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观察

杨家华

关键词: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情况.方法:选择24例病例资料完整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1个月.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18例.Ⅲ、Ⅳ级为优良,优良率约91.7%,2例术后因脑血管意外伤侧肢体偏瘫影响疗效.结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同时辅以药物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是目前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卫校生活技能教育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相结合

    1 生活技能教育及其价值意义生活技能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别.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和记录.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掌握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但却不利于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而生活技能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起到协调和组织的作用.生活技能教育的教学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形式活泼,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后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同理解力、有效的交流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决策能力等).

    作者:武学琴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拉玛泽分娩法与自然分娩法关系探讨

    目的 观察拉玛泽分娩法与自然分娩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分析、评价拉玛泽分娩法与自然分娩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0%,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8%.结论 拉玛泽分娩法是通过神经肌肉控制、产前体操、及应用呼吸技巧,主动放松身体其他部位肌肉,降低因宫缩而引起的产痛及其他不适状况,能维持镇定和保持体力,使初产妇的总产程由15-16小时,减少到7个半小时左右,分娩后母体恢复得更快、更好.

    作者:张雪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10年弋阳县妇科病普查普治概况

    目的:了解弋阳县县直各单位女职工患妇科病的情况,做好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保障广大妇女心身健康.方法:对弋阳县县直178个单位的1779位已婚的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检查项目有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化验、宫颈脱落细胞刮片(巴氏法)、阴道B超检查盆腔、阴道镜检查宫颈、彩超检查乳腺等.结果:2010年全县各单位女职工的患妇科病1395人,患病率78.41%,患病病种依次为乳腺增生;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普查结果显示:乳腺癌3名,宫颈癌1名.结论:妇科病普查普治,可以提高妇女健康意识,及早治疗妇科疾病,降低妇科病的患病率.对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罗雅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PPARγ与TGFβ在慢性缺血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缺血引起肾脏病理生理变化和进行性损伤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并非单纯的肾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肾损害.持续性低血流灌注可以引起肾脏局部RAAS系统高活性状态,肾脏局部产生的或释放至血循环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可引起一系列导致肾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级联反应,如PPARγ与TGFβ1等因子的变化,而且慢性缺血性肾病时PPARγ与TGFβ1与肾脏纤维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两因子的变化有相关性,但是目前这方面研究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作者:何艳;陈钦开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影像学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3例RA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表现和软组织、关节及骨质改变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3例RA患者中,手关节单独受累占60.4%(32/53),跖趾关节单独受累占26.4%(14/53),手、腕关节、膝关节等多关节同时受累占13.2%(14/53).早期、中期、晚期分别占13.2%(7/53)、79.3%(42/53)、7.5%(4/53).结论:RA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实验室及影像相结合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吕本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室整体护理医患沟通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患者在手术室整体护理期间的沟通信息情况,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情况通过患者亲属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亲属需要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希望照顾好病人占92.5%,主刀医生经验占85.0%,主刀医生水平占77.5%;而不需要的选项有7项,主要原因是亲属已充分了解并相信医院的力量以及亲属在术前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结论:在手术室整体护理期间,通过调查患者家属,可以进一步畅通医患沟通,对增强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童志敏;李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医疗保险与非医疗保险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对比分析

    黑龙江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已有10年,现医疗保险的各项制度已经成熟,但是医保患者的医保费用却飞速增长,这已成为医保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1]现将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1年收治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医保患者与非医保患者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用以掌握医保患者与非医保患者医疗费用差异、找出造成差异的因素,为相关部门控制医保费用提供依据.

    作者:崔立君;毛静馥;赵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PFN组与DHS组相比较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中X线暴露次数均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组与DHS组的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PFN组骨折愈合时间较DHS组明显缩短(P<0.05).另外,术后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评分,PFN组髓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术前的行走能力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相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并能较好的恢复术后行走能力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童一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医院人力资本增值激励浅论

    医院人力资本是指医院中特定的工作者借助投资所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技能、学识及健康等因素的整合,激励是指利用目标导向,通过外部或者内部诱因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按照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医院人力资本的增值激励只有在遵循激励的时机、激励的频率及激励的程度等原则下,通过非物质激励与薪酬激励来营造和谐公平的组织内部环境,满足员工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作者:郑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社区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和干预

    目的:探讨社区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和干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应人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目标工厂工人进行的治疗和干预情况.结果:通过干预,参加岗前培训的工人增加了12%,对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及生产安全防护知识知晓率增加了10%,接触性皮炎的发病几率降低了0.8%.结论:良好的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还可以提高工人对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及生产安全防护知识知晓率,降低接触性皮炎的发病几率.

    作者:刘焕能;刘小花;邬志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94例先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94例患儿中术后发生血管穿刺处出血及血肿3例,动静脉瘘形成1例,血栓形成1例,腔内异物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儿转危为安,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护理可以降低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改善患儿并发症预后.

    作者:张素敏;郑雪明;杨林;杨得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烧伤焦虑患者心理干预护理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对烧伤焦虑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8例烧伤后具有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病程、病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病人于入院24小时内确定实行心理干预,并连续心理干预7天,评估干预效果;对照组除不予心理干预外,其他治疗、护理及评估方法均同干预组.结果:干预组在伤后第7天焦虑值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烧伤焦虑患者的焦虑状态,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对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应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苔癣42例临床总结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以非感染性、浅表性的慢性炎症状态出现在口腔黏膜上的疾病,病因迄今不明,通常认为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免疫缺陷、变态反应、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局部创伤等因素相关病程可迁延数年,顽固难治.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中年女性,因其病因复杂,病情不稳定,常反复发作,带给病人极大痛苦,目前国内外均无单一根治性药物和方法[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梦丽;张德蕴;刘丽萍;王学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做好密切的病情观察,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并给予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手术治疗后术后护理是关键.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96例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组别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并选择理想用药.方法:对196例剖宫产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青霉素类+甲硝唑52例,头孢菌素类+甲硝唑89例,喹诺酮类+甲硝唑55例,从体温恢复时间、药物费用、产褥感染发生率、不良反应方面对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青霉素类+甲硝唑组产妇在体温恢复时间、药物费用等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组;喹诺酮类+甲硝唑类的产褥感染率低.结论:综合考虑,青霉素+甲哨唑依然是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的首选用药,但要注意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指征.

    作者:郭先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微创组(微刨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各32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存活率达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5、30d后观察组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9.2±4.2)、(14.1±4.2);对照组分别为(26.7±5.2)、(23.1±5.3),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骏飞;柴慈婧;李罡;苏治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0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急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我科自2004年以来应用镁盐治疗本症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确诊为AMI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张文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结核疾病诊断中结核分歧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结核分歧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在结核疾病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0例结核病患者、200例非结核呼吸系疾病患者和200例健康者,对这三组同时进行结核分歧杆菌涂片、培养、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TB-SA抗体检测,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的比较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通过试验发现结核分歧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菌阳肺结核的敏感性分别是79%、74%、82%,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86%;对PPD<5 mm,PPD≥20mm的样本数据做非参数检验,结果是TB-SA抗体检测值和PPD值呈非线性关系,即卡介苗接种反应对于TB-SA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影响甚微.结论:结核分歧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对于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以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靖元;李慧丰;林红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与传统开腹方法剔除子宫肌瘤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种术式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LM)35例和传统开腹对照组(TAM)35例,比较分析两种术式中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用药少、腹部切口外观美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丹参治疗152例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丹参对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丹参20克/次,一天三次,30天为1疗程;.结果:152例中痊愈116例,占89.2%,显效8例,占6.2%,有效4例,占3.1%,无效2例,占1.5%,总有效率达98.5%,结论:丹参治疗冠心病常见的内科疾病,采用上述综合疗法治疗有一定疗效和安全可靠、经济、无毒副作用,所以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应向苹;周江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