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云
目的 探讨胸痹心痛住院病人音乐疗法配合中西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及其科学性、针对性.方法 108例胸痹心痛患者均根据症候给予音乐疗法配合中西医辨证施护,其中心血瘀阻型21例、寒凝心脉型11例、痰浊内阻型24例、心气虚弱型25例、心肾阴虚型12例和心肾阳虚型15例.依据不同的症候类型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95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结论 胸痹心痛的音乐疗法配合中西医辨证施护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护理工作采用音乐疗法配合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救治胸痹心痛的效果,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护理方法,特别是运用音乐疗法配合辨证施治,同病异护,饮食调护,针对每位病人个性特点实施情志护理、卫生宣教、出院指导、疗效显著,对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潘美红;张桂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方法 总结我科从2008 年6 月一2010 年12 月对22 例糖尿病足的防治资料与护理体会.结果 22 例患者中1 例患者因年龄过大,感染控制不及行截肢外,2 例由于创面较大转入外科植皮,其余19例患者经3 周至3 个月的治疗后,创面均结痂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迅速清创,早期使用胰岛素和有效的抗生素并辅以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96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给予缬沙坦每日80mg,控制血糖、血压达到良好水平.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静滴苦碟子注射液2 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BUN、Scr 下降明显,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4h 尿蛋白降低更明显,差异较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景湍;翟哲;樊子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实用性.
作者:张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索咳嗽晕厥综合症的产生因素及治疗.方法 吴康衡教授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确立以调肝祛痰、降逆止呕为主的治疗方法.结果 治愈1例病人.结论 治疗胃食道返流引起顽固性咳嗽晕厥综合症时,采用以调肝祛痰、降逆止呕的方法收效满意.
作者:徐博君;李小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父母焦虑情绪的作用.
作者:张乐怡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要使中医走出国门,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以方剂主药加主要功效命名的方剂名称英语翻译的策略.
作者:段忠玉;林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并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头位,自愿接受镇痛分娩的初产妇60 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 cm时,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术,注入罗哌卡因2 mg 及芬太尼25 μg 混合液2 ml,再经硬膜外导管自动持续泵入0.125%罗哌卡因8 ml/h(每毫升含芬太尼2 μg),镇痛维持到分娩结束.选择同期条件相同、已临产、无镇痛的60 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总产程时间以及胎儿的Apgar 评分.结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产程时间,产妇生命体征及胎儿Apgar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CSEA 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效果好,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李树武;金振疆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是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人的护理进展.妊娠糖尿病对母婴有很大的危害,病因及对孕妇的影响都比较复杂,必须加以重视,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加强孕期、分娩期、产后护理、调节饮食、早期合理控制血糖、预防感染,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才能降低母婴的并发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白银风;宋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无应激试验(NST)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4 年1 月-2005年12 月间158 例NST 检测异常孕妇分为2 组,即高危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标(S/D 值、PI 值、RI 值)检测.结果 高危妊娠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结论 NST 异常,脐动脉阻力指标正常者,无需过早干预妊娠,可动态观察.NST异常且脐动脉阻力指标异常者,宜尽早终止妊娠.
作者:赵相军;李绮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自1920年代创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成为现代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志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变化较快为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在以腹痛收入住院病历中,而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住院率,特别是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有逐年增加趋势.而重症胰腺炎病人预后差,治疗棘手.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历来争议较多[1] .
作者:郝海峰;李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考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6 年8 月-2010年3 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 例70 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M、6M、12M、18M的患髋Harris 功能评分,并行组间配对t 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M,根据Harris 评分标准,优46 例,良6例,中4例,其中优良率高达92.86%;术后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M、12M、18M Harris评分较术后1M 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选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可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振逾;肖诗梁;蔡幸健;钱锐;周建国;曾芳俊;曾广轩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锁骨远端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10%[1] ,一般为直接暴力所致,尤其是伴喙锁韧带断裂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使锁骨得到解剖复位,重建喙锁韧带,恢复肩锁关节的持续稳定.我院自2006 年6 月-2009年6 月,共收治锁骨远端骨折病例81 例,其中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62 例,患者复诊发现钢板断裂2 例.经积极的处理,均获得功能恢复.
作者:佟晓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法治疗酒后呕吐的有效性.方法 从酒后呕吐患者中随机抽取100 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内关、足三里穴注射胃复安10mg、维生素B6100mg;对照组50 例采用静脉滴注胃复安10mg、维生素B6200mg 加入10%葡萄糖中.结果 在1 小时内和2 小时内恶心呕吐停止的观察比较,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施以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患者很快解除了痛苦.结论 穴位注射胃复安、维生素B6 的方法对酒后呕吐具有可靠的疗效.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影响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差的原因及提高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护理对策.结果 知识缺乏;药物的不良反应;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而不断换药,对高血压治疗的误区,体重严重超重,不合理饮食,过量抽烟和饮酒,运动不足等因素是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以上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减少药物副反应;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选用降压药物;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1]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根据患者状况,做好家属工作,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梅;张靖;谌建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是药学、药物制剂学专业学生主干课程之一.本专业课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实验技能的掌握,对学生将来从事药品的生产、研发、检验、销售等工作或在医院药学部门从事相关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药剂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比例约为1:1,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者:曹艳;陈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extremity deep-venthrombosis,以下简称DVT)是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对99 例下肢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
作者:廖志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神经心理测量作为认知功能评定的主要方法,通过对记忆、注意、言语和执行等认知功能进行评定,从而为病因学、临床康复等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纵览近年相关研究文献可见,认知功能测量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着一些深值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使其测量过程更为标准化,客观化、科学化,尚有大量、艰巨的工作有待综合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来完成.
作者:张丽萍;武丽;覃振林;廖冬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破坏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着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利于患儿的抢救工作;同时也解除了新生儿静脉穿刺困难的难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静脉留置针操作过程中,若护理不当会给患儿带来伤害.现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