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21例短暂性脑缺血者的彩超多普勒临床探究

徐金娟;岳娟

关键词:彩超多普勒, 短暂性脑缺血, 颈动脉
摘要:对短暂性脑缺血者的颈动脉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探究;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的21例TIA患者颈动脉的形态,斑块,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参照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2例健康人对照比;TIA组颈动脉Ⅰ级狭窄者与对照组无差别,颈动脉Ⅱ,Ⅲ级狭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TIA的危险为对照组的3.31倍;颈总动脉的MV,PI和RI明显高于对照组.CDFI可了解颈动脉内径,斑块性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TIA的诊断.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卡巴拉汀贴剂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分析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卡巴拉汀贴剂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方法:采用Fram扩散池,用离体豚鼠皮肤为透皮屏障固定在扩散池上部,取卡巴拉汀贴剂,揭去防粘层贴于皮肤角质层上.以pH值为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透皮释放接收介质,进行HPLC分析,结果:卡巴拉汀贴剂标定含量为4.5mg,检测结果为4.45mg;卡巴拉汀体外透皮释放量在9.7~116.02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98.62%、98.58%.结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卡巴拉汀贴剂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操作简便,且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可有效测定卡巴拉汀贴剂的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

    作者:王建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胸腺肽在复治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胸腺肽在复治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中疗效及其应用后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间应用胸腺肽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在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完成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能加快复治肺结核痰茵阴转及病灶吸收,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葆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严重的影响,其治疗方法对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在治疗哮喘具有特殊的优势,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重要内服、还有穴位敷贴等,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官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从药品的不良反应分析如何加强医院药物管理

    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定义及其识别的认识,分析近年来频繁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药学管理对策和措施,防范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廖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8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停用激素后出现局部皮损加重12例,面部烧灼感3例;对照组出现48例,乏力2例,头痛2例.泄泻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理想,且可以降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HSP70、ICAM-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目的:研究HSP70、ICAM-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维吾尔族30例,汉族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高、中、低分化腺癌例数分别为11、28、21例.淋巴结有转移19例,未见淋巴结转移41例.另选切端正常黏膜组织10例作对照.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以上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诊断明确无误.观察HSP70、ICAM-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1)60例胃腺癌组织中HSP70、ICAM-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0%(21/60)、51.7%(31/60).而在胃粘膜正常组织中,HSP70、ICAM-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10)、10%(1/10).(2)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HSP70高、中、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3%、25.0%、57.1%,χ2值是4.677,P<0.05.ICAM-1在高、中、低分化腺癌不同分化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32.1%、81.0%,χ2值是5.421,P<0.05,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3)胃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及无癌转移的HSP7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29.3%.χ2值是1.956,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胃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及无癌转移的ICAM-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46.3%,χ2值是3.143,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4)胃腺癌临床分期为T(0-1)及T(2-4)HSP70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9%、60.9%,χ2值是7.127,P<0.05.胃腺癌临床分期为T(0-1)及T(2-4)的ICAM-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1%、78.3%,χ2值是6.442,P<0.05.结论: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HSP70、ICAM-1在低分化腺癌高表达提示HSP70、ICAM-1与胃腺癌的恶性程度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无转移胃腺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提示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肖立新;肖雪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840例术式选择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我院收治子宫肌瘤(经手术及病理证实)84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方式以子宫次全切除术为主,占62.2%.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肌瘤生长部位、对生育的要求决定,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乳腺癌发病现况研究

    目的: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对逐年增高的乳腺癌发病率作出部分解释,寻找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率的方法,同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6月住院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职业、体重指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50岁为乳腺癌的好发年龄,工人乳腺癌的发病率高;体重指数大的人较易发生乳腺癌.结论:应教会妇女乳腺癌自检方法,定期开展妇女乳腺癌普查,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重视女性乳腺癌的防治工作,会大大降低乳腺癌对女生的威胁.

    作者:李美芳;王晓红;赵香叶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析血清NT-proBNP检测的水平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收集本院2009年3-2011年3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对比两组的数值.结果:观察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数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早期血清NT-proBNP水平已经出现升高,血清NT-proBNP水平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指标.

    作者:吴能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Ⅱ型糖尿病临床并发症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分析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216例,分析患病年龄及病程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与糖尿病并发症呈正相关.结论:血糖、血压的不良控制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患者保持接近正常范围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十分重要.

    作者:陈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乳腺癌手术护理体会

    探讨乳腺癌术后护理、康复指导.方法:通过49例乳癌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实践经验,资料分析结果,改进护理措施,采取患侧手臂的护理,化疗,心里护理和功能锻炼,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实践证明,我们的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使患者术后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王文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用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近期我科66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对照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联合巴曲酶与阿司匹林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而TIA发作停止时间(41.1±16.5)h,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疗效确切,起效快,且不会增加副反应.

    作者:曹天然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头面部联合呼吸道烧伤患者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头面部联合呼吸道烧伤患者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头面部烧伤联合呼吸道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经精心医护58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00%.结论:对于头面部联合呼吸道烧伤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重基础护理、创面护理、呼吸道护理、感染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

    作者:帅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结肠中血管根部切断在右侧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右侧结肠癌根治术中根部切断结肠中血管的远期疗效.方法:将2004年-2010年期间在我院行右侧结肠癌根治术的296例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患者175例,为2007年-2010年在我院行血管根部切断术;B组患者121例,为2004年-2007年在我院仅切断结肠中血管右侧支;对两组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与B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1.1%和0.8%,A组1,3年复发率分别为1.7%和12.5%,B组分为别20%和25%;5年生存率A组为(77.6%±3.9%);B组为(65.4%±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右侧结肠癌根治术中,行根部切断结肠中血管,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并且可明显减少术后1,3年复发率,提高5年生存率.

    作者:胡森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口腔医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

    目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从培养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入手更好地落实医患沟通制度的执行.结果:建立并完善了医患沟通制度.结论:良好而有效的医患沟通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阿米纳·吐尔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丹鹿通督片配合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临床以自发性痛、痛觉过敏或牵掣痛为主要特征,甚者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作者:代传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复方丹参液对肾结石患者肾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可因为尿路梗阻致排尿障碍、梗阻上方压力增高,终导致肾实质损害和肾功能障碍.

    作者:苟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本人通过对临床患者常见的心理活动观察及心理护理实践,阐明了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护理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同时针对临床护士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些主要原则也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而能够更好的将心理护理运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以达到促进病人身心早日康复的目的.

    作者:吴春梅;刘昱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药物性肝损伤54例患者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诊治情况,分析常见诱发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2010年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4例,根据患者的病史、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把导致肝损害的药物进行分类.54例患者中,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8-72岁,平均(50.1±16.9)岁.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急性肝细胞型占40.7%、淤胆型31.5%、混合型27.8%,绝大部分病人在停用相关的药物后能迅速恢复,对于一些特殊病例,特别是合并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多有重症表现,死亡率高,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占29.6%,中草药物占25.9%.结论:近几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逐渐增多,抗结核药物和中草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菊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吴茱萸汤的临床扩大运用

    目的:扩大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方法:临床运用吴茱萸汤治疗眩晕、头痛、胃脘痛、休息痢.结果:四证治疗后愈而不复.结论: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之证,收到了异病同治的满意疗效.

    作者:李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