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华
目的:准确快速的识别中药材地骨皮方法:药品检测车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OPUS软件.结果:准确的区分正品地骨皮和伪品毛叶探春.结论:该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中药材地骨皮的真伪快速鉴别,并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药品检测车筛查.
作者:吴志刚;丁华;王吉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实施效果的探讨.方法:对116例需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患者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和其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护理质量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的比较,按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对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分析得出P>0.05,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上使用临床路径,不仅能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还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岳从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导致肝破裂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一共收治抢救了32名腹部损伤至肝破裂患者,根据这32名患者的治疗情况,我院对32名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首先是对所有患者做好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然后是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特征,并及时发现并发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我院的32名患者的手术成功顺利结束,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腹部损伤至肝破裂患者做好各项护理,并能确保对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避免出现并发症的发生,这样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吴慧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调节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物质的统称,其主要功能是介导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胞因子与抑郁症存在着关系.
作者:左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宫角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作超声分型.结果:15例宫角妊娠术前超声检出妊娠囊型7例(7/8,1例因子宫及附件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漏诊);检出包块型2例(2/3,误诊为宫外孕1例);检出破裂型1例(1/4,误诊为宫外孕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显示,术前超声正确诊断宫角妊娠10例(妊娠囊型7例、包块型2例、破裂型1例),误漏诊5例(妊娠囊型1例、包块型1例、破裂型3例).结论:超声诊断宫角妊娠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确定手术时机提供可靠依据,但对包块型和破裂型误诊发生率仍较高.
作者:贺德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根据护士管理的人性化理念,以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的操作,为老年输液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不但能拉近护士与老年患者之间的距离,还能扩宽护士的服务内涵,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钼靶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经乳腺钼靶DR摄影检查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100例患者,均为女性,常规采用轴位及斜位投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将数字钼靶DR摄影边缘清晰、边缘模糊、结构正常归为良性组,表现为边缘浸润、星芒状、结构扭曲、病理结构归为恶性病变组.结果:96例患者中术前钼靶DR诊断为乳腺癌43例,良性病变53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46例,良性病变54例.钼靶DR正确诊断96例,正确诊断率为96%.分析DR钼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乳腺良恶性病变肿块边缘特征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R钼靶检查是诊断乳腺病变的有效手段,可作为乳腺肿块性病变良、恶性定性诊断的一种参考,其简单易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友信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总结抢救76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及褥疮的护理、补液、输血的护理、止血药的应用护理、三腔二囊管的应用等护理,是圆满完成此类患者临床护理的关键.
作者:孙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究碘酚与常规疗法对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口腔溃疡患者共98例,其中男43例,女55例,平均年龄(36 ±6.2)岁.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碘酚进行局部治疗,用脱脂棉签蘸取适量碘酚治愈患者口腔溃疡上停留15s,然后用乙醇洗脱2次,每日进行2次,中午和晚饭后各一次.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抗生素,每次0.5mg,每日3次,替硝唑0.2g/日,首日服用0.4g,同时每日应予补充适量维生素C,服药用常用量;此外对照组用冰硼散进行局部处理,每日3次.连续治疗3日后评价疗效.结果3日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有23例(47.O%)患者治愈,19例(38.8%)患者好转,总有效率为83.7%;对照组有19例(38.8%)患者治愈,16例(32.7%)患者好转,总有效率71.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0.05).结论:碘酚治疗口腔溃疡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农天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评价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肝脏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表现.结果:不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MRI具有特征性的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客观反映不同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论:动态增强MRI检查能够准确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供特点,清晰显示病变形态、边缘及强化表现,从而准确判定其组织学性质.
作者:牛贵陆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0年10月~2010年10月间的33例脊椎血管瘤.女19例,男14例;平均年龄54岁.13例患者因局部疼痛就诊;12例截瘫;8例存在神经根刺激症状和局部疼痛.9例患者为单纯局部疼痛,影像学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4例患者存在硬膜囊或神经根压迫、软组织包块较大、或脊柱不稳,接受开放手术.结果:9例行单纯椎体成形的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随访41个月,疼痛均完全或明显缓解.开放手术的2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前路手术平均出血为2 739 ml后路手术平均出血为1 619 ml(P=0.12).1例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椎体周围血肿并继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胸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后截瘫加重.1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9例患者开放手术前存在疼痛,手术后17例疼痛完全或明显缓解.12例截瘫患者的Frankel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脊椎血管瘤患者症状产生的病因以及患者二般情况,应用多种相应外科技术治疗脊椎血管瘤,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全功;穆亮;杨自立;黄珂;邓旭立;康翔;李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18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0例,A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5.0mg/d,B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变化情况及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用药期间80例闭经.在停药后一个月有8例患者恢复月经.B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有88例患者绝经,停药后一个月有6例患者恢复月经.结论: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5.0mg与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相比较,临床疗效相同,小剂量使用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帅秀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对照组仅在来院看病时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和血气分析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营养状和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护理推广意义.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定义及其识别的认识,分析近年来频繁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药学管理对策和措施,防范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廖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保持内科老年病人的良好心境,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方法:根据内科老年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状态,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治疗信心.结论:正确的心理护理能保持内科老年病人的心境,促进病人的康复.
作者:李琼芝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经笔者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84例,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84例,治愈48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1%.结论:中医治疗泌尿结石,临床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作者:卢启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对患者康复和心理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2008年-2010年2年内进行根治术的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观察其效果.结果:通过循序渐进的康复指导护理后,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和心理均有明显改善,与指导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并在康复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能够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心理,促使其积极面对生活.
作者:聂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7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多潘立酮组19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非营养性吸吮组18例,使用空奶嘴治疗.结果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多潘立酮组分别为(92.6±35.3)h、(8.5±2.4)d、(11.8±3.1)d,非营养性吸吮组分别为(90.4±34.1)h、(8.9±1.8)d、(11.0±2.7)d,两组比较,t分别为0.19、0.57、0.92,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相当.
作者:姚海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8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28例,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停用激素后出现局部皮损加重12例,面部烧灼感3例;对照组出现48例,乏力2例,头痛2例.泄泻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理想,且可以降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单纯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50例患者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1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中,治愈患者15例,临床显效患者20例,临床好转患者10例,临床无效患者5例,其总有效率是90%;而对照组50患者中,治愈患者11例,临床显效患者17例,临床好转患者7例,临床无效患者15例,其总有效率是7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唐燕青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