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再生资源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房晓明;方春雷;刘振振

关键词:纤维素酶, 结构, 进展
摘要: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纤维素的β-D-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的总称.传统上将其分为3类: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属于糖苷水解酶类,本文综述了纤维素酶分子结构,降解纤维素的机制,总结了纤维素酶近年来的主要进展与研究趋势.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观察和体会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年龄的不断增高,60岁以上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2%,这表明我国已经逐渐迈入老年人口型国家.由于老年妇产科患者年龄的原因,给手术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危险.

    作者:唐立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初诊2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案下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明确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和预混胰岛素分别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缓解糖尿病患者病患提供保障;方法:依据相应的筛选标准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基础组和预混组,每组分别20例,分别给予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结果:两组在经过治疗后,FBG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是基础下降幅度大于预混组(P<0.01).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但是基础下降幅度大于预混组(P>0.05).结论: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或者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前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空腹血糖控制方面.

    作者:庄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溶解方法对聚乙烯醇溶液黏度的影响

    聚乙烯醇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聚乙烯醇在医药行业中有了很大的应用进展,主要用于局部用药和眼用制剂中.聚乙烯醇由于其规格的不同,溶解时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本文主要考察了溶解方法对不同规格聚乙烯醇溶液黏度的影响.

    作者:高坤;杨希琴;陈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妈咪爱改善小儿肺炎恢复期腹泻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为探讨预防性应用妈咪爱对小儿肺炎恢复期出现腹泻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46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预防组在入院后即给予口服妈咪爱,用药时间在72h以上;对照组入院后始终未用或住院72h以后因在恢复期出现腹泻而给予口服妈咪爱.结果 预防组240例住院治疗恢复期间出现腹泻的发病率为11.67%(28/240);对照组220例住院治疗恢复期间出现腹泻的发病率为30.00%(66/220),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χ2=11.61,P<0.01).结论 预防性应用妈咪爱能降低肺炎患儿恢复期腹泻症状的发生率.

    作者:赵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0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急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我科自2004年以来应用镁盐治疗本症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确诊为AMI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张文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580名学龄前儿童龋齿病情况调查

    目的 对侯马市的五所幼儿园中3-6岁儿童龋齿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0年6月-10月五所幼儿园入托前以及入托后3-6岁学龄前580名儿童进行体检并对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其口腔卫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580名儿童中54名儿童患龋齿,患龋齿率为14.31%,其中男童总患龋率为8.45%.女童为5.86%.男童中患龋率高于女童,不同年龄中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以6岁高,为17.91%.相同年龄男童中患龋率均大于女童.患病率分析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区3-6岁儿童龋齿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加大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尽早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龋齿病的发生.

    作者:甄雅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背景音乐在分娩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背景音乐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校附属医院的160例阴道分娩的孕妇,年龄在20-35岁,平均为26岁.将本组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80例,研究组80例.研究组宫口开大于2cm时安排在有音乐背景的待产室和产房,全产程一对一陪伴,密切监测产程中母婴情况及产程进展;对照组则由轮班助产士按以往常规定时监测及处理,待产室和产房无背景音乐.对两组的疼痛程度、顺产比例和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痛值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的疼痛程度为Ⅰ、Ⅱ级的占了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两组产妇的产程每个阶段研究组的产妇平均时间都小于常规组,而两组的分娩顺产率研究组(85%)也明显高于常规组(60%);结论 在有背景音乐的待产房和产房分娩的产妇的顺产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下降,分娩预后效果优秀,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董小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针对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总结

    我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自05年调到肠道门诊以来,所接触慢性腹泻病人很多.近年来逐渐总结了这方面诊疗期间的一些经验.首先,慢性腹泻有以下特点:病程长,至少在4周以上,常在6-8周,甚至更长.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为主,轻则多见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重则大便稀溏,日达数十次,或夹有浓血、粘液、里急后重感,甚至伴有发热、贫血、消瘦,体检有肝脾肿大、肛周脓肿、瘘管等并发症.

    作者:朱润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关于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的基础研究

    目的:通过对我院的数个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护理的总结和研究,探讨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把近2年在我院治疗的32例急性腺胰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研究,把他们在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所遇到的病人情况和出现常规性、非常规的症状综合分析.结果:本组32例胰腺炎病人都能按照我院所制定的胰腺科临床护理方法去积极配合和治疗,护理效果显著,2例是因为经济困难被迫主动离开医院,余下的30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如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积极地开展对症临床护理,积极地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那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大大减少其并发症,对于病者的完全康复起积极作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胰岛素泵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目的:总结胰岛素泵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安全管理规范,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对369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护理过程总结出实现胰岛素泵护理安全应从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规范胰岛素泵应用的护理程序、健全各种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应用胰岛素泵患者的资料、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管理.结果:自实施胰岛素泵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护理质量及护士培训效果得到保证,胰岛素泵相关的器材得到有效维护.结论:实现胰岛素泵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并使之规范化可确保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作者:乐丽珍;林丽燕;欧素琼;曾科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d,观察两组的血压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乔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37例进行TOAST分型,分析TOAST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92例占66.82%,心源性栓塞型(CE)78例占17.85%,小动脉闭塞型(SAO)28例占6.41%,其他明确原因型(SOE)6例占1.37%,不明原因型(SUE)33例占7.55%.各型6个月末病死率比较,CE高22例(28.21%)、SAO低1例(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6个月末死亡/病残率比较,LAA高131例(44.86%),SAO低2例(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AST分型作为一种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方法,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估计及复发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潘志信;李飞;刘青阁;叶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原因、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等.结果 3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主要原因为切口缝合问题,39病例经采取措施均治愈出院,无DIC及席汉综合征等并发症.其中子宫切口感染13例,子宫切口裂开11例,胎盘、蜕膜残留8例,子宫复旧不良7例;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7~34d,出血量500~2000ml,平均1200ml.结论 快速有效的止血是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主要方法,产前及产后积极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术前术后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可降低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发生.

    作者:马冬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研究体会和经验总结

    目的 分析干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62例肝部分切除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236位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身体回复健康,20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6位患者经治疗病情未有效改善,从整体来看,有效率高达97.71%,总体良好.结论 由于患者结石分布部位不同,在对病人治疗时应根据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邹军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中医护理

    目的 通过探讨糖尿病中医护理的方法来确定适合糖尿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30例糖尿病人的不同护理方法来进行临床试验.结果 中糖尿病护理过程中中医护理比一般护理的效果好很多.结论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早,并详细记载了糖尿病的症状、合并症及治疗方法,所以中医是适合的糖尿病人的护理方法.

    作者:石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50例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党参、大枣、甘草)治疗,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吗丁啉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主要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各项指标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91%.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胃镜检查各项指标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促进胃内炎症愈合.

    作者:刘淦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本文通过对我院在2010年1月-12月手术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外科手术是外科疾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同时手术又必然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新创伤,且有一定危险.对患者来说则是一个心理性应急与适应的过程,手术会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解决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手术的结果和预后,所以准确分析病人的心理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值得探索的问题.

    作者:郭云花;刘伟非;罗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住院新生儿588例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呼吸道感染32例,占50%,其中足月儿15例,早产儿17例;胃肠道感染14例,占21.88%,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7例;脐部感染10例,占15.63%,其中足月儿5例,早产儿5例;眼部感染8例,占12.5%,其中足月儿4例,早产儿4例;.感染部位以皮肤、呼吸道为主;感染的病毒以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低体重和Apgar评分、置暖箱、侵袭性操作、长时间住院、非母乳喂养.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培训护理人员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拟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改善新生儿室的环境及器械消毒,规范化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等,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医院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张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利用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脊髓空洞症患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情况分为两种手术方式:后颅窝减压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结果:2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出院后症状大多都有所改善,有4例神经功能障碍基本未变.结论:脊髓空洞症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应用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要及时进行.

    作者:马士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NO、ET、SOD变化与新生儿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血清NO、ET、SOD变化与新生儿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间产前诊断为ICP的孕妇且并发胎儿窘迫剖宫产45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孕妇胎母血,脐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比较两组孕妇新生儿的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的母亲静脉血中的ET、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脐血中NO含量显著对照组,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早产、死胎及窒息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P患者的NO、ET及SOD含量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其在ICP发病及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米阳;许林波;郭娜;韩云;赵三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