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住院病人合并疾病情况及其与住院费用的关系

吴晓梅;邹飒枫;朱博;时景璞

关键词:脑卒中, 住院费用, 合并疾病, 中国海岛人群
摘要:目的 了解脑卒中病人的合并症情况及其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医院病案信息,收集大连长海县医院连续11年(2003年-2013年)的脑卒中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及其住院费用,考虑通货膨胀影响,将2003年-2012年的住院费用调整至2013年水平.结果 2003年-2013年11年间,在大连长海县医院以治疗脑卒中或预防脑卒中复发为目的住院共计1 367人次,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 051人次(76.88%),出血性脑卒中309人次(22.60%),未知类型7人次(0.52%).在过去的11年间,CPI调整后的每次住院费用为5 287.8元(3 865.5元~7 247.6元),缺血性脑卒中为5 056.7元(3 847.8元~6 429.8元),出血性脑卒中为7 658.2(4 319.6元~13 369.2元).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立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住院费用的因素有住院天数、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而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病人住院费用的只有住院天数一个因素.结论 减少住院天数和控制相关合并疾病,会对降低脑卒中病人的住院费用有帮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合并小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2例报道

    近年来,介入封堵术已成为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首选方法,对于小的房间隔缺损(<10 mm,特别是<5 mm)是否行介入封堵治疗仍存在争议.小房缺可能由于反常性栓塞致脑梗死,这是建议对其进行介入封堵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2例脑梗死合并小房间隔缺损病人首先行右心声学造影,证实存在大量右向左分流,后行介入封堵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仲朝;李天亮;张宝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IF水平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5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病人117例,分为3组:冠心病组(CHD组)59例,冠心病+糖尿病组(CHD+DM组)58例,服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2个月后冠心病+糖尿病组(CHD+DM+DPP-4组)58例.检测各组血清MIF、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计算体重指数(BMI),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DM组病人HbA1c和MIF水平明显高于CHD组和CHD+DM+DPP-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DM+DPP-4组病人的MIF水平较CHD+DM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DM组和CHD+DM+DPP-4组病人的MIF水平与HbA1c、TG、TC及L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体内MIF异常表达明显,其与HbAlc、TG、TC及L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理改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DPP-4抑制剂不仅能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还能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清中MIF水平,进而发挥抗炎作用,改善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进程.

    作者:欧荣华;蒋香梅;文书银;邓晓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住院病人222例为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同时将同期不愿结合高压氧治疗的20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结果 出院时,治疗组临床治愈77例,显效103例,好转22例,无效0例,恶化20例,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临床治愈74例,显效36例,好转40例,无效28例,恶化22例,总有效率为75%.结论 脑卒中病人在无临床禁忌证的情况下结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建立;薛爱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SA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方面都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中医症状积分,提高病人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

    作者:仇盛蕾;韩垚;尚菊菊;刘红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人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程茂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对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对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S组、MIRI组、SP组、SP+W组、W组,每组6只.麻醉固定大鼠暴露心脏,除外S组,其余4组均结扎左前降支30min,复灌120min,SP组在复灌前10min吸入2.3%七氟醚15 min,SP+W组在吸入前股静脉注射稀释的渥曼青霉素1 mL,W组则只在复灌前静注渥曼青霉素.结束后检测指标:ELISA法测cTn-I,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总Akt、P-Akt、Mfn-2的表达,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各组总Akt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较,其他各组cTn-I含量、P-Akt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P组比较,MIRI组、SP+W组、W组cTn-I表达上调,P-Akt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I组、SP+W组、W组组间cTn-I、P-Akt表达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较,其他各组Mfn-2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与SP+W组Mfn-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I组与W组Mfn-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组、SP+W组比较,MIRI组与W组Mfn-2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显示S组无受损迹象,SP组明显较MIRI组、SP+W组、W组损伤减轻.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通过下调Mfn-2表达进而激活PI3K-Akt通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杨春;范志强;王建刚;田首元;金弋乔;李翔;朱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疗效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疗效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16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衰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分为对照组(美托洛尔治疗)和联合组(美托洛尔、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每组5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呈下降趋势,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6MWT)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并发症发生率10.3%,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1%,并发症发生率3.4%,两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3个维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病人疗效显著,可改善病人各项心功能指标,提升病人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姚朝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收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文献,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应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文献10篇,阳虚水泛与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肾阳虚比较,左室射血分数Meta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后结论统一,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左室射血分数偏低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诊断的客观化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林勇;吕渭辉;万晓华;钟锐;林苏琼;宋光辉;李晓庆;吴焕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共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与常规冠心病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药物.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脑利钠肽前体(BNP)、C 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并评价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RP、T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NP、TG、HDL和LD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1.0%,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9,P=0.036);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5,P=0.031).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降低C反应蛋白和胆固醇,同时改善心绞痛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时洁;耿晓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依普利酮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组(22例)、依普利酮组(23例).氯沙坦组和依普利酮组采用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分别接受氯沙坦和依普利酮治疗,治疗 4 周后,若血压未达标,药物剂量加倍后继续治疗 4 周;若血压达标,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4 周.结果 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氯沙坦组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11.33±1.09)mmHg,依普利酮组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13.02±1.40) 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普利酮与氯沙坦都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

    作者:黄敏;谭茗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hs-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300例.测定RDW、hs-CRP水平,同时计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积分、分叉病变积分百分比、分叉病变数目.按RDW水平的高低(均值为12.5%)将300例冠心病病人分为A组(RDW<12.5%,165例)和B组(RDW≥12.5%,135例).结果 A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例数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积分、分叉病变积分百分比、分叉病变数目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积分、分叉病变积分百分比及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102,P<0.01;r=0.081,P<0.01;r=0.113,P<0.01).结论 RDW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发生、严重程度以及炎性标志物水平有关,可作为冠脉分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可作为检测炎性反应的良好指标.

    作者:邢玉龙;邢建东;林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锥颅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锥颅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7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锥颅引流术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价死亡及长期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病人总体死亡率为24/176(13.64%),脑干出血为重要的直接死亡原因(5/5,100%),锥颅术后瞳孔无回缩是急性期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P=0.000).存活病人的平均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为4.1分±0.8分,与血肿体积(r=0.623,P=0.024)、血肿周边脑水肿程度(r=0.453,P=0.046)和入院脑疝程度(瞳孔散大,r=0.552,P=0.037)密切相关.结论 锥颅引流术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有效的治疗策略.除脑干出血外,大部分病人长期神经功能预后较好,且与血肿体积、脑水肿程度和脑疝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长春;王文浩;林洪;胡连水;李君;罗飞;林俊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模型大鼠LFA-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大鼠移植心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Ono术式,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 Real Time-PCR法测定LFA-1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苏木组、CsA组及苏木加半量CsA组均能明显抑制LFA-1mRNA的表达,而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及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加半量CsA抑制LFA-1 mRNA的表达的作用相当,且在抗排斥反应时,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减少CsA的用量.结论 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抑制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大鼠心肌的LFA-1mRNA的表达,减轻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史海蛟;杨可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严重脓毒血症伴发急性心衰病人心脏和微循环的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老年严重脓毒血症伴发急性心衰病人的心脏和微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老年病人60例,其中脓毒症伴急性心衰病人18例为心衰组,其余42例为非心衰组,对比两组病人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统计APACHE Ⅱ评分;无创心功能检测: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分钟搏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舌下微循环检测流动指数(MFI)、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指标,同时收集入院 24 h内的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血乳酸水平,探讨心脏及微循环功能的变化.结果 心衰组的心率、中心静脉压(CVP)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CI、CO、SV、LVEF均显著低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病人的NT-proBNP、血乳酸水平及APACHE II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舌下微循环PVD、PPV、MFI均低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脓毒血症伴心力衰竭病人相对于非心衰病人的心脏功能与微循环改变更为明显,微循环状态可反映心衰程度,二者有相关性,治疗心衰的同时应积极改善微循环状态.

    作者:张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6例老年冠心病病人,经24 h心电图、十二导联心电图等检查共87例病人被确定为心律失常.分析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性别、年龄、病程,是否进行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是否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类型、是否存在糖尿病、是否存在高血压、是否存在心脏扩大、是否合并抑郁症、吸烟史,并对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多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70岁、CABG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存在吸烟史的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人数,显著多于年龄≤70岁、PCI治疗、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绞痛、无糖尿病、无吸烟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治疗方式、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类型、合并糖尿病、存在吸烟史是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治疗方式、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糖尿病、冠心病类型、伴有吸烟史是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入住河北友爱医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高剂量组(n=60)和常规剂量组(n=6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常规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比较两组病人的血脂水平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TC、TG、HDL-C及LDL-C水平较常规剂量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病人IL-2、IL-6、IL-10及hs-CRP水平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满;贾玉娜;张霞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2012年-2015年山西省灵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病人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曲美他嗪剂量同对照组,麝香保心丸每日2粒,每天3次,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两组病人治疗后TG、TC、LDL-C低于治疗前, 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血液流变,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病人心电图Tp-Te间期的影响

    目的 探究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的影响.方法 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均行PCI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p-Te间期、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Tp-Te间期、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p-Te间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56%比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PCI术病人使用曲美他嗪可缩短心电图Tp-Te间期,缓解心肌损伤,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作者:王春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柴胡汤对抑郁症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睡眠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对抑郁症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睡眠质量及神功相关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抑郁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病人采用抑郁症病人的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睡眠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睡眠质量评分、神经功能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柴胡汤可以提高抑郁症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降低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改善其睡眠质量.

    作者:程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Cochrane 图书馆、PubMed、Embase,时间限制为2004年1月-2016年10月与丹蒌片有关的所有文献,根据相应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终纳入的6项研究进行方法学和报告学质量评价,采用统计软件Revman5.2统计分析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漏斗图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RR值均大于1,合并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32(1.12,1.55);缺血心电图有效率比较的合并RR值均大于1,合并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29(0.95,1.76);心绞痛持续时间合并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2.06(-2.53,-1.58);心绞痛发作频率合并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8.45(-9.23,-7.67);心绞痛积分合并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4.32(-5.32,-3.32). 结论 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但由于原始研究质量较低,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有待高质量研究提供更有力证据.

    作者:路晶晶;雷翔;商洪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