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
目的:观察益宫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益宫颗粒1袋,日3次冲服.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50%,总有效率78.13%;对照组痊愈率31.25%,总有效率56.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宫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
作者:郭铁生;金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神经外科患者的共同特点就是病情急、重,预后差,这就给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笔者通过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服中药辅佐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低张性水肿患者.随机分成2个小组,常规治疗组100例和中药组100例.运用软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之上,服用防己黄芪汤,观察2组患者患部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4%.中药组的总有效率97%,2组的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的差异(P< 0.05).结论对低张性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防己黄芪汤药物的疗效好,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杨鹏;徐保生;廖永平;翁佳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通过对住院患儿及陪护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并能使他们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讨论通过中医针灸推拿来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众多患者中选择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的30例的病人.在治疗之前用问卷(McGill疼痛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测,在通过针灸推拿治疗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问卷评测(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并从中得出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评分和治疗后在对患者进行评分,得出结果后,利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治疗前后分值的差异(P<0.01).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在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上有非常明显的疗效.一方面缓解了疼痛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记忆力症状,对失眠以及精神状态差等一系列症状有良好疗效.所以,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上,中医针灸推拿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万满堂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6例癫痫患儿采用拉莫三嗪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1.67%,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8.20±5.80分,高于治疗前的48.17±7.08分(P < 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临床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泓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炎的X线检查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于我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112例,回顾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放射X线检查且X线资料完整;结果: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吸入性肺炎59例(52.68%),感染性肺炎53例(47.32%),其中X线检查示:小病灶影68例,大病灶影56例,节段或大叶性影6例,肺纹理增多或肺门影模糊75例,急性肺膨胀征33例,支气管气象49例,心后影征25例,上纵膈模糊、心缘模糊或横隔模糊23例,局限性肺气肿、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反应、肺不张、气胸等并发症8例;结论:X线检查在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简便、快捷、安全、有效,是临床诊断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余红兵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别采用PFNA(PFNA组,n=52)和DHS(DHS组,n-67)治疗并随访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低.PFNA组和DHS组优良率分别为90.38%和86.56%.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内固定更稳固,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手术方法.
作者:滕立初;陈拓;温科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镜下联合药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95例分别采用镜下联合药物(治疗组)及单用药物(对照组)进行治疗,统计分析其止血率、短期出血率、复发大出血时间.结果两者在止血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 > 0.05),但治疗组止血时间段,手术后即可达到止血的效果,若用于急救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短期再出血率及方面复发大出血时间两方面比较.P值分别为P<0.05,P<0.01,可见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镜下联合药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止血快速,再出血率较低等特点,适用于在广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付方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笔者收集了10年中所诊疗的50例下领骨埋伏阻生牙.进行了总结和报告,有阻生牙引起的并发症有38例,占本粗生病例的百分之七十六.笔者充分考虑到埋伏牙的局部特点,对骨埋伏阻生牙的危害性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宋乐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高血压病可通过针刺和中药足浴的方式,清泄阳明、平降血压,长期对这些经脉加以刺激,对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合五脏、促进人体健康,均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徐德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98例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同时加用纳络酮和乳果糖.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治疗组清醒时间平均(14.7±12.6)h,对照组(25.6±12.9)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乳果搪是治疗HE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立群;武杰;高丽霞;周秀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门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查痰点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基层医院提高涂阳病人发现的措施.方法:根据查痰点病人登记本、查痰登记本、转诊登记本及结防机构对基层医院的督导和痰检质量控制情况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存在专职工作人员比较欠缺、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设施也比较差、仪器设施比较陈旧、宜传的力度都不够和患者就诊认识不高,理解出现误区等问题.结论:提高对查痰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查痰点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加大宜传力度.
作者:王鹏;华令军;彭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医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有深刻的体会.第一、整整体观念.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脏器、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保持协调平衡.从整体分析病情,治疗仪通判着眼,往往能出奇制胜.但整体两字,看似容易,却与医者的学识、经验密切相关,临床诊断时不认真、仔细观察不能体会.
作者:唐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医院门诊药房收费与药物调配服务能力水平严重影响着药房的服务质量以及药房的运营成本,是医院药房服务运作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当前门诊药房收费与药物调配服务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以病人为中心的角度对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进行重组,希望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作者:孙渭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主要探讨了西医的损伤控制理论、中医的骨科急救方法以及中医补法在面对骨科急性损伤救治方面问题的结合施治,希望可以为中医在骨科急性损伤临床急救方面的结合治疗寻找到一个突破口和契合点.
作者:汪绪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对需进行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60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于预前、后效果对比.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了解了中风的复发的危险因素,掌握用药知识,从而提高了服用药物的长期依从性,改变了生活方式.结论健康教育干预使中风二级预防措施更有效落实.
作者:梁锦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当今社会意外怀孕的女性越来越多,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计划,想将意外终止,很多女性因为害怕手术或者图方便,选择药物流产的方式.药物流产是采用药物抗早孕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药物是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联合应用.
作者:凌长缨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内葡萄酸钙快速静脉注射(简称静注后的反应,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401]次葡萄糖酸钙静注的病人,静注时间随机分为lmin、1.5ndn、2min、3min(即lmin组、1.5min组、2min组、3min组)各100次,观察静注后反应.结果:1 min组、1.5min组、2min组、3min组发热率分别为:96%、90%、71%、60%;其它反应分别为10%、9%、6%、5%.结论:相同剂量和浓度的葡萄糖酸钙静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发热率越高,同时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高,静注时间越长发热率及其它不适随之下降.故若非暗示治疗建议缓慢静注或静滴.
作者:秦向斐;李慧颖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原因及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发生的11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预后.结果新生儿窒息为多种原因所致.胎儿、孕妇高危因素影响新生儿窒息发生,重度新生儿窒息患儿顶后不良.结论重视产前保健及监测,对高危妇娠以及分娩进行早期于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叶小丽;韦秀妮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