经胸腔与胸壁形成窦道,二次术后32天死于肺部霉菌感染.结论:对于早中期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积极开胸冲洗并重新置管确保胸腔引流通畅,常规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洪银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Hcy的相关因素分析

    浅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Hey的相关因素

    作者:孙连增;梁丽芳;孙玉荣;李兆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王和鸣教授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辨证施术,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聂达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