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黄疸常在出生后24小时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或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作者:朱月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从病原学方面证实永善县有无钩端螺旋体病,为制定控制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猪肾、鼠肾、蛙肾、患者血液进行钩端螺旋体培养分离,并对培养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鉴定分群;同时分别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进行综合防治措施管理.结果 永善县首次从猪肾、鼠肾、患者血液中培养分离出了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血清群为黄疸出血群、致热群和波摩那群.从而在病原学方面证实了永善县有钩端螺旋体病的存在和流行.疫源地分布广,感染形式主要为稻田型,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发病季节集中在7-10月.结论 经病原学证实,永善县存在钩端螺旋体病的暴发和流行,在历史上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经过多年的综合防治,目前本病已基本被消除.
作者:姚定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国北方农村、城市都较为常见,由于其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可导致中毒性心肌炎[J].我院接诊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存在心肌酶升高,心电图ST-T改变的情况,严重时町危及生命,我们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纳洛酮针,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继发中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玉凡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痹骨泰胶囊中血竭素高氯酸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钻石)C180DS2(250mm×4.6mm 5um)色谱柱,乙腈-0.05%NaH2p水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按外标法进行检测.结果:血竭素高氯酸盐在浓度为0.005 μg.ml<'-1>~0.05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82%(n=6),RSD为0.6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克痹骨泰胶囊的含量测定有效方法.
作者:耿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城镇居民及农民糖尿病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从而达到增长城镇居民及农民对糖尿病的认识,降低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生活质量.
作者:莫甫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①目的:探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关注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及预后,以提高诊治率,为临床丁作提供支持.②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从基础疾病情况、临床表现、CRP含量、治疗及预后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③结果: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起病常隐匿、缺乏异性症状和体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本组112例患者中治愈80例,好转12例,死亡20例,患者血清中CRP的含量明显升高.④结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常见,血清中CRP的含量明显升高显示患者机体存在着明显的炎性环境;因此对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应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田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ICU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我科ICU对自2009年01月--2010年01月收治的401名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22人,感染率为5.37%,未发生一例MDRO的暴发事件.结论:加强人员管理、重视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定完善的MDRO感染监测制度是预防和控制ICU内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岩;金东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共至危及生命,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产后1~2周发生多见.现将本院3年来发生的58例晚期产后大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盛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足三里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优势.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根据病情辨证分型汤药治疗,必要时加调节胃肠动力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足三里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时间及钡条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及钡条试验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症状改善及钡条试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足三里电针治疗障碍相关性功能消化不良具有良好效果及优势.
作者:刘洪;李慧臻;刘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临床实践中因急腹症被误诊为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的主要原因,以便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自 2005年来8例因急腹症就诊于我院被误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研究中引发患者出现急腹症的主要原因有流产、宫颈管粘连及早孕合并黄体破裂.结论 妇科临床实践中一些不常见的急腹症已被宫外孕诊断为临床实践中在面此类患者时要进行全面分析,尽量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寇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伞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现代医学无突破性进展,主要采取激素替代疗法.而应用雌激素样作用的中药具有多靶点调控的优势,无西药毒副反应,患者易接受.
作者:柯有甫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普通人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确实不太了解,其实它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的首位,它对人类构成死亡的威胁已超过恶性肿瘤,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突出的病理现象,其危害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宫外孕的应用,提高宫外孕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单位45例可疑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诊断结果及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5例于初次检查后5d~10d宫内出现正常妊娠囊为正常妊娠.10例注射黄体酮后月经来潮.2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结论:超声诊断是宫外孕的可靠影像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艳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0例VAP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VAP好发于男性,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多于夜间及凌晨静息时发作,17例(56.7%)患者伴发心律失常,7例患者晕厥,均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病变者18例(66.7%),冠状动脉正常者9例(33.3%).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l例行冠脉搭桥术,有2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结论 变异型心绞痛既可发生于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也可发生于正常冠状动脉,前者多见,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丰要的药物治疗,对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对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器械植入治疗.
作者:王伟森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一般我们在判断一些疑难疾病时会需要借助到放射科的一些影像设备来进行透视和照相,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对医院的影像设备还是比较熟悉的.目前放射科中的影像学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一种检查辅助手段,帮助我们对于各种疾病进行判断和治疗,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医院的影像设备维修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采用有效地方法来提高这些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者:冯瑞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定义代谢综合征(MS)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聚集.即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症候群.主要临床后果: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MS的患病率不断的上升且趋于早龄化,已成为家庭和社会沉重的负担,凶此必须积极地预防.
作者:朱瑞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急诊是医院抢救患者的前沿,接触的大多是发病急、时间紧、病情复杂且难以预测的种种病情和患者,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病人予以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党中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但对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却不为多数人所熟知,如栽培和养殖、产地小同、采收季节时间不同、贮藏养护、药材掺假掺杂等.
作者:党中莉;李慧颖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探讨中医药辨中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使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和对照组50例,使用一般西医辨证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为32例,有效为17例,无效为1例.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为23例,有效为15例,无效为10例,有2例病患出现恶心的症状,总有效率为76%: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辨中证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上无副作用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世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便秘的原因和不良后果以及应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蒋彩红;雷淑慧 刊期: 2011年第19期