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七化瘀壮骨散治疗骨蚀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军;郑开东

关键词:三七化瘀壮骨散, 骨蚀, 疗效
摘要:骨蚀一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股骨头坏死,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繁多,如西医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医的针灸按摩,中药的内服外敷等.尽管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手术治疗,虽给少数患者解决了一些症状及功能问题,但从总体上来看,手术花钱多,后遗症多,多数患者乐于接受非手术治疗.中医的非手术治疗无损伤,无痛苦,费用低,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1-2010.12 我院150 例老年腹部手术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3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其余147 例采取相应方法后有一例裂开.结果 有效地预防了腹部手术的切口裂开.结论 减少腹部手术的切口裂开,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病死率.

    作者:余世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胞二磷胆碱治疗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产生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以肺心功能衰竭而引起的缺氧,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导致脑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脑血管扩张及脑水肿产生等脑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较高.

    作者:齐国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50例老年结肠癌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目的 讨论结肠癌性肠梗阻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点、手术选择、防止并发症要注意的方面等.方法 对50 例患有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31 例,女19 例,平均73.7 岁.结果 治愈46 例,死亡4 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 例,切口感染6 例,腹壁切口全层裂开3 例,心功能不全3 例等.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控制感染,熟练的操作技术,术后化疗这样就可以防止并发症从而给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刘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使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公共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健康保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随之大幅提升,所以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越来越依赖于高科技知识和高文化人才.公共卫生管理者,应加强卫生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的更新和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确保公共卫生事业的安全发展.

    作者:崔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机制研究证明子宫肌瘤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病与激素水平、相关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等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雄激素类、米非司酮、丹那唑、三苯氧胺等激素调节类药物和中药进行辨证施治,可得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迪丽奴尔·吐尔逊;阿达来提·阿不都热合曼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谈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现状与防治

    目的 探讨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现状及预防治疗措施,提高农村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方法 分析我县2008、2009两个年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免费生殖健康普查的情况,从加强宣传、政府干预、早防早治、自我保健等多方面降低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我县农村女性自我保健意识显著增强,生殖道感染率逐年下降.结论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不断降低生殖道感染率,从而提高农村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杜葵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中,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突出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课程讲授着重阐明中医治法的特点及重要方剂的配伍规律.针对具体方剂的特点灵活运用药物功效结构析方法、方证相应教学法、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运用多种手段督促学生强化方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戴水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性忧郁症从肾论治探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忧郁症从肾论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 年4 月至2010 年4 月收治的266 例老年性忧郁症患者的诊治资料,将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从肾论治的161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西药治疗的105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统计数据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性忧郁症的病因机制比较复杂,采用中医从肾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把机体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治疗调理,能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冠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临床40 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和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全麻,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 从我院普外住院病房中选择40 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选20 例应用芬太尼-丙泊酚为对照组,另外20 例应用芬太尼-异氟烷为观察组,进行全身麻醉,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观察两组的苏醒时间、安静情况、术中BP、HR的变化.结果 通过对比较可知,应用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麻好.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正确应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代翠姣;范继章;白彩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刍议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对策.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对医院近两年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整理分析.结果 不能深刻认识医院感染的危害性,不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务人员预防意识淡薄,专职人员工作困难重重是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结论 加强管理,加强专职人员的培训,全员重视,完善监督检查制度,才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作者:刘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和田地区宗教人士朝觐人员接种甲型H1N1型流感疫苗的安全性观察及护理

    为了减少宗教朝觐人群中甲型HN 流感疫情的发生,降低的心理支持护理.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免费接种的原则,除去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输入性病例.和田地区疾控中心于2009疫苗禁忌人群,共有403 名宗教朝觐人员填写了甲型H1N1 流感年10 月17 日对420 名宗教朝觐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 流感疫苗疫苗知情同意书和接种个案信息卡进行了接种.

    作者:张靖;吴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从阿司匹林抗血栓新用途研究老药新用的临床价值

    目的 根据阿司匹林在治疗脑血栓中取得的良好效果来论证老药新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给脑血栓形成的患者给药后,应用放免法对血小板功能进行检查.结果 17例脑血栓患者中有13 例有明显好转.结论 阿司匹林除了显著的解热镇痛之外,还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这一实例说明药物不应该只停留在常规原有的治疗作用上,还应该更多用于临床来治疗其他的疾病和临床症状群,老药新用对药物本身还是整个临床医学都创造着巨大的价值.

    作者:王晔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透光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透光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方法 2005年6 月至2008 年6 月对168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Trivex 微创刨吸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 168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3-14 天,无1 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随访6 月-2 年,106 条肢体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减轻,26 条肢体溃疡基本愈合,28 条肢体湿疹好转或痊愈,1 例术后15 天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Trivex 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美容效果.术前、术后实施合理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孟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8 年3 月~2010 年2月收治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13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20mg/d,维生素E胶丸100m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服自拟中药汤剂,1剂/d,15d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8 例,有效35 例,无效15 例,总有效率77.94%;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2 例,有效41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92.6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传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伤寒论》悸证研讨

    目的 研究张仲景<伤寒论>根据悸证表现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证治疗的方法.方法 将<伤寒论>中有关悸证论述的条文及治悸方药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悸证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外候,多以阳虚为主致水逆上泛而成.根据悸证的不同表现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揭示病因病机,推断病势发展.治悸各方以通阳温阳兼以制水为主,根据不同兼证遣方用药.结论 通过对<伤寒论>中悸证的研讨,可以看出张仲景在辨证论治上非常精细,遣方用药非常严谨.研究探讨中医古籍,对提高理水平,指导实践,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稽留流产不同处理方式的分析

    目的 探讨稽留流产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机体的影响及其预后分析.方法 对460 例稽流流产患者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观察其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 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均有90%以上的成功率,但近、远期效应有别.结论 药物治疗是患者易接受且治疗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

    作者:石波;杨蓉;朱慧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喘可治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喘可治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7年3 月~2009年4 月收治的120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喘可治注射液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痊愈41 例,显效16 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25 例,显效19 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从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罗音消失时间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喘可治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额尔登托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室颤动维持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心室颤动(室颤)过程中,心室发放的兴奋迅速且没有规律,心室肌呈现相互不协调的蚯蚓状随意颤搐,导致心室完全丧失了正常的排血功能,不能满足机体的基本需要.室颤是导致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了解室颤的发生机制对于临床治疗室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室颤机制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全解释室颤的机制.本篇综述主要针对室颤的维持机制作以阐述.

    作者:张丽萍;杨茹;刘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自1920年代创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成为现代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志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塞143例CT诊断与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首位.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但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及康复极为重要.由于MRI无法鉴别急性出血与急性脑梗塞 ,目前尚未广泛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而CT 作为一种普遍、快捷、相对较经济的检查方法 ,目前在临床上仍然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现将我院2009年1 月-2010年12 月收治的143 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 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刘爱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