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严重脓毒血症伴发急性心衰病人心脏和微循环的功能变化

张莹

关键词:脓毒血症, 心力衰竭, 微循环, APACHEII评分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严重脓毒血症伴发急性心衰病人的心脏和微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老年病人60例,其中脓毒症伴急性心衰病人18例为心衰组,其余42例为非心衰组,对比两组病人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统计APACHE Ⅱ评分;无创心功能检测: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分钟搏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舌下微循环检测流动指数(MFI)、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指标,同时收集入院 24 h内的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血乳酸水平,探讨心脏及微循环功能的变化.结果 心衰组的心率、中心静脉压(CVP)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CI、CO、SV、LVEF均显著低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病人的NT-proBNP、血乳酸水平及APACHE II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舌下微循环PVD、PPV、MFI均低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脓毒血症伴心力衰竭病人相对于非心衰病人的心脏功能与微循环改变更为明显,微循环状态可反映心衰程度,二者有相关性,治疗心衰的同时应积极改善微循环状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天香丹治疗秽浊痰阻证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天香丹治疗秽浊痰阻证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经中医辨证分型为冠心病秽浊痰阻证者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依照指南根据临床需要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用天香丹(每次9 g,每日2次)治疗,观察期均为3个月.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 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病人心绞痛临床症状.

    作者:刘伟;安冬青;郭龙龙;甄翔兴;周婷;徐亦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模型大鼠LFA-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大鼠移植心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Ono术式,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 Real Time-PCR法测定LFA-1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苏木组、CsA组及苏木加半量CsA组均能明显抑制LFA-1mRNA的表达,而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及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加半量CsA抑制LFA-1 mRNA的表达的作用相当,且在抗排斥反应时,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减少CsA的用量.结论 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抑制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大鼠心肌的LFA-1mRNA的表达,减轻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史海蛟;杨可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引起血管功能和结构的改变,终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补肾活血法是常用的治疗高血病的方法,在控制血压水平稳定、改善血管结构与功能和减缓对靶器官损害的进展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优势.潜阳合剂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自制中成药制剂,临床上以补肾活血法为指导,用于高血压病治疗已有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叶康;薛金贵;方宏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NT-proBNP、hsTropT、hsCRP及其他相关功能指标与急性心衰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hsTrop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相关功能指标与急性心衰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274例,采集病人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人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伴发病、吸烟、饮酒、缺血性心衰、血红蛋白量、hsCRP、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初始NT-proBNP、48 h NT-proBNP、hsTropT、舒张期左心室内径、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 、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不良事件、死亡例数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获得HF-REF组226例和HF-PEF组48例,HF-REF组和HF-PEF组病人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初始NT-proBNP、48 h NT-proBNP、hsTropT、舒张期左心室内径、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 、NYHA心功能分级、死亡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共有 90例 (32.8%),其中死亡33 例(12%),心衰症状不断恶化18例和发展为难治性心衰 (NYHA分级Ⅲ或 Ⅳ级) 39例 .获得不良事件组病人90例和非不良事件组病人184例,不良事件组和非不良事件组的年龄、糖尿病、hsCRP、初始NT-proBNP、48 h 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始NT-proBNP(OR=5.16,95%CI1.67~44.46,P=0.004)、48 h NT-proBNP(OR=4.27,95%CI1.96~37.43,P=0.016)和NYHA分级OR=3.22,95%CI1.37~7.52,P=0.039)是影响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初始NT-proBNP和48 h NT-proBNP可有助于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选择和病人预后改善.

    作者:王又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衰的疗效及对脑梗死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衰的疗效,并分析其预防脑梗死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的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1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两组病人统一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结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单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疗效,并统计两组病人治疗1年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其预防作用.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功能等级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结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衰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可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收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文献,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应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文献10篇,阳虚水泛与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肾阳虚比较,左室射血分数Meta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后结论统一,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左室射血分数偏低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诊断的客观化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林勇;吕渭辉;万晓华;钟锐;林苏琼;宋光辉;李晓庆;吴焕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病人心电图Tp-Te间期的影响

    目的 探究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的影响.方法 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均行PCI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p-Te间期、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Tp-Te间期、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p-Te间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56%比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PCI术病人使用曲美他嗪可缩短心电图Tp-Te间期,缓解心肌损伤,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作者:王春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脑卒中住院病人合并疾病情况及其与住院费用的关系

    目的 了解脑卒中病人的合并症情况及其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医院病案信息,收集大连长海县医院连续11年(2003年-2013年)的脑卒中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及其住院费用,考虑通货膨胀影响,将2003年-2012年的住院费用调整至2013年水平.结果 2003年-2013年11年间,在大连长海县医院以治疗脑卒中或预防脑卒中复发为目的住院共计1 367人次,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 051人次(76.88%),出血性脑卒中309人次(22.60%),未知类型7人次(0.52%).在过去的11年间,CPI调整后的每次住院费用为5 287.8元(3 865.5元~7 247.6元),缺血性脑卒中为5 056.7元(3 847.8元~6 429.8元),出血性脑卒中为7 658.2(4 319.6元~13 369.2元).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立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住院费用的因素有住院天数、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而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病人住院费用的只有住院天数一个因素.结论 减少住院天数和控制相关合并疾病,会对降低脑卒中病人的住院费用有帮助.

    作者:吴晓梅;邹飒枫;朱博;时景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共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与常规冠心病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药物.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脑利钠肽前体(BNP)、C 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并评价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RP、T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NP、TG、HDL和LD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1.0%,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9,P=0.036);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5,P=0.031).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降低C反应蛋白和胆固醇,同时改善心绞痛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时洁;耿晓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依普利酮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组(22例)、依普利酮组(23例).氯沙坦组和依普利酮组采用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分别接受氯沙坦和依普利酮治疗,治疗 4 周后,若血压未达标,药物剂量加倍后继续治疗 4 周;若血压达标,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4 周.结果 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氯沙坦组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11.33±1.09)mmHg,依普利酮组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13.02±1.40) 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普利酮与氯沙坦都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

    作者:黄敏;谭茗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并手工查阅其他检索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纳入单个临床研究文献15篇,总例数1 780例.Meta分析显示: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为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7,95%CI(2.49~5.11),P<0.01],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4.02,95%CI(2.62~5.42),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4.23,95%CI(1.64~6.81),P<0.01],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3,95%CI(0.37~1.47),P>0.05].结论 奥拉西坦在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优于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尼莫地平及单纯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方兴;聂莎;江颖;欧俐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脑梗死合并小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2例报道

    近年来,介入封堵术已成为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首选方法,对于小的房间隔缺损(<10 mm,特别是<5 mm)是否行介入封堵治疗仍存在争议.小房缺可能由于反常性栓塞致脑梗死,这是建议对其进行介入封堵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2例脑梗死合并小房间隔缺损病人首先行右心声学造影,证实存在大量右向左分流,后行介入封堵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仲朝;李天亮;张宝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梗死后心绞痛合并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病人早期溶栓治疗后伴发抑郁状态者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经半量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的AIMI病人,经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梗死后心绞痛(PIA)发生及SDS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PIA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IMI后抑郁状态病人PIA发作.

    作者:张克良;贾凤玖;刘大成;常立功;徐淑丽;孟令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病人肝脏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肝脏损伤的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4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T2DM)病人267例.将病人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62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05例),对两组病人的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标、代谢相关指标、炎症指标及肝脏是否存在脂肪变性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是T2DM合并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为1.260. 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加重2型糖尿病病人肝脏脂肪变性及功能障碍,使脂肪肝发病率升高,亦可增加炎症反应程度,对代谢相关指标产生影响.

    作者:潘蓉;孟海艳;王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D-二聚体在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D-二聚体在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6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盆腔手术后出现下肢DVT的 42例病人(DVT组),收集同期进行全子宫切除未发生下肢DVT的3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非DVT组),检测两组病人术前7 d内,术后第1天和DVT组病人发现血栓当天的D-二聚体值.分析两组病人发生下肢DVT的高危因素.结果 术后第1天,DVT组D-二聚体值(5.21 mg/L±4.28 mg/L)较非DVT组(1.69 mg/L±1.05 mg/L)明显升高(t=4.67,P<0.05).DVT组术后第1天的D-二聚体值较术前明显升高,DVT发现当天的D-二聚体值较术后第1天下降,但仍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下肢DVT的时间,早术后第1天,晚术后52 d,术后3 d~5 d是发现血栓的高峰期.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 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经济、无创等优点,盆腔手术后第1天D一二聚体值对预测下肢DVT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黄晓晖;曾俐琴;范保维;金文艳;董艳娜;彭雪红;罗喜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9例动脉溶栓治疗病人和40例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和预后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治疗后阻塞血管再通病人中,支架取栓为36例,动脉溶栓的为22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有5例发生术中脑出血,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的病人组未发生脑出血,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应用脑mRS评分表评价,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架取栓较单纯药物溶栓具有更小的副作用、更好的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

    作者:申东峰;王宝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柴胡汤对抑郁症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睡眠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对抑郁症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睡眠质量及神功相关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抑郁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病人采用抑郁症病人的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睡眠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睡眠质量评分、神经功能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柴胡汤可以提高抑郁症病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降低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改善其睡眠质量.

    作者:程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入住河北友爱医院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高剂量组(n=60)和常规剂量组(n=6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常规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比较两组病人的血脂水平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TC、TG、HDL-C及LDL-C水平较常规剂量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病人IL-2、IL-6、IL-10及hs-CRP水平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满;贾玉娜;张霞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锥颅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锥颅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7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锥颅引流术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价死亡及长期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病人总体死亡率为24/176(13.64%),脑干出血为重要的直接死亡原因(5/5,100%),锥颅术后瞳孔无回缩是急性期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P=0.000).存活病人的平均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为4.1分±0.8分,与血肿体积(r=0.623,P=0.024)、血肿周边脑水肿程度(r=0.453,P=0.046)和入院脑疝程度(瞳孔散大,r=0.552,P=0.037)密切相关.结论 锥颅引流术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有效的治疗策略.除脑干出血外,大部分病人长期神经功能预后较好,且与血肿体积、脑水肿程度和脑疝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长春;王文浩;林洪;胡连水;李君;罗飞;林俊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参松养心胶囊和曲美他嗪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和曲美他嗪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参松养心胶囊和曲美他嗪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尿钠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和曲美他嗪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中医证候,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液脑尿钠肽水平.

    作者:吴力;洪善贻;陈霁虹;葛丹霞;冯杨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