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云
目的:根据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的数据分析,了解我院门诊合理用药状况.方法: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随机抽取的门诊处方进行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4种.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百分率为35%,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为19.2%.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5.1%,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83.2元.结论: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评价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就平均水平而言,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金星;孙江兵;周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饮酒可出现双流仑样反应,应予以重视.
作者:肖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比较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阑尾炎切除手术(OA);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LA).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与OA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以及感染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易发广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治疗和护理进行考察.方法:腹腔镜手术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97例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并对其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全面护理.结果:本组97例胆囊切除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达到了100%.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严密检测和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鑫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肾结石属中医石淋由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其原因复杂,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因结石性质、形态、大小、部位各有不同,治疗时通常需要综合分析治疗方法,因人而定.经多年临床经验结石直径小于0.6cm的可通过保守方法治疗,内服药物嘱病人大量饮水,一般能将结石排出体外.对于结石直径大于0.6cm~2.5cm的结石可选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然后配合内服药物治疗.
作者:胡旭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卵巢囊肿患者38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治疗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38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达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4例脑外伤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状况,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预后积分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积分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脑外伤性脑梗塞病因复杂,预后较差,早期发现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化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护士继续教育是指在经过学校规范化专业培训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的护理学教育方式[1].护士继续教育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这些都赋予了护理工作新的内涵,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加强在职护士、特别是合同制护士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近年来一些基层医院合同制护士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作者:王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产程的影响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孕妇700例,将自愿要求行镇痛分娩且无产科及内科重大并发症的孕妇3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另外350例为对照组,未用任何止痛措施.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在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镇痛组在镇痛效果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母婴影响小、作用可靠.
作者:董小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浅谈宫颈环扎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小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总结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的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逆行交腿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23例.结果:23例皮瓣均成活,术区外形与功能良好.结论:小腿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多种形式转移修复小腿远端和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作者:杨贞海;宋莱殷;韩永江;林智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外伤性前房出血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伤后视力,降低眼外伤致残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87例外伤性前房出血住院患者相关因素及护理实施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的损伤年龄段以学生、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学生、农民、无业人员为主.就诊时间24h内55例(42.31%),24h以上75例(57.69%).国内报告,发生率占眼外伤的25%~40.9%,男性儿童多见[1].结论 针对外伤性前房出血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急救、健康教育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外伤性前房出血发生率和视力残疾.
作者:李喜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CRP和血常规中WBC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300例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22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论:CRP与血常规中的WBC计数联合检验有助于儿科医生根据患儿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的应用,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刘伟非;罗晓玲;郭云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浅谈结核性脓胸护理体会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滑动疝新的手术方式,即无需重建疝囊的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滑动疝.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0年腹股沟滑动疝手术6例,其中2例巨大腹股沟滑动疝患者均因较长肠管及其相应肠系膜构成疝囊壁的大部,而难以分离,无法按照腹股沟滑动疝的经典手术方式即剥离滑动脏器、继而重建疝囊后再行疝修补;而是无需剥离滑动脏器,直接经内环还纳疝囊及其内容物后,补片无张力修补.结果:1例术后因大量疝内容物还纳后腹腔高压,膈肌上抬,以致呼吸功能不全,间歇呼吸机辅助呼吸约2个月;2例术后至今均未复发,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无需重建疝囊的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滑动疝,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子宫外孕.其中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1],进年来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可引起严重腹腔内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是产科常见急腹症,常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刘丽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讨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共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甲氨蝶呤单独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乔培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慢性缺血引起肾脏病理生理变化和进行性损伤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并非单纯的肾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肾损害.持续性低血流灌注可以引起肾脏局部RAAS系统高活性状态,肾脏局部产生的或释放至血循环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可引起一系列导致肾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级联反应,如PPARγ与TGFβ1等因子的变化,而且慢性缺血性肾病时PPARγ与TGFβ1与肾脏纤维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两因子的变化有相关性,但是目前这方面研究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作者:何艳;陈钦开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颌骨单侧髁突骨折患者8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颌间牵引治疗,治疗组采用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1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形态满意.同时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的压痛、错合、肌肉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复诊时,经过测量分析,治疗组的大张口度、大前伸合距离、骨折侧大侧方合距离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微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髁突骨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下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青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是新生儿常见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围生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约为5%~20%[1],必须早期诊断及治疗.为了探讨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我院自2005年来采用多巴胺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2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以22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作者:赵鲜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