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凤刚;夏欣一;黄宇烽
目的: 探讨睾丸生精小管内精原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应用睾丸组织活检和病理检查的方法诊断1例双侧睾丸生精小管内精原细胞瘤患者,附睾内获取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孕成功后再行双侧睾丸局部放射治疗. 结果: 睾丸活检病理结果为双侧睾丸生精小管内精原细胞瘤,附睾内获取液中可见大量发育正常的精子,行ICSI失败1次,再次行ICSI, 已成功受孕,行双侧睾丸局部60Co放射治疗,双侧睾丸未见肿物生长.结论: 睾丸生精小管内精原细胞瘤是生殖细胞瘤的一种类型,无临床症状,多在睾丸活检时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临床医师和病理科医师应给予重视.
作者:陈国强;白文俊;杨青兰;王晓峰;刘士军;侯树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壬苯醇醚和聚维酮碘合剂即复方壬苯醇醚体外协同杀菌效果. 方法: 将壬苯醇醚、聚维酮碘及二者混合制的复方壬苯醇醚分别对白色念珠菌和淋病奈瑟菌进行小杀菌浓度(MBC)测定和短杀菌时间(MBT)测定. 结果: 壬苯醇醚单独使用未见杀菌作用,聚维酮碘与复方壬苯醇醚杀菌时间都是2 min,但单独使用聚维酮碘的MBC要高于复方壬苯醇醚的MBC. 结论: 壬苯醇醚和聚维酮碘合剂即复方壬苯醇醚有协同杀菌作用且效果优于两者单用.
作者:曹杰;李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阴茎为男性外生殖器主要部分之一,也是性交器官及尿液和精液排出的通道.成人正常阴茎的大小有一定差异,往往受到地区、种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2005年4月我院男科门诊发现1例男性阴茎巨大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凤刚;夏欣一;黄宇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本文简要回顾了芯片的发展历史,介绍了DNA芯片分析的基本过程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并重点综述了DNA芯片在以睾丸、生精细胞、附睾和精液为研究材料的男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以期对采用DNA芯片技术进行男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唐爱发;蔡志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和性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346例伴有性功能障碍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173例)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抗生素,吲哚美辛,α1受体阻滞剂和中药),治疗组(173例)除上述治疗外,同时给予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PSI)和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5(IIEF-5)评分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 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程度和前列腺炎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关;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炎症状和性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理因素在慢性前列腺炎所致的性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心理治疗不但对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可明显改善前列腺炎的症状.
作者:张建国;王艳丽;李静;周四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前列腺癌经皮冷冻治疗近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 使用ENDOCARE冷冻手术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用2 mm冷冻刀经皮靶向冷冻前列腺癌,观察:①癌组织冷冻消融率;②并发症发生率;③手术前后PSA、PSMA的动态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①术后3周MRI显示:完全冷冻消融率34 .8%(8/23);不完全冷冻消融率65.2%(15/23).完全冷冻者术后6个月活检均呈阴性;未完全冷冻者活检阳性率为20%(3/15).②术后轻度尿失禁发生率为13%(3/23),1月后均恢复正常.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6.2%(9/16).③氩氦刀治疗前后PSA水平分别为(32.98±35.50) μg/L、(11.65±26.5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A水平较术前上升显著. 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经皮氩氦靶向冷冻治疗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创伤小.
作者:武清;王雪松;钱建新;张家兴;许青;曹传武;顾小强;骆益宙;王杰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我国的逐年升高,泌尿外科医生对此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也越来越关注.尽管美国的资料显示前列腺癌的筛查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相关的死亡率,但对是否开展此项筛查依然存在争议.诊断方面依然以直肠指检(DRE)、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B超引导的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为主.治疗方面强调对这类患者实施治愈性治疗手段如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放疗.严密的随访可以尽早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时开始二线治愈性治疗.本文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朱刚;刘明;万奔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精索静脉曲张(VC)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VC是极其敏感而且可以量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我院1999年5月~2002年11月通过多普勒超声对41例男性不育患者、35例一般男性人群检查有无VC,并结合精液检查进行评价分析,旨在探讨VC与男性不育的诊断价值,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兰正福;江玉文;闫世奇;乔华;姚宏辉;刘丽红;皮德凤;于海容;代全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弱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患者血清、精浆和精子锌的含量,分析锌含量的变化与精子密度和精子运动之间的关系. 方法: 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第四版的标准进行精液质量分析,随机筛选出90例弱精子症、60例少弱精子症患者以及20例精液质量正常的生育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血清、精浆、精子的锌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组间血清锌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弱精子症、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锌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生育者(P<0.05);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锌含量显著高于弱精子症患者和正常生育者(P<0.01). 结论: 弱精子症、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的发生及运动功能下降可能与精浆锌含量的低下呈正相关;但过高的精子锌含量与精子的发生和运动功能的关系尚不十分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荣坡;熊承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是维持精子发生动态平衡,限制生精上皮生精细胞数量的一个重要生理机制,受多种因素调控.本文就基因等对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凋亡调控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作者:黄宇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治疗满意度量表(TSS)是为评估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及其性伴侣对ED治疗的满意度而制订的一个新量表.该自我报告式的调查问卷由四大部分组成:未治疗期的患者,治疗期的患者,未治疗期患者的性伴侣,以及治疗期患者的性伴侣.对以下6个方面进行评估:自信心、勃起的容易度、对勃起功能的满意度、性快感、对性高潮的满意度以及治疗满意度.TSS量表已经过多国有效性检验和心理学测验,被证明能可靠评价患者及其伴侣对ED治疗的满意度.在近完成的一项双盲、多中心、平行组、灵活剂量的临床试验中,应用这个新的TSS量表比较了ED患者及其伴侣对伐地那非和安慰剂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发现,伐地那非能显着改善勃起功能以及ED患者和伴侣的自信心、感知到的勃起容易度、性快感、对勃起功能、高潮和药物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邓春华;孙祥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前,育龄夫妇中约15%患有不育,其中近50%由男方因素造成.男性生殖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轴系的内分泌激素调节下,通过精子发生、精子成熟、精子运输、精子获能和精子顶体反应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完成.精子发生受到诸多有序表达的基因控制,染色体结构、数目的畸变可影响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而影响精子发生[1].对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可明确不育病因,并为运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男性不育提供遗传学依据.
作者:蒋莹;周鸿;郭忠伟;李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为一项先进的检测技术,流式细胞术(FCM)在单细胞快速定量分析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在临床检测中应用得越来越多.FCM也为精液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平台,将FCM用于精液分析与精子功能测定是男科学研究的一个新思路.本文简要介绍了FCM的基本原理,综述了FCM在精液细胞分离与鉴定、精子细胞结构与功能分析,以及在精浆及精子表面生物活性物质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夏欣一;张姝;黄宇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研究贫铀(DU)颗粒气管灌注后大鼠睾丸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揭示DU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气管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组和DU 1、3、5 mg组,每组5只.3个月后提取大鼠睾丸总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扫描RT-PCR产物,用内参半定量法分析iNOS mRNA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无iNOS mRNA表达,各染铀组扩增产物电泳条带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3 mg组产物电泳条带A值高,5 mg组A值明显低于1 mg组和3 mg组(P<0.05). 结论: DU颗粒气管灌注能使大鼠睾丸iNOS mRNA表达水平升高,DU剂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则使i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这种变化可能与DU化学毒性和辐射损伤的复合作用有关.
作者:李积胜;张珩;王华仁;杨芳;陈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下腹横切口开放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在国内应用较少,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术后瘢痕美观的要求日益提高,横切口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采用改良的横切口,对45例BPH并发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一次性手术治疗,并进行了随访,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川;郑立泉;郭骏;周玉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本院1991年1月~2004年6月共诊治前列腺肉瘤1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前列腺肉瘤占同期收治前列腺恶性肿瘤的3.21%.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39.5岁;12例因排尿困难就诊.所有患者体检均发现前列腺质软肿块.10例行血清酸性磷酸酶(PAP)、碱性磷酸酶(AKP)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均正常.病理显示平滑肌肉瘤7例,横纹肌肉瘤1例,纤维肉瘤4例,梭形细胞肉瘤2例,不同类型前列腺肉瘤免疫组化染色有各自特征.临床分期:I期2例,II期5例,III期3例, IV期4例.均接受包括手术+放疗、和/或化疗等治疗.1例失访, 11例于确诊后2~12个月内死亡.2例仍存活,其中1例无瘤生存至今18个月,1例带瘤生存至今2个月. 结论: 前列腺肉瘤首发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直肠指检可以提示前列腺肉瘤,依靠前列腺穿刺病理学检查获得确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前列腺肉瘤的分类.该病预后极差,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
作者:陈海蛟;许明;张立;张永康;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占男性人群的10%~15%[1],手术治疗方式多样,主要有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结扎术和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结扎术.1999年8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68例,经改良的精索内静脉结扎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一明;王黎;王先军;龚小新;杨二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P)对大鼠附睾和睾丸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I)表达的影响; 方法: 96只 8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每组16只.第1~5组分别给予CP 10、20、40、80、100 mg/(kg·d),第6组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胃管给药2周和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对附睾组织洗脱液IGF-I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组织IGF-I的表达. 结果: 随着CP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IGF-I 在大鼠附睾中的浓度逐渐下降,大鼠睾丸组织中IGF-I的表达也降低. 结论: CP在引起大鼠少精子/无精子症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大鼠附睾、睾丸IGF-I的含量和表达水平.IGF-I的降低与CP降低大鼠生精功能明显相关.
作者:沈国球;鲁功成;潘铁军;肖亚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