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根
阵发性心动过速,又称致命性心率失常,是一种阵发性、迅速而规则的异位心率.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和突然停止,心率每分钟160~220次.
作者:楚丽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2006~2009年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 3D60 血培养仪,采用ATB细菌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2006~2009年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血培养共1056例,血培养阳性131例,阳性率为12.4%,其中革兰阳性菌68例,革兰阴性菌55例,真菌8例,各占总数的51.9%、42.0%、6.1%.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有亚胺培南、头胞哌酮/舒巴坦,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有万古霉素.结论:应规范临床血培养标本留取的方法以减少污染,加强疑似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施丽;胡学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近年来紧跟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各医学院校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纷纷将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学方法改革之列.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病例分析教学法有机结合应用于内科教学,使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内科知识,同时综合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改善了内科护理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具体探讨了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临床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以探讨其可行性和教学效果.
作者:郑力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临床分三期,一期为头痛前期或先兆期;二期为发作期,三期为缓解期.发病过程主要是脑供血不足,逐渐缓解,脑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本人从2000年至2010年期间在临床收治的32例偏头痛患者应用盐酸氟桂嗪胶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84%,较对照组服用苯噻啶或复方丹参片加曲克芦丁片治疗,总有效率63%相比具有奏效迅速,显效率高,改善症状显著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防治偏头痛的药物.
作者:林鹏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常见,限制了临床用药范围.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美托洛尔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临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以在内科住院的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胺碘酮200mg每日三次,5天后改为200mg每日二次,第3周100-200mg每日一次;美托洛尔12.5mg每日一次,1周后如患者能耐受加至25mg每日一次.对照组单服胺碘酮.方法:同治疗组.观察6周.结果: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好转率,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郄丽娜;姚连登;李聪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内通过受阻,又以食物性肠梗阻为多见,危害性也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老年食物性肠梗阻形成后,一般很难经保守治疗使梗阻解除,大多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又可能带来一些新的并发症,如多数老人术后会有肠粘连,进而导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面临再次手术的危险.有些贻误病情者,还有可能发生体液和电解质丢失,肠壁血液循环障碍、坏死,继发感染等,后可致毒血症、休克,甚至死亡.本文通过阐述老年人肠梗阻的特点、术后的并发症,唤起人们重视,对于老年人肠梗阻要及时诊断,全面检查,治疗时应积极主动,手术方式灵活选择,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是减少老年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谢翔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通过盐酸平阳霉素软膏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为临床提供治疗银屑病的新外用制剂.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确定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平阳霉素软膏剂的含量.进行耐热耐寒试验、加速试验等方法考察盐酸平阳霉素软膏剂的稳定性.结果:软膏剂的含量测定、物理性状、稳定性考察、刺激性实验均符合要求.
作者:沙蕾;郝海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性感染、多重耐药株感染、医院获得肠杆菌属细菌的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目前,已有两代产品应用于临床,分别以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为代表,本文对该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和合理用药作一讨论.
作者:罗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发生机制涉及到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和子宫,临床上通常用孕激素或孕/雌激素或诊刮术为治疗手段,目前根据本院2003-2008年住院治疗的功血患者126例,就其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杨枫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索脑血栓患者康复后期治疗及家庭护理的效果.方法:总结分析56例脑血栓患者康复后期治疗与家庭护理资料.结果:57.1%的患者在生活上能达到完全生活自理.结论:因人制宜的制定康复计划疗效显著.
作者:王亚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巧用激励机制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结论:激励机制促进了护士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姜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轻型和重型H1N1甲型患者临床特征特点.方法:对2009年10月9日至2010年12月20日本院收治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诊断,86例患者中轻型患者70例,重型患者16例,两组的高体温、咳嗽、呼吸困难、住院时间等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白细胞、ALT、AST、CRP等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患者达菲治疗前,两组病例高峰病毒载量水平相当(P>0.05),而达菲抗病毒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排毒时间,重型和轻型患者在入院后第5天或达菲治疗5天后,达菲降低病毒载量到检测不到的比率在轻型患者组明显高于重型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是重型甲型H1N1流感主要的症状,在实验室检查中自细胞、ALT、AST、CRP也会明显发生变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可能造成病情危重,影响预后,需要尽早治疗,达菲抗病毒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毕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处理措施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7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且有严重的高血压;对于存在严重器官损伤的患者立即终止妊娠;根据妊娠周数和孕妇情况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主要有引产、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母婴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影响分娩结局.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婴影响大,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测措施,尽早做好处理,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陈万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卡巴拉汀贴剂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方法:采用Fram扩散池,用离体豚鼠皮肤为透皮屏障固定在扩散池上部,取卡巴拉汀贴剂,揭去防粘层贴于皮肤角质层上.以pH值为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透皮释放接收介质,进行HPLC分析,结果:卡巴拉汀贴剂标定含量为4.5mg,检测结果为4.45mg;卡巴拉汀体外透皮释放量在9.7~116.02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98.62%、98.58%.结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卡巴拉汀贴剂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操作简便,且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可有效测定卡巴拉汀贴剂的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
作者:王建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分析眼科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中作用.方法:对本院实行眼科护士控制感染培训后2009年4月-2011年2月在本院眼科住院部就诊的208例患者(A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2004年2月-2006年3月本院眼科住院198例患者(B组)相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满意度,住院时间,总结眼科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中作用.结果: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眼科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小红;宁靖;王少梅;施召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实际上这个部位的骨折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病理性骨折.
作者:郭升;常菊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1999~2011年住院或门诊治疗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后首剂静注负荷剂量3~5mg/kg,5~10min注入,继之以微量泵维持,如无效15min后可再次予1~1.5 mg/kg胺碘酮静注,前6 h按1 mg/min维持,其后以0.5 mg/min维持,24 h总剂量900~1200mg,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经静脉应用不同剂量的胺碘酮治疗后,显效58例(72.50%),有效17例(21.25%),副作用4(5.00%).治疗后较治疗前BN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好、作用快,安全无副作用.对患者的心功能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秦际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早期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集的妇科门诊宫颈病变患者132例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实验组67例进行TCT联合阴道镜活检,对照组65例直接进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标准终以病理组织为准,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阳性诊断52例,总阳性检出率为77.61%(52/67),对照组阳性诊断29例,总阳性检出率为44.62%(29/65);两组对比差异性有显著(χ2=17.2,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进行宫颈病变普查的好方法.
作者:周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的早期应用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1~15 mmol/L),根据糖尿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胰岛素注射组,各25例.两组同时进行足疗程、足量的抗结核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的症状改善率、肺部体征消失率、痰菌转阴率、胸片吸收率、死亡率.结果:胰岛素组的25例患者血糖得到理想控制,而药物组理想控制、较好控制、控制不良率分别为60.00%、36.00%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组所有患者症状、体征都改善、胸片均好转,痰均转阴,没有患者死亡,和药物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以明显提高抗结核治疗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邵蓉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分析,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小于45岁)12例,记录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2例青年人心肌梗死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32-45岁,平均40.6±3.8岁.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66.8%)、饮酒(65.9%)、血脂增高(58.2%)、家族史(54.2%).结论:1.青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饮酒、高血脂、家族史.心肌梗死部位以下壁常见,相关并发症少.
作者:左顺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