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焕霞;蔡旭升;张晓敏;邱旭
目的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整体规范化的护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处理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急救护理能力.方法 将300 例临床急腹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0 例(由经过整体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照组150 例(由未经过整体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以及护士自信率.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以及护士自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外科急腹症的患者应用整体规范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急救成功率,效果满意.
作者:刘红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牙颌畸形是口腔疾病的常见病,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畸形.本文对儿童牙颌畸形造成的原因,及其对儿童的影响以及矫正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加强本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成爱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文献报道误诊率为4.5~5.6%[1] .我院自1995 年~2005年共施行阑尾炎手术495 例,其中误诊为阑尾炎手术18 例,误诊率约为3.6%.为了更好地开展阑尾切除术,减少误诊和提高疗效,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朱云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温针灸足三里抗运运动性疲劳大鼠5-HT生成、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周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普针组.测定递增游泳训练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下丘脑内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的变化.结果 温针灸足三里可以延长大鼠游泳力竭时间,与普针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温针灸足三里能够减少5-HT的生成,与普针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温针灸足三里能够促进5-HIAA的生成,与普针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温针灸足三里能够抑制5-HT生成,同时加速5-HT代谢,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作者:李虹霖;张淼;徐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医学教育关系着民众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教育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本文从我国医学教育的概况、知识结构、教育实践和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做出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以期给从事医学教育方面的人士给予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我国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作为一个产科医务工作者,减少难产、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生期母儿病死亡率[2],保证优生优育,保证人口质量、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从前我们因忙于一些治疗和基本的护理工作,而忽视了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正确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有时能起到吃药打针所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的发挥孕产妇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与医务人员配合,减少因缺乏医学知识而盲目地胡乱猜疑和不必要的顾虑.
作者:苏萍;茹仙古丽·阿布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atic vertebral ccrn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 年1 月-2011 年1 月收治OVCF 患者20 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2min,20 例患者中CR11 例,PR7 例,有效率为90%;随访3 个月~2年,患者术后CT 检查1 例出现少量PMMA 渗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 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明显的微创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PVP是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马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1991 年3 月-2010年3 月间行剖宫产术5384 例病人发生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42 例,分析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肥胖、贫血、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重视孕期保健,降低剖宫产率,积极的防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范雄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对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结合已有相关文献资料,测定1236 例儿童的指血锌、铁、钙、铜、镁、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幼龄儿童的锌、铁、钙含量均低于标准值,镁、铜的含量在正常范围内,偶见铅含量过高.结论 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其末梢血含量是不同的,为了保证适龄儿童的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补给,应定期定时的的检测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
作者:包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忧郁症从肾论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 年4 月至2010 年4 月收治的266 例老年性忧郁症患者的诊治资料,将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从肾论治的161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西药治疗的105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统计数据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高,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性忧郁症的病因机制比较复杂,采用中医从肾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把机体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治疗调理,能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冠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40 例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各项术前护理及术后对呼吸道、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及疼痛的护理.结果 手术均成功,术后28 例患者行化学治疗,2例行放射治疗,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2 例,胸腔内出血1 例,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全肺切除术创伤比较大,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2组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5%;对照组总有效率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疗程短、效果显著的特点.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稽留流产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机体的影响及其预后分析.方法 对460 例稽流流产患者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观察其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 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均有90%以上的成功率,但近、远期效应有别.结论 药物治疗是患者易接受且治疗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
作者:石波;杨蓉;朱慧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要使中医走出国门,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以方剂主药加主要功效命名的方剂名称英语翻译的策略.
作者:段忠玉;林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 年~2009年收集到的81 例ADR 报表,分别从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系统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81 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46 个药品品种,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46 例,占56.80%,皮肤损害34 例占33.33%.结论 ADR 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用药途径等密切相关,应加强ADR 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学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胸痹心痛住院病人音乐疗法配合中西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及其科学性、针对性.方法 108例胸痹心痛患者均根据症候给予音乐疗法配合中西医辨证施护,其中心血瘀阻型21例、寒凝心脉型11例、痰浊内阻型24例、心气虚弱型25例、心肾阴虚型12例和心肾阳虚型15例.依据不同的症候类型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95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结论 胸痹心痛的音乐疗法配合中西医辨证施护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护理工作采用音乐疗法配合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救治胸痹心痛的效果,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护理方法,特别是运用音乐疗法配合辨证施治,同病异护,饮食调护,针对每位病人个性特点实施情志护理、卫生宣教、出院指导、疗效显著,对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潘美红;张桂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妊高症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中心门诊产房收治的32 名妊高症妇女的护理具体情况.结论 对妊高症患者采取综合性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的生存质量.
作者:常银巧;陈玉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DM)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对100 例DM 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管理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管理好饮食、适当运动、正确的药物应用、自我心理疏导,提高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结论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李许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对解毒抗白颗粒的鉴别与检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TLC 法对解毒抗白颗粒中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浙贝母、龙葵和黄芪等药材进行了鉴别试验,并进行了制剂通则检查.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的药材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制剂检查结果符合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鉴别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较好,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陈勇;钟鸣;李耀华;蔡乐;巫繁菁;黄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50%-75%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皮肤瘙痒,其中37%的患者可表现为令人心烦的瘙痒,乃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有41%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曾经有过瘙痒历史,发生在透析中或透析后不久[1] .局部用药或口服抗瘙痒药物通常效果不佳,只有少数患者(18%)的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或减轻.由于近年各透析中心普遍提高了透析充分性,瘙痒患者的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瘙痒仍是长期透析患者一个令人烦恼的临床问题.地肤子、冰片、徐长卿等.
作者:王颖;王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