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目的调查并评价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运用情况,为改进和提高临床试验水平及进行进一步的系统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78-2000年)及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TCMLRS,1984-2000年)中收入的以雷公藤制剂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课题组制定的<中医药治疗性文献系统性评价质量评价及信息采集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同时运用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计分.结果27篇随机对照文献被纳入评价.有26%的文献描述了随机方法,仅有1篇文献有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描述.6篇文献采用了盲法.89%的文献Jadad计分低于3分,属于低质量的研究.另外,虽然所有文献均有疾病的诊断标准,但只有37%的文献提供了相应的纳入或(和)排除标准.21%的研究未提供药物安全性方面的情况.结论本次调查的雷公藤制剂治疗RA随机对照试验在方法质量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仍有必要强调随机、对照、盲法等原则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的正确运用.
作者:许卫华;谢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第十一届亚太地区抗风湿病联盟风湿病大会(APLAR)于2004年9月11日至15日在韩国济州岛举行,来自亚洲、北美洲、欧洲及非洲的1200余名风湿病学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大会,其中中国大陆代表113人.国际著名的风湿病学专家介绍了新的学科进展、科研成果和疾病诊治经验.我国何晓琥、曾庆馀、栗占国和黄烽教授等7人,9次在大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及演示会作了大会发言.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501篇,其中423篇以壁报形式交流,中国大陆代表的论文占40篇;78篇以口头报告的形式交流,中国大陆有10名代表作口头报告.大会以多种进行了学术交流,包括大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演示会、壁报、口头报告、座谈会及卫星会.
作者:马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睡眠状态,探讨睡眠障碍、疼痛之间的性别差异.方法57例男性和23例女性AS患者,进行睡眠状态问卷调查,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74%的女性和46%的男性AS患者有睡眠障碍(P<0.05),造成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疼痛.睡眠障碍和疼痛、晨僵及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睡眠障碍是AS的常见问题,与疼痛、病情活动相关,男性女性AS患者之间主观睡眠障碍、疼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斌;罗向军;曲世平;刘文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人的血清对正常人骨髓巨核细胞倍体形成的影响,了解SLE血小板减少病人的血清对正常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能力有无抑制作用.方法12例SLE血小板减少病人为研究对象,正常骨髓细胞来源于胸外科手术切除的肋骨(胸外伤或食管裂孔疝患者),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并分别加入12例SLE血小板减少病人的血清、灭活补体的病人的血清和SLE血小板正常病情活动病人的血清,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培养细胞中CD41+细胞(巨核细胞)的倍体分布.结果正常人骨髓细胞培养后,2倍体、4倍体和8倍体的巨核细胞数分别为(37.8±5.4)%、(29.8±3.3)%和(2.61±0.63)%;加入SLE血小板减少病人的血清后4倍体和8倍体细胞明显受到抑制,分别为(15.91±2.65)%和(0.44±0.12)%,P<0.05.灭活血清中的补体后,这种抑制作用仍然存在.与10%浓度的SLE血小板减少病人血清相比,20%的血清则几乎完全抑制了8倍体和4倍体细胞的形成.结论SLE血小板减少病人血清存在某种抑制物,抑制正常人高倍体巨核细胞的形成,这种抑制作用是非补体依赖的,并与剂量相关.
作者:徐亮;王元;陈顺乐;沈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尿路支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收集129例SLE患者,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其血清及眼、咽、尿道分泌物中的人型支原体(Mh)及解脲尿原体(Uu)DNA,并对阳性产物进行DNA 序列测定.结果SLE组支原体感染阳性79例,其中50例伴尿路感染(63.2%);阴性50例,伴尿路感染11例(22.0%),P=0.001(双侧).SLE活动期95例中,支原体感染阳性者66例,阴性29例;SLE稳定期34例,阳性13例,阴性21例,P=0.0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SLE活动期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支原体感染是SLE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亦可能是SLE活动的一个重要诱因.
作者:潘解萍;陆亚华;马英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不久前,默沙东公司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其4年前推出的药品万络(罗非昔布片,rofecoxib tablet).这一决定是根据一项为期3年的临床研究(APPROVe研究)的新数据作出的.
作者:伍沪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近年来,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用受到国内外风湿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该药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以及应用前景如何均值得探讨.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郑伟毅;孙晓云;栗占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juvenile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S)是指16岁以前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本病常以外周大关节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起病.以足部弥漫性肿胀起病者的诊断及治疗均存在一定误区,我科收治以肿胀足为主要症状的JAS 1例,报告如下.
作者:侯麦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阿米替林基础治疗,加用米氮平,加用白芍总苷胶囊及联合用药4组对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方法分别测定记录4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末时,疼痛程度目测标尺法(VAS)评分、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的变化比较.结果①B组1、3个月末SCL-90下降值明显低于A组(P<0.05);②C组1个月末VAS下降值明显低于B组(P<0.05);③D组1、3个月末的VAS/SCL-90下降值明显低于A、B、C组(P<0.05);④本研究中使用的HAMA、HAMD量表,观察中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缺乏一致性.结论①在阿米替林等药物治疗FS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米氮平及白芍总苷胶囊能明显提高疗效,且较安全.②SCL-90量表引入FS疗效评定,对FS症状的量化、活动度观察可能有益.③HAMA和HAMD量表不适用于FS诊断及疗效观察.
作者:蒋峰;刘坚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OAS2和OASL mRNA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4例SLE患者、27例非SLE患者与59名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运用sybr green dye I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在ABI PRISM 7900H基因测序仪上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OAS1、OAS2的OASL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病情活动度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意义.结果①SLE患者的总体OAS1 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SLE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6,P=0.000);OAS2 mRNAP定量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而OASL mRNA定量表达水平与非SLE对照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698,P=0.396).②SLE活动组的OAS1和OASLmRNA定量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LE非活动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1,P=0.001).但SLE活动组的OAS2表达水平与SLE非活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09).③SLE患者组的OAS2和OASL mRNA定量表达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性(P=0.001,P=0.006).④SLE患者的肾、肺、脑、血液等器官的有无受累与OAS1、OAS2和OASL 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⑤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组内的OAS1、OAS2和OASL表达水平之间均呈强正相关(各组问P<0.01).结论作为干扰素(IFN)诱导表达的基因,OAS1、OAS2的mRNA定量表达水平的升高对SLE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OAS1和OASL mRNA定量表达水平的升高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判断有较大价值.OAS1、OAS2和OASL基因在体内同步表达,共同介导SLE的病理过程.抑制OAS1、OAS2和OASL基因的表达可能为SLE治疗的一种新方向.
作者:汤建平;顾越英;沈南;钱捷;陈晓翔;华晶;陈兴国;叶霜;陈顺乐;鲍春德;郭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白塞病(BD)累及大静脉的影像表现与介入治疗.方法确诊为BD 37例患者,7例经血管造影证实有大静脉受累,其中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例,2例同时合并上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7例患者先行溶栓、活血治疗,并对5例有下腔静脉阻塞患者,在狭窄及阻塞区行扩张成形或植入支架.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阻塞始于右锁骨下静脉者2例,左右锁骨下静脉均阻塞及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阻塞者各1例,同时合并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腔静脉狭窄阻塞及血栓形成3例,其中1例合并肝静脉闭塞.经治疗全部患者症状改善,部分患者血流复通.结论BD引起的大静脉阻塞是一种少见的损害,主要表现为上下腔静脉系统的狭窄、阻塞及继发血栓形成,经溶栓、激素治疗,结合血管成形及内支架置入,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春明;冯对平;苑天文;杜文静;段润卿;申东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4及CCR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CCR4、CCR5 mRNA表达水平.结果趋化因子受体CCR4 mRNA在SLE患者PBMC中的表达水平,患者组(1.57±0.70)与正常对照组(0.19±0.18)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3.012,P=0.003);活动期(2.03±1.04)非活动期(0.26±0.19)及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非活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趋化因子受体CCR5 mRNA在PBMC中表达水平,患者组(0.56±0.44)与对照组(0.37±0.14)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3.262,P=0.002);活动期(0.53±0.51)与非活动期(0.59±0.3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期与对照组比较(t=2.039,P=0.045)及非活动期与对照组比较(t=3.461,P=0.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SLE患者组CCR4及CCR5 mRN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关系:CCR4 mRNA水平与SLEDAI(r=0.376,t=3.851,P=0.000)呈正相关.CCR5 mRNA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性(SLEDAI)(r=0.062,t=-0,589,P=0.557)不相关.结论CCR4 mRNA表达水平在患者组比对照组表达增高,活动期比对照组表达水平增高,与疾病的活动性(SLEDAI)呈正相关.CCR5 mRNA表达在患者组比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与SLEDAI不相关.
作者:李遇梅;姚煦;李安生;陈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树突状细胞(DC),检测D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和干扰素(IFN)-α水平,并分析与DC各亚型的相关性,以了解树突状细胞在SLE疾病中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分化DC成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α表达,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DC各亚型,分析IL-12和IFN-α表达水平与DC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①SLE组在第7天和第9天分泌的IL-12水平[(8.8±0.8)和(9.8±0.8)pg/ml]较对照组[(7.5±0.7)和(8.1±0.9)pg/ml]明显增加(P<0.05);SLE组第7天IFN-α水平[(4.0±0.8)pg/ml]较正常对照组[(2.9±0.8)pg/ml]水平升高显著(P<0.001).②SLE组DC表达的CD1a、CD11c+、CD40、和CD123百分率(59±8、54±11、37±8、13±4)较对照组(48±4、43±9、29±7、10±4)明显增加(P<0.05),SLE患者DC表达的CD80和CD83(55±10、58±12)较对照组(48±12;48±9)升高不明显(P>0.05).③分泌第7天和第9天的IL-12与CD1a、CD11c+、CD40保持良好的相关性(P<0.05),与CD80、CD83、CD123相关性不明显.第7天和第9天的IFN-α与CD1a、CD11c+、CD40、CD123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CD80、CD83无相关性.结论诱导的SLE患者DC分泌IL-12和IFN-α水平增加,并与DC亚型存在相关性,在SLE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齐晖;李富荣;肖学吕;刘冬舟;任莉莉;王新根;黄瑞芳;文锦丽;戴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四届年会于2004年8月7日至8日在天津市天鹅湖度假村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20篇,与会代表共300余人,除北京地区代表外,还有天津、河南、河北、山西、重庆、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市代表参加.会议以专题报告、大会发言与书面交流、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并通过卫星会议就目前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作者:颜淑敏;曾小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急时相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通常被分为两型:Ⅰ型和Ⅱ型急时相蛋白.Ⅰ型急时相蛋白包括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补体C3、大鼠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和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
作者:杨春花;黄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以弥漫性、全身肌肉疼痛为突出临床表现的慢性风湿病,其发病与一些病毒感染和应激因素有关,常与许多疾病伴发.SARS感染后合并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例较少报道,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新平;曾小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二膦酸盐对大白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关节炎症、肿胀以及结构破坏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雌性Lewis大白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通过接种乳酪分枝杆菌诱发关节炎.取接种组中3组自接种后15~42 d给予incadronate不同剂量每日1次皮下注射.通过观测关节炎表现,并结合放射学和组织学等方法,分析药物的治疗作用.结果在incadronate的三种治疗剂量中,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对关节炎症的抑制作用和关节的保护作用更强.组织学显示,经药物治疗,关节软骨及其下面的骨质结构得到保护;破骨细胞数量减少,并呈现出功能不活跃的形态.结论Incadronate可抑制大白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关节炎症、肿胀,保护关节软骨及其下面的骨质结构.提示二膦酸盐类药物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赵洪普;刘尚礼;黄东生;首藤敏秀;岩本幸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