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力衰竭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系统评价

武俊英;孟世峰;许志强;吴亚文

关键词:心力衰竭, 运动, 康复, 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心衰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1950年-2016年)、Embase(OVID)(1980年-2016年)、Cochrane中心临床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CENTRAL) 2016年第二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年-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年-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年-2016年)、中文生物医学会议文献数据库(CMCA)(1994年-2016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1978年-2016年),收集关于心衰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已发表的文献,包括3 647例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率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 CI 0.74~1.00,P=0.05),但再入院率显著下降(RR=0.71,95% CI 0.59~0.85,P=0.000 3),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MD=-9.09 95% CI-12.06~-6.13,P<0.05).结论 对于心衰病人而言,采用运动康复治疗不会增加死亡的风险,降低病人入院率,提高其生存质量.运动康复治疗对于心衰病人而言是有益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TXB2、oxLDL和Lp(a)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素B2(TXB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脂蛋白(a)[Lp(a)]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 2015年9月我院急性脑梗死病人180例作为梗死组,依据脑梗死横断面大径分为重度组(>5 cm,30例)、中度组(3 cm~5 cm,90例)和轻度组(1.5 cm~2.9 cm,60例).随访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估病人预后,依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组(126例)和良好组(54例).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30名作为健康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TXB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oxLDL和Lp(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治疗前血浆TXB2、oxLDL、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横断面大径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性分析法分析治疗后血浆TXB2、oxLDL、Lp(a)水平与病人预后结果的关系,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梗死横断面大径,治疗前后血浆TXB2、oxLDL、Lp(a)水平,预后结果等情况.结果 梗死组病人血浆TXB2、oxLDL、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其中重度组病人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中度组病人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浆TXB2(r1=0.627,P<0.05)、oxLDL(r 2=0.703,P<0.05)、Lp(a)(r 3=0.687,P<0.05)水平与脑梗死横断面大径呈正相关;不良组病人血浆TXB2、oxLDL、Lp(a)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浆TXB2(OR1=3.921,95% CI 3.474~4.373)、oxLDL(OR 2=6.873,95% CI 5.278~7.842)、Lp(a)(OR3=5.816,95% CI 6.781)水平是急性脑梗死病人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TXB2、oxLDL、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也是病人发生不良预后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检测上述因子水平变化可协助医师评估病人的病情和预后,进而指导对病人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改善病情和预后水平.

    作者:范秀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电针风池穴对偏头痛大鼠行为学及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抗偏头痛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 54只成年Sprague Dawley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予颅内电极安置),模型组(反复电刺激硬脑膜)和电针组(反复电刺激硬脑膜+连续电针风池穴),每组18只.采用HomeCageScan动物精细行为系统监测大鼠偏头痛样自发性行为,免疫荧光标记和Western blot检测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探索和运动行为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01),而静止、休息和理毛行为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大鼠探索和运动行为时间显著多于模型组(P <0.001);而静止、休息及理毛行为时间却显著少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5);电针组大鼠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可通过下调三叉神经节5-HT7受体表达改善偏头痛大鼠自发性偏头痛样行为.

    作者:裴培;王艳昕;陈怀珍;杨文明;刘璐;王麟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75例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改变情况,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ST段下移幅度、缺血性发作时间、缺血性发作次数、心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下移幅度、缺血性发作时间、缺血性发作次数、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过敏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病症与指征.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GDF-15、cTnⅠ、BNP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分化生长因子-15(GDF-15)、心肌肌钙蛋白(cTnl)、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的早期诊断及近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AMI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于入院时以及PCI术后次日清晨空腹,在无菌操作下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血浆GDF-15、cTnⅠ、BNP水平.比较两组血浆GDF-15、cTnⅠ、BNP水平;AMI病人中三项指标低值和高值组出现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浆GDF-15、cTnⅠ、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GDF-15、cTnⅠ、BNP水平高值组MACE的发生率均高于低值者(P<0.05).联合检测GDF-15、cTnⅠ、BNP,其中二项、三项高值组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值组(P<0.05).结论 血浆GDF-15、cTnⅠ、BNP水平在AMI的早期诊断及近期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临床可应用其对心衰风险的人群进行早期筛选,以期降低死亡风险.

    作者:邓诗武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稳心颗粒对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IL-17、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应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伴室性心律失常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QTd,IL-17、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QTd显著降低(P<0.01),且以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IL-17、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IL-17、hs-CRP水平改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 对伴室性心律失常MI病人应用稳心颗粒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降低IL-17、hs-CRP的表达.

    作者:党亚南;党亚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医药防治血管钙化的研究进展

    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类似于骨发育的一个可预防和主动调控的过程,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临床多种重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中医药防治VC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有了一定进步.从中医对VC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药单体提取物防治VC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于思明;张显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TCD早期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脑动脉病变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早期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脑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6例OSAAS病人分为两组进行,试验组68例,为多导睡眠分析仪(PSG)监测确诊的中老年OSAHS病人;对照组68例,由我院体检中心体验的同龄健康人组成.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TCD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脉动指数、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是否存在血管痉挛、硬化、狭窄以及闭塞,探究TCD早期诊断OSAHS病人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 68例中老年OS-AHS病人中,TCD检查异常59例(86.76%),其中有10例(10/68,14.71%)血管痉挛,10例(10/68,14.71%)脑动脉供血不足,19例(19/68,27.94%)脑血管狭窄,20例(20/68,29.40%)动脉硬化,仅有9例(9/68,13.24%)病人TCD检查结果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TCD检查异常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试验组中,病情分度为中重度的OSAHS病人TCD检查脑血管异常率较轻度OSAHS病人显著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中老年OSAHS病人,TCD检测能够早期发现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对OSAHS病人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海谦;吴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简化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研究

    目的 探讨简化三维在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作用.方法 选取57例老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随机分入二维组与三维组,比较两组手术总时间、消融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维组与二维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的手术总时间、消融放电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59.31±14.39)m in、(1.94±0.56) min、(2.92±1.74) min,较二维组的(69.18±17.16) min、(2.89±0.69)min、(4.20±2.10)min明显缩短(P<0.05);术中发生的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三维组较二维组少(2vs 11,P<0.05).结论 三维标测在射频消融治疗老年AVNRT时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王睿;张楠;王瑞华;赵志强;李艳茹;焦丽琴;孙萌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323例,按照HDL-C水平将病人分为3组,高水平HDL-C组、中水平HDL-C组和低水平HDL-C组.对3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血脂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女性所占比例和总胆固醇(TC)水平,高水平HDL-C组>中水平HDL-C组>低水平HD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人数,三酰甘油(T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水平HDL-C组<中水平HDL-C组<低水平HD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HDL-C组具有吸烟史病人以及年龄明显高于中水平HDL-C组和低水平HDL-C组,而体重指数明显低于中水平HDL-C组和低水平HD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支病变率,高水平HDL C组>中水平HDL-C组>低水平HDL-C组,3支病变率,高水平HDL-C组<中水平HDL-C组<低水平HD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水平HDL-C病人1支病变率明显较高,多支病变率明显较低,且病人年龄偏大,女性所占比例偏高,吸烟人数居多.

    作者:李小军;马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血浆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3年9月 2016年2月选择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颅脑损伤病人160例,根据信封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脱水、脑功能活化剂、利尿、止血、激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辅助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辅助给予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观察15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恢复良好6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1例;而对照组分别为45例、15例、15例和5例,观察组的预后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1含量分别为(30.34±10.22)pg/mL和(49.24±9.13) 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8.33±12.42) pg/mL和(79.14±11.49) pg/mL(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低血压、迟发性颅内血肿、继发性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对照组为11.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损伤病人能抑制血浆ET-1的释放,有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疗效.

    作者:董必锋;陈玲;李亮;付洛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胰岛素泵与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胰岛素泵与口服降糖药物对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病人200例,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口服组与泵入组,比较两组后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泵入组在回访时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率、血糖(FPG)相比口服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回访时相比各自初诊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入治疗初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能快速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孙习军;田志英;周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补气通络方治疗气虚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补气通络方治疗气虚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气虚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气通络方口服.两组均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前改善,治疗组治疗后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气通络方能有效改善气虚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等指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徐中菊;舒适;陈宝瑾;黄金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联合调脂治疗对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脓折麦布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120例,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观察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和非诺贝特(0.2 g/d),观察两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联合治疗,疗程2个月.检测3组病人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高教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并比较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病人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HDL-C水平轻度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2个月后TC、LDL-C、非HDL-C的达标率均≥65%,总有效率均≥90%,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两组TG水平较低,但3组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比较,治疗后TC、LDL-C、hs-CRP水平在观察两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率在观察二组亦较低,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中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相比,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不仅能更有效地降低混合型高脂血症病人的血脂水平,且能更好地降低hs-CRP的水平.

    作者:杨丽峰;王改玲;林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糖尿病下肢严重缺血腔内治疗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目的 探索糖尿病下肢严重缺血(CLI)病人腔内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了解血管腔内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并成功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Ruther-ford分级4级~6级糖尿病CLI病人200例,分析腔内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证型变化规律.结果 200例病人成功进行手术,术后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均改善,术后踝肱指数(ABI)显著增高;糖尿病CLI病人以脉络血瘀证、阳虚寒凝证为多;腔内治疗后脉络血瘀证、气血两虚证增加,湿热下注、阳虚寒凝证减少.结论 糖尿病下肢严重缺血腔内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为阳虚寒凝、湿热下注证减少,气血两虚、脉络血瘀证增加,腔内治疗术后气虚血瘀证为突出,提示应充分关注腔内治疗后补气活血、标本兼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马鲁波;李天天;石波;庄百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橙皮素对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衰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橙皮素对大剂量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衰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C)组、橙皮素对照(H)组、异丙基肾上腺素(Ⅰ)组和橙皮素治疗+Ⅰ(T)组,l组和T组接受皮下注射大剂量ISO(150 mg/kg),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确定造模成功后,H组及T组给予橙皮素(100 mg/kg)灌胃,Ⅰ组给予等量的溶剂乙醇,连续给药10d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脏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分数(FS)变化及血清丙二醛(M 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I组LVEDD变化不大,LVESD值增大、EF、FS降低,氧化应激指标中MDA值升高,SOD、TAOC降低,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比较,T组大鼠LVEDD无明显变化,LVESD降低,EF、FS升高,血清MDA值降低,SOD、TAOC升高,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各指标较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橙皮素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降低MDA,升高SOD、TAOC,从而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

    作者:曹静;吕吉元;张明升;师锐赞;冯巧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复方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例确诊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稳斑汤加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NO及ET-1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NO及ET-1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调节NO及ET-1水平.

    作者:赵亮;宫丽鸿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胸痹2号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胸痹2号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部64例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两组均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胸痹2号方,12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中医临床证候、心电图改变情况及情绪异常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症情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积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胸痹2号方可有效提高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情绪异常.

    作者:张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对冠心病疗效及HR、MAP、RPP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对冠心病疗效及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HR乘积(RP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80例冠心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观察组手术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比较麻醉前、麻醉后、插管前、插管后及插管后5 min时两组病人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血压及SBP与HR乘积水平.结果 观察组在插管后及插管后5 min时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70.38±6.44)次VS(73.67±6.54)次,(76.95±3.59)次vs(78.89±3.43)次](P<0.05);观察组在插管后SBP、DBP和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2.53±5.99) mmHg vs(117.64±6.28) mmHg,(66.82±4.81) mmHg vs(69.29±4.53)mmHg,(73.23±6.89) mmHg vs(76.33±4.99) mmHg](P<0.05);观察组在插管后5 min SBP、DBP和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15.99±6.62) mmHg vs(119.98±5.39) mmHg,(69.99±5.83) mmHg vs (72.72±4.51) mmHg,(82.43±4.59) mmHg vs(84.72±3.81) mmHg](P<0.05);观察组在插管后及插管后5min时其RPP值和对照组相比降低更为明显[(10798.53±1399.79)次/(min·mmHg)vs(11548.89±1 439.73)次/(min·mmHg),(12 454.92±1 032.41)次/(min·mmHg)vs次/(12 994.83±1 035.89) (min·mmHg)](P<0.05).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靶控输注,可有效减轻病人在术中的心肌耗氧和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痛苦.

    作者:杜守峰;师文华;孙君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脑血疏口服液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及IL-6、eNOS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清中血浆白介素6(IL-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对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72只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个大组,即正常组、SAH组和脑血疏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在不同的时间段取血清,采用ELISA测定兔血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血浆白介素-6(IL-6)含量,制作HE染色切片,计算基底动脉周长.结果 与SAH组比较,造模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脑血疏组兔一般状态良好,血清中IL-6含量较低,而eNOS含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具有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通过降低IL-6,增加eNOS来实现的.

    作者:张毅;柏鲁宁;张昭;朱小明;杜学鹏;许康;魏旭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益气活血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

    脑卒中是临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症状体征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日显现.中医理论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内在基础病机,益气活血法正切合缺血性脑卒中正气亏虚、瘀血凝滞的病机本质.益气活血方药交相配伍可达到攻补兼施、益气活血、祛瘀通络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姜超;徐中菊;王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