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立初;陈拓;温科伟
面神经炎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自2008年到2010年,以中医辩证论治为主,配合中药外敷、针灸理疗治疗30例面神经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病人中,年龄18~45岁之间,男性21例,女性9例,多数病人发病后数小时达高峰,少数于2~3天达高峰,各别病人自述病前1~2天有同侧耳内或乳突部疼痛.
作者:宫伟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织寸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我科收治的出现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40例,对照组22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改善睡眠环境及减轻经济压力等,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及护理前均具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症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
作者:刘敏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护士是人类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生是未来的护理队伍,实习护生是护生过渡到一个合格护士的转轨阶段,强化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教育,是当今临床带教老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脑膜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是发病率、病残率较高的疾病.EEG检查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不仅异常率高,而且能较早、较准确的反映脑组织受损情况,且是无创检查,可反复检查,对帮助诊断、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者:席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乌头碱类中药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和雪上一枝篙等,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是治疗风湿顽痹的常用药物.我国农村广泛用药酒饮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痛及其他关节疼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云秀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1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116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0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作者:杨岗;张金禄;张凤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止血压迫器进行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使用压迫器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使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挠动脉穿刺点止血,可减少并发症,出血少,痛苦小,操作简单,术后不受限制.提高患者舒适度等优点.
作者:谢宝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讨论因结肠癌导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外科收治病给予手术治疗的61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观察以及随访,对61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调查的61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手术的患者手术皆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其中有腹部切口感染的7例,引起肺部感染的患者2例,引起吻合口瘘的患者2例,引起腹腔感染的患者1例.术后由于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的患者1例,另1例由于术后腹腔感染终导致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经本研究调查,在结肠癌患者出现肠梗阻的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尽早治疗,是提高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恢复效果.
作者:聂炜;汪生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火针结合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腹针治疗.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结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第一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结束后温灸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结束时,两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腹针疗法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有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研究.
作者:米建平;余焯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胸部创伤的X线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DR与CT对各种胸部创伤的检查,可以直观的了解、分辨创伤的具体位置.根据不同的影像征象,影像医师能够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张明武;刘万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MRI在腰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腰椎间盘MRI检查患者中选择54例临床表现为腰痛,24无临床症状患者,分析并记录MR[影像资料所表现的腰椎间盘情况.结果54例临床表现为腰痛的患者,椎间盘脱出25例(46.3%),椎间盘膨出19例(35.2%),椎间盘突出10例(18.5%) ; 2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腰椎间盘退变19例(79.2%),椎间盘膨出3例(12.5%),椎间盘突出2例(8.3%).19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呈现为软骨终板变性,其Modic分级:Modic Ⅰ级Ⅱ个,Ⅱ级6个,Ⅲ级2个.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HIZ)有38例,占48.1%.结论椎间盘的形态学改变、HIZ信号改变等均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重要征象,MRI能清楚显示这些信号变化,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鲍义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探究解剖以及观测成人胸椎间孔韧带的方法,旨在提出一整套科学的关于成人胸椎间孔韧带的解剖方法,并指出其具体的临床学意义.方法:选取保存完好的成人尸体12具,并对上述12具成人尸体的胸椎间孔韧带进行解剖以及观测.在此过程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为游标卡尺或是螺旋测微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用SPSS13.0以及EXCEL软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在30侧成人胸椎标本之中,没有发现成人横孔上韧带以及体横韧带,T1-T12椎间孔之内均发现存在横孔下韧带,它们出现的频率为6.6%、6.6%、21.2%、33%、45.2%、51.3%、77%、80.0%、81.3%、92.3%以及88.9%.T3-T12横孔下韧带的长度是随着椎骨序列数的增大而呈现出不断增加的状态.结论:成人胸椎间孔韧带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组织,对于成人整个神经和骨架具有加固、保护以及支撑之作用.成人胸椎间孔韧带形态变异较大,分布广泛而有一定的规律,应为正常的组织结构.
作者:边江;都广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建立3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的顺序逐步分析制剂抑菌活性,根据抑菌活性强弱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进行5种菌株的回收率实验和4种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结果:供试品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均能正常检出.结论:医院制剂必须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要求,通过方法验证实验建立合理的检验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作者:莫迎;兰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衰蝎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患者死亡原因多为发生了多脏器功能衰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朱永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在全麻下经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3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min~65min,平均38min.术中出血10ml~65ml,平均35m1.术后24h~48h拔出引流管,无出血、尿漏、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d~7d.平均5d.随访8~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金佰成;马兰;李平;王冬梅;许识;张飞;刘金达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角形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2月2009年6月采用三角形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40例(6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巩膜瓣为5mm x 5mm的等边三角形,总结该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术后近期反应及术后视力、眼压的情况.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有前房有轻度炎症反应,前房出血1眼,浅前房19眼,未见脉络膜剥离,视力及眼压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三角形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疗效较好.
作者:龙伟雄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6月到2010年6月我院19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病人的颈部动脉超声显示不稳定斑块占44%.肝阳暴亢型脑梗死病人的颈部动脉超声显示不稳定斑块占42%,两种证型相近,但在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两种证型中颈部动脉超声都显示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结论:颈部动脉的不稳定斑块和急性脑梗死有着很大的关系.
作者:刘勇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有效控制感染,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控制心律失常,对症治疗.临床气道管理、有效的氧疗,合理的营养、活动、生活指导等方法,对病人实施护理.结果: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防止和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96.72%,无效死亡4例,占3.28%.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可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谢春晖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是借助于特殊的光源和器械,在直视下通过腹壁微小切口(2.5-3.5cm ),在腹腔内形成一个照明和暴露的操作空间,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对胆囊管、胆囊血管、胆囊床进行微创分离和处理的一种胆囊切除术.
作者:范力;李天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笔者收集了10年中所诊疗的50例下领骨埋伏阻生牙.进行了总结和报告,有阻生牙引起的并发症有38例,占本粗生病例的百分之七十六.笔者充分考虑到埋伏牙的局部特点,对骨埋伏阻生牙的危害性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宋乐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