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梅
目的 探讨在妇科腹腔镜的使用过程,双管喉罩(PLM) 与标准型喉罩( CLM)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麻醉的140 例患者,随机分成PLM 组70 例和CLM 组70 例.观察两组的各项插管成功率、肺通气情况、气道密封压值、以及各种并发症包括胃胀气情况、反流、拔管情况和术后有无咽痛、出血.结果 双管喉罩组与标准型喉罩组相比较获得的肺通气满意度和气道密封压有显著效果(P<0.05).表明双管喉罩在妇科术学麻醉时,插管成功率和肺通气情况好于标准型喉罩.两组并发症进行比较,标准喉罩组的并发症情况多于双管喉罩组的不良反应,两者相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 双管喉罩组与标准型喉罩组相比较增加插管成功率,能有效减少反流误吸风险及其它并发症,改善气道密封,减少漏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陈玉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像学分析,以提高腰间盘突出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我院20086月-2010年10 月收治的不同类型腰间盘突出患者114 例,对其影像学分析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影像学分析得出:本组病例中L2-3 间盘突出9 例(7.9%),L3-4 间盘突出28 例(24.6%),L4-5 间盘突出57 例(50.0%),L5-S1 间盘突出20 例(17.5%).经过影像学分析,本组114 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中,椎间盘突出87 例(76.3%),其中单节段腰间盘突出53 例(46.5%),两个节段突出34 例(29.8%).同时,本组病例在影像学分析中,CT 扫描中普遍表现为椎体后缘、中心后半圆形、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以及前缘与椎间盘相连,密度与椎间盘一致,软组织块影出现率达到100%.结论 与传统X 线相比较,在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像学分析中采用CT 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联合用药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7 年6 月至2009 年2 月采用联合用药保守治疗过的54 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经胃镜检查或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分析,治愈31 例(57.41%),有效16 例(29.63%),无效7 例(12.96%);治疗2 周后疼痛缓解率可达68%.结论 联合用药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副作用小,降低其急性穿孔、出血、幽门梗阻、恶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韶林;韩基全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根管治疗包括牙髓的去除(抽神经),根管的开创及消毒.是以特殊的细小器械,进入牙随腔及牙根移除牙随和发炎细胞,治疗前必须先照x 光,以了解根管数目形状及长度,再视情形需要给予麻醉剂,然后装上橡皮布,即可由牙冠处进入牙随腔清除牙随组织,并同时扩大根管,以达成彻底清洁的目的,过程当中由于牙髓神经所在的空间十分细小,所以牙随内治疗的过程十分精细且困难,后当患者的症状消失之后,即可将根管以马来胶紧密充填,避免细菌进入牙根,再度造成感染.
作者:付文奕;王晓红;姚成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临床疗效.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00 例,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截肢率、死亡率低于其他方法.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较可靠,可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改善近期疗效.
作者:仇丽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空气中的细菌呈弥散状态,寻找一种有效对抗方法,是切断新生儿感染链重要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动态监测及综合分析法.结果 自2008 年以来,我院使用了含酶的空气洁净屏,改变了新生儿室的空气状况,既起到空调的作用,又不再为空气不合格烦恼,新生儿也不需搬出治疗环境.,潜在的感染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防控,一年来,该室空气培养细菌数均达控制指标.结论 运用空气洁净屏,弥散细菌无藏身之地,清除了空气污染的条件,使新生儿病房空气既新鲜又流动.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产妇的影响,更应关心产妇的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针对分娩期产妇心理状况比较复杂的特点,了解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对分娩和母婴的预后均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张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高血压、冠心病常伴发室性早搏,是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室性早搏在心室起源解剖部位不同.根据QRS 波在12 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准确定位.本文旨在分析高血压、冠心病、健康体检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差异.
作者:隋凤花;李惠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分析203 例湿疹患者的皮损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随机抽取2008 年1 月~2010 年12 月来我院就诊的203 例湿疹患者的临床报告进行分析,其分为湿热并盛、脾虚湿盛、肝胆湿热、血虚风燥、湿瘀互结5 型,以除湿止痒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结果 治愈158 例,见效32 例,无效13 例.结论 笔者认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湿疹方面与西药比较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
作者:刘承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2009年卫生部颁发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新行业标准,要求消毒供应中心实行集中管理模式.我院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科学管理,保证了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本文主要选择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弥可保联合前列地尔的患者78 例,随机的分组可以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 例),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弥可保联合前列地尔的治疗有了有效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过去传统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观察组加用弥可保500μg、前列地尔100μg,都各自加入25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进行1 次,以4 周为一个疗程.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54%,差异比较明显,因此,观察组对多数患者的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相比较对照组是比较快的,弥可保联合前列地尔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作者:闫向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前S1 抗原与HBV-M 和HBV-DNA 的相关性,借以判断联合检测中确定乙肝病毒有无复制及传染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六项(乙肝两对半加抗HBcIgM)和前S1 抗原,PCR 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BV-DNA.结果 在HBeAg(+)模式中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前S1 抗原与E 系统关系密切.145+伴抗HBcAb-IgM(+)者中在HBeAg(-)模式中前S1 抗原和HBV-DNA 检测均高,分别为46.2%和57.7%,显示抗HBcAb-IgM 也是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前S1 抗原较HBeAg 与HBV-DNA 的相关性更好.结论 前S1 抗原在联合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在HBeAg(-)模式中可作为乙肝病毒活动与复制的独立指标,避免因HBeAg 变异而差生的隐性误导.
作者:胡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96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给予缬沙坦每日80mg,控制血糖、血压达到良好水平.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静滴苦碟子注射液2 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BUN、Scr 下降明显,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4h 尿蛋白降低更明显,差异较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景湍;翟哲;樊子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extremity deep-venthrombosis,以下简称DVT)是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对99 例下肢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
作者:廖志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尿毒症脑病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病情观察、加强透析以及急救时的护理等工作,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19 例,占59.3%,好转12 例,占37.6%,死亡1 例,占3.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病情观察,加强透析以及急救时的护理等环节,能提高尿毒症脑病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
作者:孟亚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1] PICC 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并发症少.PICC 置管技术为小儿消化道畸形、肠穿孔、肠造瘘、肠吻合手术及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营养供给提供了保障.
作者:曹静;方怡;邬国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肺性脑病产生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以肺心功能衰竭而引起的缺氧,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导致脑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脑血管扩张及脑水肿产生等脑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较高.
作者:齐国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作者:董红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 女 65 岁在家打扫卫生时突感咽痛,同时伴有相对应位置约平四五颈椎的颈后正中部位疼痛,休息、饮水、口含润喉片症状无缓解,于2009 年3 月就诊我科.既往无心脏病史、无高血压病史,偶有心慌症状.检查T36.8℃ P86 次/分R18 次/分BP130/90mmHg 咽部无急性充血红肿,无溃疡,咽后壁有少许淋巴滤泡.
作者:李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收集23 例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云南白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nva1 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g 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指标.通过指标值评价云南白药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的效果.结果 云南白药治疗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前后各项指标值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该药能抑制比格犬牙龈炎菌斑的形成,且减轻牙龈炎症症状和炎细胞的聚集,证实云南白药在临床上治疗牙周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洪璋;毛小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